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很常用,小儿静脉注射法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功,因小儿在静脉穿刺中往往不合作,故给操作者带来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操作者不仅技术要熟练,而且还需根据病情,体质血管情况掌握各种不同注射技巧。

  • 标签: 小儿静脉注射 技巧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原因,探讨减少减轻静脉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从使用药物浓度、给药持续时间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生静脉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发生静脉炎后积极对症处理。结果20倒胺碘酮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原因中15例(75%)为药物因素引起;2例(10%)为护理人员因素引起;3例(15%)为患因素引起。结论胺碘酮所致静脉药物因素为主要因素,输注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预防控制有极为重要作用。

  • 标签: 胺碘酮 静脉炎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三种不同排气方法在四种不同静脉通道中,进行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不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输液并需静脉注射药物患者220例,男115例,女105例,年龄18~72岁,这220例患者分别使用了四种不同静脉通道一次性钢针(头皮针);浅静脉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并且留置针、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均使用头皮针连接肝素帽输液。分别采用回血排气法(方法1)、滴入药液法(方法2)、回抽空气法(方法3)在静脉输液与静脉注射方式互换时排除头皮针针栓处微量空气,观察操作时是否有空气进入血管。结果三种方法在四种静脉通道方式中排除微量空气效果有差别。结论头皮针注射者使用三种排气法均适合;浅静脉留置针、PICC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者适合使用方法2和方法3;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体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操作,以取得病人信任与满意。

  • 标签: 静脉通道 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 空气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液速度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影响。方法将204名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3组,每组68例。3组输液速度分别为20滴/分,26滴/分和33滴/分。结果3组患者在皮肤血管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所需时间接受程度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时应将输液速度控制在26滴/分,患者发生皮肤血管不良反应少,且所需输液时间适应。

  • 标签: 输液速度 七叶皂苷钠 皮肤血管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1例应用碘海醇注射液行冠状动脉CT检查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患者成功救治报告,总结了非离子造影剂发生严重过敏预防措施,和对患者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准确判断采取及时有效抢救措施,是能够最有效挽救病人生命关键。

  • 标签: 碘海醇 过敏 窒息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提升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与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2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患儿分为两组.一种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每组各为11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吸氧、纠正心力衰竭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需要对照组所采用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滴免疫球蛋白,采用静脉滴注,药物用量控制在O.49•kg-1•d,需要连续服用3天,同时,在治疗过程,随时观察患儿疗效以及各项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并且针对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体征值进行对照分析,如IgG、IgA、IgM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5%和94.55%,两组患儿之间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x2=7.71,P<O.05),根据治疗结果以及病理学分析,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如住院时间缩短、心衰、退热、肺部哆音、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经过对两组患儿仔细观察发现,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既安全又有效,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护理。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对5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转为窦性心律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室性心动过速转复为窦性心律52例。占92.8%。结论对室性心动过速病人静脉注射胺碘酮,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最佳治疗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复律21例,首剂复律17例,重复用药后复律4例,2例复律失败为用药后血压下降显著,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是治疗本病首选。

  • 标签: 可达龙 室上性心律失常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我们科室ICU患者特点导致发生深静脉危险因素,护理方面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护理使ICU病人致死和致残率下降。

  • 标签: ICU 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形成、预防。方法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有无深静脉肺栓塞症状体征,观察时间12~35d。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是造成下肢深静脉栓(DVT)三大因素,对于偏瘫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瘫痪下肢,其中60%以上为膝下DVT,有症状DVT发生比例不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碘海醇注射液为无色液体,它是第二代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可供血管内和体腔内使用,对CT扫描影像有增强效益,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类造影剂通过降低渗透性、电性化学毒性,而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但严重不良反应仍有发生,我科2012年到放射科行静脉肾盂造影术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碘海醇 过敏反应 抢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时防止外渗措施。方法对照组110例,用常规方法静脉注射。观察组120例,进行护理改进,包括降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浓度,经外周静脉补钙时每次均新建静脉通路,已置PICC导管早产儿使用中心静脉补钙,在补钙过程中护士要在床旁严密观察直到补钙结束。结果观察组仅1例出现局部皮肤肿胀,而对照组有8例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结论护理改进后能减少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所致药液外渗。

  • 标签: 新生儿 葡萄糖酸钙 液体外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护理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实际工作中更是繁重而具体诸多小事叠加,在临床想把这些事情做滴水不漏是非常不容易,然而,这个特殊职业与生命和健康相关又不允许我们马虎草率,每一件小事在护士心中都是与生命相关大事,因此成为一名优秀护士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从实习阶段就开始培养自己责任心,培养自己爱岗敬业意识,拥有职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护理这条路上坚定而自信走向未来!

  • 标签: 护士 责任感 工作态度 理论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滴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过敏反应发生机理及其特点,并研究出具有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检索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和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蛋白水解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大特点是女性出现概率高于男性,主要症状为胸闷、呼吸不畅、胃部不适、荨麻疹等。结论临床上在使用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 标签: 脑蛋白水解物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2009年7月,一种新型麻醉制剂异丙酚(PropoClear;由美国富道‘FortDodge’动物保健公司推出)在英国犬和猫疾病治疗上广泛用作麻醉诱导。该药剂是无脂质透明微乳液,可在开封后28d内使用,能降低环境污染。而白色脂质乳液制剂必须在开封后6h内废弃。该文报道了在7只各类犬中静脉反复注射PropoClear后,其中,有6只犬局部出现疼痛反应。

  • 标签: 静脉注射 异丙酚 制剂 麻醉 反应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外周静脉输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静脉临床效果。方法将外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观察组在夫西地酸用药期间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外周静脉输注注注射用夫西地酸钠所致静脉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夫西地酸钠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形成原因预防与护理。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住院出现下肢深静脉患者12例,进行病例分析与总结。结果通过对12例下肢深静脉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有效地减少了深静脉栓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栓是具有多重危险并发症,采用基本预防、药物预防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减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