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小儿肝移植术后行非移植手术的麻醉经过与预后,为此类患儿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提供借鉴。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肝移植术后行非移植手术的全部患儿,共计25例。根据手术特点将患儿分为两组: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组(R组,15例)和非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组(N组,10例)。收集患儿术前诊治经过、实验室检查、术中麻醉及手术记录、术后转运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儿均接受机械通气全身麻醉。R组患儿平均年龄明显低于N组(P<0.05),且急诊手术所占比例、术前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循环波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N组患儿(P<0.05)。R组患儿中,有7例输注血制品(包括2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6例患儿术后带管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其中2例患儿24 h内死亡。而N组患儿术后均返回普通病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行移植并发症相关手术的患儿通常术前病情更复杂、一般情况差,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循环波动明显,患儿术后回儿科重症监护室和术后24 h病死率也明显增加,麻醉医师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术前评估与准备、更精细的术中个体化麻醉管理;而行非移植并发症相关的手术麻醉患儿通常术前一般情况较好、手术短小,患儿也能较好地耐受手术与麻醉。

  • 标签: 肝移植术后 小儿 麻醉
  • 简介:摘要膜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移植肾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可作为复发性或新生的疾病存在于移植肾中,威胁着移植物的生存。现以复发性和新生的MN的鉴别为重点,就移植肾MN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膜性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发现肺移植术后患者可出现明显的OSA。本文拟从肺移植术后发生OSA的患病率、发病机制、干预措施及OSA对肺移植术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对于肺移植术后OSA的患病率,多项研究报道不尽相同,OSA患病率约73.8%,且多以中重度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为主。在一项横断面分析中,研究者对77位临床稳定的肺移植受者(移植后1个月至15年)进行PSG检查发现OSA患病率为42.9%。移植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常见的干预措施:控制体重、制定最低有效剂量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无创通气治疗。目前关于OSA和肺移植术后合并症之间的潜在关联研究尚少。尽管目前缺乏对肺移植术后并发OSA的长期随访研究,但可以设想由于OSA导致的夜间间歇低氧血症,易造成肺循环与体循环障碍,长期可引起心脏、肝脏、肾脏及脑血管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必将对肺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肺康复及生存率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肾移植术后受者肾骨病的研究进展,从流行病学、代谢骨病演变的影响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临床肾骨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 肾性骨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妊娠的安全,总结肾移植后怀孕时机的选择以及孕期和围分娩期管理的相关经验。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20年2月受孕的25例肾移植受者,以配对的同期非移植孕产妇75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期情况、围产期结局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移植组25例孕妇均顺利分娩健康婴儿。接受肾移植时受者年龄中位数为(25.6±3.2)岁,移植距妊娠的中位时间为(54.0±23.1)个月,均顺利生产单胎,92%(23/25)为剖宫产。怀孕期间,移植组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0.0%比1.3%,P=0.001)。移植组孕妇妊娠中期血清肌酐较孕前有所降低,晚期较孕前增加,孕期肌酐变化趋势与非移植组一致,产后3~6个月恢复至孕前水平。40%(10/25)受者孕晚期存在尿蛋白,分娩半年内下降至阴性(5/10)或1+(4/10)。移植组所有受者孕期及产后半年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稳定。他克莫司在怀孕后需增加剂量以维持浓度,产后恢复。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的合并症风险尽管高于普通人群,但总体风险可控。严格筛选备孕受者、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孕期和围分娩期的多科协作是安全妊娠分娩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肾移植 妊娠 免疫抑制剂 移植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方法选取分娩孕周>24周的孕妇4 823例,其中IVF助孕组481例,自然妊娠组4 342例。利用母体16个协变量建立倾向性评分模型,得到倾向评分匹配样本(924例),以评估IVF-ET与子痫前期的相关。结果⑴匹配前,IVF助孕组的子痫前期发病率高于自然妊娠组(9.8% vs 3.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VF-ET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aOR=1.887;95% CI:1.23~2.89,P=0.00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OR为2.067(95% CI:1.24~3.44,P=0.005),证实了IVF-ET与子痫前期存在显著关联。⑵匹配前,在单胎妊娠中,IVF助孕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9.0% vs 3.1%,aOR=2.530,95% CI:1.63~3.94,P>0.05);在双胎妊娠中,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 vs 7.5%,aOR=1.004,95% CI:0.35~2.87,P=0.994);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所得结果与匹配前一致。结论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显示:IVF-ET妊娠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IVF-ET是单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IVF-ET并未增加双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提示IVF和子痫前期之间的相关可能受双胎妊娠这一因素干扰。

