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主要病因在临床上区分酒精性引发原因与肝炎性引发原因的本质性不同与危害。方法: 选取我院 2011年 2月至 2015 年 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 307例,根据病因分为酒精性引发原因形成的肝硬化 203 例和肝炎性原因引发的形成的肝硬化 104例。为了更好的区分两种肝硬化的治疗与其它详细特性,分别在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性反应表现、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主要指标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男性患者中,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在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脏器质性病变高于酒精性引发原因而产生的肝硬化。结论: 酒精性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与肝炎性引发原因产生的肝硬化之间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通过临床特点分析,可做出鉴别诊断。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酒精 肝硬化 临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确诊的肝炎硬化患者137例(肝炎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硬化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肝炎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性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要低,肝炎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性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肝硬化患者所起到的效果。方法选取132例肝硬化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延续护理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对比两组肝功能及遵医行为量表得分。结果出院12个月,延续护理组TBIL、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延续护理组出院12个月TBIL、AIJT水平低于出院时水平(P<0.05);延续护理组出院3个月的合理饮食、烟酒控制2个条目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出院时(P<0.05)对照组出院3个月的合理饮食、烟酒控制、正确服药及定期复查这4个条目得分及总分较出院时均下降(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更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和保持患者遵医行为。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延续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乙型肝炎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0月入住该院的74例乙型肝炎硬化患者(A组)与5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并发症。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减退、腹胀、肝掌、蜘蛛痣、黄疸、肝肿大、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0.36%、46.43%、48.21%、58.93%、66.07%、23.21%、26.79%、12.50%、42.86%、19.64%,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硬化患者;且两组患者的AST/ALT、GGT、AL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保证治疗效果,应结合乙型肝炎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防治措施。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9例乙型肝炎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实施葡萄让耐量试验,并结合试验的结果将肝硬化组患者分成糖耐量减退组、糖耐量正常组、糖尿病组,各33例。将同期健康体检的33例人员作为正常组,观察、对比四组患者空腹血糖、餐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β细胞功能(HBCI)的水平。结果正常组和其他几组空腹、餐2h血糖情况、胰岛素和C肽指标、HBCI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应实行及早的诊断,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控制,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炎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所选用的对象来自本院2015年6月份至2017年1月份期间收治的86例肝炎硬化腹水患者,在这86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对照组),余下46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待疗程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5.7%;在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治疗的有效率为77.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硬化腹水效果显著,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日至2017年7月10日期间收治的乙肝硬化患者154例,随机分成研究组77例,对照组77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血清蛋白、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球蛋白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血清蛋白、谷丙转氨酶及白蛋白/球蛋白情况,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硬化门静脉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期间前在本院肝胆外科就诊的60例肝炎硬化患者与60例同期健康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分别分为两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肝脏与门静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门静脉内径与其内流速的差异。同时嘱咐肝炎硬化患者定期进行门静脉监测,比较不同时期门静脉内变化与临床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50±0.12)cm,平均最大流速(12.71±2.20)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平均内径(1.03±0.11)cm,平均最大流速(17.65±3.38)cm/s,脾大发生率0,侧枝开放发生率0。肝硬化早期患者门脉内经(1.35±0.16)cm,平均最大流速(12.64±2.36)cm/s,脾大发生率53.33%,侧枝开放发生率58.33%;肝硬化晚期患者门脉内经(2.15±0.23)cm,平均最大流速(8.36±1.98)cm/s,脾大发生率88.33%,侧枝开放发生率95.00%。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炎硬化门静脉意义重大,对于临床的指导与患者病情的评估较为准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监测 肝炎后肝硬化 门静脉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硬化腹水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硬化腹水治疗的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为64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给予保肝、利尿和抑制病毒的医院常规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是在医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健脾化臌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大于对照组(93.75%>81.25%)。结论健脾化臌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硬化腹水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乙型肝炎 健脾化臌汤 肝硬化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HBeAg阳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接诊的82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41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各项指标数据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病毒载量变化、Child-Pugh评分、谷丙转氨酶指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HBeAg阴转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HBeAg阴转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且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核苷类药物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对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抽签法将我院近来收治的88例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效果。结果组间治疗SAS、SD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满意率72.73%(32/44),B组总满意率97.73%(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改善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28.5±4.5)h低于对照组(36.5±6.0)h,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状态评价,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率观察组96.77%(60/62)高于对照组80.65%(50/6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止血时间的缩短,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Ⅰ级、Ⅳ级诊断符合率均为100%,Ⅱ级、Ⅲ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94.1%,各分级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Ⅰ级、Ⅱ级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5.6%,对照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80.0%,研究组整体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中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评估血管狭窄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的患者予以抗病毒治疗,并分析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都属于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的患者,据数据统计有50例,按照电脑编码的形式分为2组,编码为单数则标记为研究组,编码为双数则标记为对照组,2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标记为研究组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组间差异对比中,有明显差异的项目是治疗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P<0.05。结论予以抗病毒治疗患有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且消除了并发症的患者,其临床效果十分突出。

  • 标签: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 并发症 抗病毒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TV(恩替卡韦)组、LAM(拉米夫定)组、ADV(阿德福韦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8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ETV组e抗原转阴率、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LAM组与ADV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硬化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可作为核苷类首选药物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核苷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洛克联用奥美拉唑治疗肝炎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88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炎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病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序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倍他洛克。治疗4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行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溃疡面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溃疡面积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炎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可行倍他洛克联用奥美拉唑治疗,不但能显著改善症状,治疗效果好,且能快速帮助改善消化道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倍他洛克 奥美拉唑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 溃疡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