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空肠造口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人在清醒情况下经鼻上一根空肠营养并不难,但病人若处于气管插管全麻状态,就并非易事。我科采用了将营养贴附于胃送到空肠的方法,效果非常理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空肠内营养管 经鼻 全麻状态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危重症新生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又直接关系到危重症患儿治疗的最终效果,并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儿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危重症患儿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等因素不能通过经口方式摄入营养,而临床上主要经鼻胃进行幽门前喂养及鼻空肠管进行幽门后喂养。[1]空肠营养,是继胃喂养之外的另一肠内营养主要途径,针对幽门狭窄,胃食管反流等疾病,是较为有效的喂养途径。空肠营养可以使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几率显著降低,使患者ICU入住时间减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空肠营养较经胃营养易耐受,对不耐受经胃营养或反流和误吸风险较高的重症患者,采用鼻肠管行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措施。[2]

  • 标签: 空肠营养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鼻空肠营养与普通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对照组采用普通胃,比较两组患者食物返流、肺部感染、脱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返流、肺部感染、意外脱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在腹泻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鼻空肠营养管有利于减少置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应推荐使用。

  • 标签: 插管法 鼻空肠营养管 普通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胃癌手术中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侧侧吻合术并放置空肠营养与单纯应用Bill-roth Ⅱ毕罗氏二式(BⅡ)胃肠吻合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术后炎症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胃癌手术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按2016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国际抗癌联盟(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UICC)分期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A期11例、ⅠB期14例、ⅡA期13例、ⅡB期15例,ⅢA期11例、ⅢB期13例、ⅢC期16例。其中胃窦癌51例、胃体癌26例、胃幽门癌16例,其中乳头状腺癌27例、管状腺癌26例、黏液腺癌22例、印戒细胞癌9例、腺鳞癌7例、鳞癌2例。按是否加做直线切割闭合器行空肠侧侧吻合术并放置空肠营养方法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93例患者术后腹痛发生率为18.3%(17/93)、腹胀21.5%(20/93)、恶心23.7%(22/93)、呕吐17.2%(16/93)、胸腔积液18.3%(17/93),试验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10.4%(5/48)与26.7%(12/45)、12.5%(6/48)与31.1%(14/45)、15.6%(7/48)与33.3%(15/45)、8.3%(4/48)与26.7%(12/45)、8.3(4/48)与28.9%(13/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4.77、4.52、4.27、5.27,P值分别为0.043、0.029、0.033、0.039、0.022);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吻合口出血、坠积性肺炎、切口裂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WBC分别为(7.02±1.83)×109/L与(8.39±2.27)×109/L(t=3.22,P=0.002),TNF-α分别为(2.44±0.70)μg/L与(3.56±1.14)μg/L(t=5.71,P<0.001),IL-6分别为(235.31±41.72)μg/L与(365.91±73.16)μg/L(t=10.66,P<0.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CRP、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88±2.81)d与(22.78±2.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7,P<0.001)。结论胃癌手术应用空肠侧侧吻合术联合空肠营养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减少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坠积性肺炎、恶心、呕吐、胸腔积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炎症反应。

  • 标签: 空肠侧侧吻合术 空肠营养管 直线切割闭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水法放置空肠营养在胃癌食管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12月我院154例胃癌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6例,试验组采用注水法置入空肠营养,对照组不注水。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间,一次置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插管时间为5.3±4.1min,一次置成功率89.7%(70/78),对照组插管时间为9.3±1.3min,一次置成功率64.4%(4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4,χ2=10.84,P<0.05)。结论注水法在空肠营养置入中能有效提高置成功率,减少置时间,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置方法。

  • 标签: 胃癌 食管癌 空肠营养管 注水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和分析急性胰腺炎治疗当中使用鼻空肠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在本院2017.6~2018.1治疗的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50例患者,对这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经鼻空肠营养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治疗当中的作用和效果,经鼻空肠营养肠内营养后,观察这50例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这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危重患者床旁留置鼻空肠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危重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鼻胃安置)与观察组(给予鼻空肠营养)。比较两组置成功率、营养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33.72±3.24)g/L、PA(194.13±14.76)mg/L均高于对照组(31.07±2.88)g/L、(176.94±10.64)mg/L(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9%低于对照组25.63%(P<0.05)。结论:鼻空肠营养在危重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鼻空肠营养管 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在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病人预防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病人 60人,随机分为传统组 30人,循证护理组 30人。传统组在鼻饲营养液结束后,用温开水 40mL,脉冲式冲。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脉冲式冲, 30分钟后用 20mL注射器回抽药液弃去。结果:使用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0mL在每天鼻饲后封,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空肠营养堵塞,延长空肠管的使用时间( P<0.05)。

  • 标签: 循证护理 鼻空肠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在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病人预防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长期留置空肠营养病人60人,随机分为传统组30人,循证护理组30人。传统组在鼻饲营养液结束后,用温开水40mL,脉冲式冲。循证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脉冲式冲,30分钟后用20mL注射器回抽药液弃去。结果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在每天鼻饲后封,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空肠营养堵塞,延长空肠管的使用时间(P<0.05)。

  • 标签: 循证护理 鼻空肠管 堵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术后应用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研究开展年限区间跨度,择取样本为本院收治58例胃癌手术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放置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具体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术前1d、术后3d血浆蛋白指标,术后3d显著低于术前1d(P<0.05);对比术后3d、术后10d血浆蛋白水平,术后10d显著高于术后3d(P<0.05)。结论:胃癌术后饮用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支持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胃癌 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总结鼻胃液囊空肠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40例胃癌患者,术前留置鼻胃液囊空肠营养,术后8小时即开始经液囊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制定并实施相匹配的护理方法和措施,包括加强营养液输入速度、温度、防污染的控制,做好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基础护理,不适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结果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无营养液及输送系统所致感染发生。期间,出现腹痛、腹胀的患者5例,腹泻2例,其中1例腹胀患者未能缓解,予暂停输注营养液。其余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消除。结论采用鼻胃液囊空肠营养给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8小时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可很好的耐受,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方式,避免了术后早期经口建立肠内营养,导致吻合口瘘等风险,也避免了术中经远端小肠造瘘留置空肠营养,术后发生空肠造瘘口瘘及留置营养时间长等缺点。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护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是鼻胃液囊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和减少相关不适症状的关键。

  • 标签: 胃癌根治术后 鼻胃管液囊空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置空肠营养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手术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未经鼻留置空肠营养(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11例,手术方法采用系膜成形,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系膜成形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系膜成形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8(1.7,3.5)d与5.0(5.0,6.0)d,P<0.05;14.0(13.0,15.3)d与19.5(18.3,20.8)d,P<0.05;30.0(29.5,56.3)d与57.5(56.3,66.3)d,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但系膜成形组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与75%,P=0.009;0与62.5%,P=0.007],直接胆红素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4.3(12.1,44.3)μmol/L与60.3(21.5,69.0)μmol/L,P<0.05]。随访12~72个月,两组患儿生长发育位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中位数以下、-2个标准差以内。结论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静脉营养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肠闭锁 系膜成形 空肠营养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空肠营养的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我科收治的胃癌胃切除的病人中选取102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1例,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是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是观察组,比较治疗7天内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和氮平衡的值。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以及氮平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进行空肠营养肠内营养治疗和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 标签: 胃癌术后 空肠营养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