  • 标签: 先兆子痫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倾向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方法选取分娩孕周>24周的孕妇4 823例,其中IVF助孕组481例,自然妊娠组4 342例。利用母体16个协变量建立倾向性评分模型,得到倾向评分匹配样本(924例),以评估IVF-ET与子痫前期的相关。结果⑴匹配前,IVF助孕组的子痫前期发病率高于自然妊娠组(9.8% vs 3.3%,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VF-ET是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aOR=1.887;95% CI:1.23~2.89,P=0.003);倾向性评分匹配后OR为2.067(95% CI:1.24~3.44,P=0.005),证实了IVF-ET与子痫前期存在显著关联。⑵匹配前,在单胎妊娠中,IVF助孕组子痫前期发生率显著高于自然妊娠组(9.0% vs 3.1%,aOR=2.530,95% CI:1.63~3.94,P>0.05);在双胎妊娠中,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 vs 7.5%,aOR=1.004,95% CI:0.35~2.87,P=0.994);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所得结果与匹配前一致。结论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显示:IVF-ET妊娠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增加,IVF-ET是单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IVF-ET并未增加双胎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提示IVF和子痫前期之间的相关可能受双胎妊娠这一因素干扰。

  • 标签: 先兆子痫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 倾向性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皮瓣移植手术治疗手足深度烧伤的可行及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1例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诊的手足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所选患者均接受皮瓣移植手术治疗,分析手速的可行和有效。结果 患者中仅1例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尖端部位出现坏死情况,但经妥善处理恢复情况良好,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受损部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无分泌物出现,皮肤颜色趋于正常色泽,受损肢体活动良好。 结论 皮瓣移植手术治疗手足深度烧伤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患者肢体皮肤及活动恢复良好,充分证实该手术疗法的可行和有效,适宜于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皮瓣移植手术 手足深度烧伤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真菌角膜溃疡穿孔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程2周以内者32例,3周~1个月者3例,2个月~2年者5例。有明确的植物性眼外伤史33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3例,由手足真菌感染所致者2例,无法说明原因者2例。穿孔直径<2 mm者37例,2~4 mm者3例。所有患者分成两组,结膜瓣遮盖组及角膜双板层移植组。每组20例,供体角膜系甘油保存者。记录两组视力及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0.5~2年,结膜瓣组视力光感14例,手动4例,数指2例。角膜移植组外植片透明,内植片轻度浑浊,视力光感2例,手动3例,数指12例,0.1~0.2者2例,>0.2者1例。1例植片浑浊真菌复发,1例发生排斥。结论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角膜溃疡穿孔,视力恢复较好。

  • 标签: 溃疡,角膜,真菌性 穿孔,角膜 移植,角膜,双板层
  • 简介:摘要烧创伤后的继发性瘢痕脱发(以下简称瘢痕脱发)影响美观,甚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及幸福感。自体毛发移植为瘢痕脱发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思路,使移植后的毛发呈现自然的生长状态。本文对瘢痕脱发与自体毛发移植进行介绍,并对自体毛发移植在瘢痕脱发治疗中的应用、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秃发 自体毛发移植
  • 简介:摘要间质肺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包括临床常见病和临床少见病的肺部疾病。其中的部分疾病病因不明,且药物治疗困难,故考虑干细胞移植治疗ILD。干细胞具有向损伤组织趋化的特性等优点,因此干细胞移植治疗ILD有可行。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应用于治疗ILD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ILD的综述匮乏。该文就国内外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ILD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病理特征、治疗、预后以及应用的前景等。

