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其临床效果有限。随着对HCV的病毒复制机理和病毒编码的酶的晶体结构的进一步认识,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和NS5BRNA依赖的RNA聚合酶逐渐成为理想的抗HCV药物研发的靶点,成为有希望的药物疗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 NS5B 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宿主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都受到HBV及其产生蛋白的持续抑制,不利于清除病毒。本文就急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近期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临床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 简介:急性乙型肝炎究竟会不会变成慢性肝炎甲为什么有些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表面抗原、e抗原会转阴,而有些却不会?无症状HBV携带者与慢性乙型肝炎到底有什么关系等等,不搞清楚HBV感染的来龙去脉,就无法正确回答这些复杂的临床状态。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携带者 感染者 无症状 转阴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临床科组的HEV、HGV感染率分别高达8.0%、12.0%,结果 医务人员HBsAg、HCV、HEV和HGV感染率分别为7.8%、1.4%、7.1%和7.1%,临床科组与非临床科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3.3%和12.3%

  • 标签: 医务人员肝炎病毒 感染状况 状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简阳地区孕期妇女HCV抗体(HCV-Ab),研究本地区孕期妇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孕期妇女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8495例研究对象检出抗-HCV阳性31例,阳性率为1.99%。大于40岁年龄段孕期妇女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组(P<0.05)。结论加强丙型肝炎预防尤其是孕期妇女预防知识的宣传相当重要。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HCV) 孕期妇女 酶联免疫(ELISA) HCV抗体(HCV-Ab)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HBV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范围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HBV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本文就HBV感染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作一综述.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细胞模型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嗜酒和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两大原因。在我国,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嗜酒加速慢性病毒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并影响预后,两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嗜酒似乎也降低了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重视酒精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讨论了饮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酒精对病毒肝炎的影响和饮酒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酒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减少和预防肝炎病毒感染。方法通过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实行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延长了尿毒症患者存活时间。结论积极预防感染,切断院内交叉感染途径,对于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意义重大。

  • 标签: 降低 血液透析 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住院患者HBV传播感染,有必要探讨HBV在住院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2270名住院患者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住院患者HBV感染率62.47%,其中HBsAg阳性率12.73%。正常对照组HBV、HBsAg阳性率为50.10%、3.87%.对2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分型,E抗原阳性率35.99﹪,E抗原阴性率64.01﹪。正常对照组E抗原阳性率10.13﹪,E抗原阴性率89.87﹪。对各感染率进行标化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标化后住院患者HBsAg感染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0倍(P<0.01),E抗原阳性率为健康体检组的3.55倍(P<0.01),HBV为健康体检组的1.23倍。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住院患

  • 标签: 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室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室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室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开展深入分析,判断本地区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工作上潜在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7月1日3例社会体检,4例打hpv疫苗测血压,6例出入境的体检结果,对其进行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判断其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抗体监测结果。结果:13例结果中存在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69%。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很可能潜在存在着出境人群中,早日发现、早日诊断以及早日治疗,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体检 健康人群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经常遇到结核病(TB)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需要同时治疗。当抗HCV和抗TB药物联用时需要考虑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DIs)、抗TB药物诱导的肝毒性,以及肝脏疾病状态。现重点讨论常用抗TB和抗HCV药物的代谢机制和联用药物的选择,为TB合并HCV感染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选择。

  • 标签: 结核病 丙型肝炎病毒 药物代谢 药物交叉反应 抗病毒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丙型肝炎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对 50例丙型肝炎阳性患者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进行检测; 探讨 HCV-RNA与 ANA、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CV-RNA阳性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 明显高于 HCV-RNA阴性组。随着疾病进展,自身抗体的产生趋缓。结论 自身免疫反应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吸毒人群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同时合并HBV、HIV梅毒感染机率较高。五年观察1200例吸毒者,其抗-HCV及阳性者RNA表明,吸毒者HC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阳性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 标签: 吸毒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