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甘油二酯所制作的食品可体现出一定的生理优越性,个体在食用相关食品后可有效控制脂肪堆积情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表现出营养价值较高、与个体的相容性较高等优势,现阶段以应用于我国的食品加工、化妆品等多个行业。本文以上述为基础,具体开展甘油二酯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标签: 甘油二酯 安全性 毒理学评价 食品安全性
  • 简介:摘要血清甘油/三酰甘油(TG)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血脂常规测定指标,特别是随着对其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为冠心病的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日益受到重视1~3。但是目前血清TG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尚存在很多问题,如生物学变异、游离甘油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的标准化系统不完善等等。本文仅对TG的生物化学、测定方法与标准化、临床意义等方面的近况作一简述。

  • 标签: 血清甘油三酯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碱性条件下,淀粉与环氧丙烷进行醚化以及和交联剂进行交联化反应制得,文章讨论了先交联后醚化和先醚化后交联不同生产工艺合成的产品性质上的区别,通过试验研究得知,先交联后醚化和先醚化后交联生产的变性淀粉产品,在使用中存在着差异,为在不同产品应用上选择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淀粉变性 羟丙基交联变性 不同特性
  • 简介:摘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现象极大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导致诸多疾病的根源。甘油指标高就是高血脂的一种,就甘油高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高血脂 日常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甘油(TG)结果不良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排查试剂、仪器的因素,我们发现为反应杯污染引起结果不良。结果通过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检验结果符合临床要求。结论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需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从而解决由于仪器问题导致结果异常。

  • 标签: 甘油三酯 结果异常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高甘油血症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到的脂质异常之一。许多单基因疾病已经确定能够引起严重的高甘油血症,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甘油升高是由多种影响微小的基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继发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酒精滥用和各种常用药物。在开始药物治疗之前,纠正这些继发因素、优化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非常重要。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重度高甘油血症患者胰腺炎的发病风险,降低中度高甘油血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本综述着重探讨了高甘油血症的多种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原因以及目前的治疗策略,同时对高甘油血症各种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支持证据进行了回顾,并且提出了简单可行的分步管理策略。

  • 标签:
  • 简介:日本专利公开JP2004,323,812(2004.11.18)8ppMatsumotoYushi--SeiyakuCo.题述组成物采用(A)C6-22脂肪酸甘油及(B)C6-22脂肪酸与平均聚合度为3—10%的多甘油醇形成的多甘油脂肪酸作抗静电剂。例如,100份金属茂催化的LLDPE中添加0.2份甘油月桂酸和0.1份四甘油癸酸

  • 标签: 甘油脂肪酸酯 抗静电剂 组成物 聚烯烃 防雾 平均聚合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对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在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对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随访管理,研究组应用慢病管理式管理,观察两组甘油水平变化以及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甘油水平在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01)。结论:慢病管理式管控甘油可以显著降低高甘油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病管理 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甘油和血糖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682人,女性818人,分六个年龄组,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糖和甘油。结果<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血糖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3.2%、34.3%、41.2%、30.6%、27.7%、16.7%,甘油异常的比率分别为17.9%、40.9%、44.1%、37.1%、36.1%、27.8%,两者异常的比率分别为7.18%、23.8%、29.8%、18.8%、19.4%、11.1%。结论高脂血症、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与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和年龄结构有一定关系;高血糖、高血脂有年轻化的趋势。提倡人们健康合理饮食,早期发现和干预高血脂、高血糖,对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糖 甘油三酯 联合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用脂肪酶溶剂相催化甘油和碳酸反应合成了碳酸甘油,并以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各反应条件对此酯交换反应的影响。pH=7,60℃反应23h后,甘油的转化率最高达85%。

  • 标签: 脂肪酶 催化 合成 碳酸甘油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G、FPG及TG葡萄糖乘积指数(TyG)与高血压发病间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金昌队列中符合研究标准的23 581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TG、FPG及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的关系,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正常TG组相比,总人群中TG边缘升高组和升高组的HR值(95%CI)分别为1.16(1.01~1.34)和1.49(1.30~1.70),男性中分别为1.13(1.01~1.27)和1.17(1.06~1.30),女性中分别为1.05(0.88~1.26)和1.06(0.88~1.28);与正常FPG组相比,总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组的HR值(95%CI)为1.29(1.13~1.48),男性中为1.26(1.08~1.48),女性中为1.59(1.14~2.21);以最低四分位数组为参照,总人群中TyG的最高四分位数组的HR值(95%CI)为1.73(1.45~2.07),男性中为1.32(1.14~1.53),女性中为1.87(1.37~2.54)。TG、FP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间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TyG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线性相关。结论较高的TG、FPG、TyG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G、FPG及TyG较高的人群为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在高血压防治中应予以重视。

  • 标签: 高血压 甘油三酯 空腹血糖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
  • 简介:光学活性的缩水甘油酸钾(4)是不对称合成的重要试剂。在设计和合成新的神经肌肉阻断剂过程中,用1,6-亚己基甲磷酸和(4)(1:2)在18-冠醚-6和HMPA中反应,分别制得光学活性的对称1,6-亚己基缩水甘油(6b)和(6c)。不对称的1,6-亚己基缩水甘油(6a)的合成分步进行,首先用(4a)和1,6-亚己基碳酸(1:1)在TEBA和氯甲烷中反应制得(5),(5)再和(4b)在18-冠醚-6和HMPA中反应制得(6a)。在合成过程中,若将(5)和(4b)在ThBA和氯甲烷中反应,除得到(6a)外,还得到一个手性的氯代亚己基单缩水甘油(7)。

  • 标签: 缩水甘油酸酯 不对称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黑加仑多糖降低血脂的功能。方法以黑加仑多糖为受试物,选用60只体重介于150-200g的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将其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黑加仑多糖的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造模14天后经灌胃给受试物剂量分别别为0.4,0.8,1.6g/kg,连续灌胃35d,另设空白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观察Wistar大鼠血清中血清甘油(TG)水平的变化。结果黑加仑多糖的高组对Wistar大鼠血清中TG含量的降低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加仑多糖高剂量组具有降低大鼠血清中甘油的作用。

  • 标签: 黑加仑多糖 Wistar大鼠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甘油脂肪酶(ATGL)是参与脂肪分解的关键酶,能够特异性水解甘油(TG)第一键,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介导的脂解反应与肥胖、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ATGL 脂解 二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