  • 标签: 儿童 间质性肺部疾病 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LS)进行分析研究,减少以往多中心混杂因素造成的结果偏倚,弥补PLS缺少统计分析的空白,给肝移植术后PLS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至2019年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肝移植受者进行回顾分析。PLS诊断标准:排除术后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外科失血因素后血红蛋白(HGB)持续下降,实验室检查具备溶血指征,红细胞直抗阳性,放散液检出针对受者自身抗原的抗体。共进行肝移植666例,其中供、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或双向不合的52例,10例(19.23%)发生PLS,42例未发生PLS(80.77%)。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肝移植后PLS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之间的变量。结果受者性别、年龄、血型、供、受者血型错配方式、免疫抑制剂类型、术后转归均与PLS发生无相关。受者术后输血与PLS发生存在相关(P<0.05);供者血型B型发生PLS风险高于A型、O型(P<0.05)。结论PLS是造成肝移植术后贫血的因素之一,B型供者淋巴细胞产生抗A抗体是PLS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 溶血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共10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少见致病因素导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不同致病因素选择序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肠梗阻
  • 简介:摘要儿童肾移植受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来维持治疗。而用药依从直接影响儿童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现将对儿童肾移植受者用药依从的现状、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胰肾联合移植术受者115例,回顾分析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后麻痹肠梗阻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肠梗阻组19例和非肠梗阻组96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类型、糖尿病患病时间、透析方式、透析时间、糖尿病胃肠病史、腹部手术史、肠道准备、手术时间、出血量、免疫抑制剂方案、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对于麻痹肠梗阻发生率的影响。将筛选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受者术后发生麻痹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5例受者中,术后发生麻痹肠梗阻19例(16.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糖尿病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低蛋白血症的受者麻痹肠梗阻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糖尿病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无肠道准备是术后麻痹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麻痹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胃肠病史、手术时间、开腹手术史和无肠道准备,临床工作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干预。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麻痹性肠梗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GVHD的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迄今尚缺乏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增加移植物中调节T细胞(Treg)数量,可提高对GVHD的疗效。笔者拟就Treg亚群及其免疫抑制机制,优先促进Treg免疫重建的途径,以及扩增数量有限的Treg应用于临床进行阐述,旨在揭示Treg防治GVHD的安全与可行,为临床更好地应用Treg提高GVHD疗效提供参考。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细胞介素2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合并肾高血压儿童肾移植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儿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肾移植受者具有多种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随着儿童肾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研究的深入,对于诊断及治疗多参考国外指南,缺乏适合我国儿童的肾高血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本例患儿的术后护理要点为,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和用药护理,给予目标导向体液管理,维持术后血压和循环的稳定;做好睡眠管理,给予早期活动与心理护理。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儿恢复良好,顺利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 标签: 肾性高血压 儿童肾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侵袭真菌感染的护理对于病者的病情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真菌感染的类别及部位侵袭真菌的相关因素,肝移植术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护理,现在的医疗水平对这些原因造成了系统的预防,并在解决真菌感染的护理当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操作规范性及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来降低肝移植后侵袭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肝移植术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报告来说,肝移植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是非常普遍的,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术前抗菌药物治疗前凝血酶时间较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大约等于72个小时。这个时候,侵袭真菌感染的感染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对此类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

  • 标签: 肝移植术后,侵扰性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SKT组左肾4.92/右肾4.58。双供肾植入受者同侧髂窝。统计术后1年内的受者/肾存活情况、肾功能状况及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DGF)和蛋白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DKT组和SKT组的受者男性占比分别为92.9%比52.9%,体重指数分别为(23.93±2.56)kg/m2比(21.09±2.85)kg/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T组1例术后11个月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1年存活率92.9%,受者存活率100%,SKT组受者/移植肾1年存活率均为100% 。术后12个月的血肌酐(SCr),DKT组为(164±37.7)μmol/L, SKT组(154.92±96.2)μ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后12个月时DKT组为(41.84±9.01)ml/(min·1.73m2),SKT组(44.8±18.16)ml/(min·1.73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未见严重外科并发症,各有1例急性排斥反应,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两组的DGF发生率(DKT组42.9%比SKT组41.2%)和蛋白尿发生率(DKT组57.1%比SKT组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活检Remuzzi≥4分的高评分供肾,通过分配施行双肾移植或者基于供、受者匹配的单肾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受者/移植肾存活效果,长期效果待随访观察。

  • 标签: 肾移植 边缘供肾 肾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