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内胆管癌(ICC)是发病率居第2位的原发性肝癌,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上升。ICC通常起病隐匿,导致确诊较晚。目前切除是ICC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但切除率低,远期疗效不理想。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性化疗是目前晚期或不可切除IC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较差。随着对ICC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深入及二代测序技术的进展,多个异常信号转导通路(RAS/MAPK、MET、EGFR)及基因突变(FGFR2、IDH1/2)等潜在治疗靶点相继被发现。虽然目前尚无针对ICC的靶向药物获得批准使用,但已有百余项应用范围包括ICC的靶向药物单用或联合化疗的临床试验,部分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ICC分子分型研究的进展,个体化的靶向治疗可能是ICC新的治疗突破点。

  • 标签: 胆管肿瘤 靶向治疗 肝内胆管癌 预后
  • 简介:肝细胞肝癌(HCC)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病毒、化学致痛物等多种病因作用.经癌或癌相关基冈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闪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历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发病过程.其中基因调控和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及多种细胞因子等密切相关。局部缺氧和肿瘤血管生成是癌细胞生长的重要因素和生物学行为.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为异二聚转录因子,过表达与肝癌生长、血管生成和转移相关.是肝癌治疗的靶目标。

  • 标签: 肝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 治疗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域蛋白4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BRD4)促进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机制及靶向抑制效应。方法收集未经化疗的45例HB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将未经化疗的45例具有特征性肿瘤细胞的组织石蜡标本作为HB组;在45例石蜡标本中有30例组织边缘可见瘤旁组织小叶结构正常、可见小叶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的组织,该30例作为瘤旁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检测BRD4的表达水平,并对BRD4的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人HB细胞株HepG2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epG2细胞)、空载组(转染Si-NC的HepG2细胞)以及Si-BRD4敲低组(转染Si-BRD4的HepG2细胞)的BRD4表达水平,检测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运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对照组和Si-BRD4敲低组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使用JQ1、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JQ1联合VCR分别处理HepG2细胞48 h后,通过CCK-8法、EDU-555细胞增殖试剂盒和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能力及凋亡率。将使用30 nmol/L JQ1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组,将使用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VCR组,将使用30 nmol/L JQ1和70 μg/ml VCR干预的HepG2细胞作为JQ1联合VCR组。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RD4在HB细胞核阳性率为97.8%(44/45),瘤旁肝细胞核阳性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分期,Ⅰ~Ⅱ期低表达8例,高表达4例,Ⅲ~Ⅳ期低表达3例,高表达30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的COG分期有关(P<0.001)。低表达患儿无转移发生,高表达患儿转移11例,BRD4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相关(P=0.042)。③qRT-PCR检测结果显示YAP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下降;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也显示YAP1和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在Si-BRD4敲低组较HepG2对照组和空载组显著下降。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48 h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在Si-BRD4敲低组明显低于HepG2对照组,0.423±0.015比0.532±0.026,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P= 0.00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iRNA敲低BRD4处理48 h后,Si-BRD4敲低组HepG2细胞的凋亡率为(24.58±3.95)%,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的(6.46±2.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3,P=0.002)。⑤CCK-8检测结果显示JQ1组、VCR组和JQ1联合VCR组的HepG2细胞活力较HepG2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0.364±0.020、0.383±0.014、0.269±0.019和0.943±0.014,和HepG2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JQ1联合VCR组细胞的活力低于JQ1组和VCR组,分别为0.269±0.019、0.364±0.020、0.383±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P=0.004)和(t= 8.26,P=0.002)。EDU检测结果显示运用JQ1、VCR及JQ1联合VCR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后,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增殖,提升了细胞凋亡率,JQ1联合VCR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更明显。TUNEL染色结果显示JQ1联合VCR用药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使用JQ1和VCR。结论BRD4在HB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COG分期及转移相关,可通过YAP1、c-Myc发挥促肿瘤作用,JQ1联合VCR用药作用效果强于单独使用JQ1和VCR。

  • 标签: 肝肿瘤 肝母细胞瘤 溴结构域蛋白4 Yes相关蛋白1 JQ1 长春新碱
  • 简介:摘要内胆管癌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十年来对于ICC的全基因组分析和实验室的相关基础研究使得关于ICC发病机制新的认知正在形成,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支持。本文对当前关于ICC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肝内胆管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60例晚期肝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小分子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显效率46.7%、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23.3%、治疗有效率76.7%,P<0.05。(2)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6.2±0.5)个月、生存时间(13.4±2.1)个月,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3.1±0.2)个月、生存时间(8.4±2.0)个月,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P>0.05。结论:小分子靶向治疗联合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显著,安全有效。

  • 标签: []晚期肝癌 小分子靶向治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肿瘤患病率正不断增加,相比于对癌细胞缺乏选择性的传统治疗手段,肿瘤靶向治疗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迅速成为抗癌新星。靶向多肽是一种靶向肿瘤细胞或组织且毒副作用小的多肽,可与抗癌药物偶联用于早期肿瘤病变部位的诊断和特异性给药,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良好前景。本文将从肿瘤靶向多肽的筛选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多肽筛选技术
  • 简介: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靶点,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rituximab、伊马替尼、赫赛汀和全反式维甲酸已开始用于临床治疗,本文综述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肿瘤靶向治疗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果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典范,开创了肿瘤化疗的新领域.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疗效
  • 简介:人类第一次认识治疗疾病时存在选择性(靶向)是发现,机体对感染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可以通过血清从一个机体转移到另一个机体,即被动免疫。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治疗靶点
  • 简介:肺癌的靶向治,是一种可精准定位、高效打击的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治疗,但其要求必须要具备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才能选择由该突变基因状态作为导向的治疗方法,也只有此类患者才可能从肺癌靶向治疗中获益,同时体现出靶向治疗的优越性。肺癌是多因素、多阶段而发病,现已有研究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针对不同微店的靶向药物被发明生产并进入临床。其中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最常见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该类患者就会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包括埃克替尼(凯美纳)、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法替尼和厄洛替尼(特罗凯),以上药物是通过阻断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当出现耐药情况时,且经检测可明确是由特定的耐药基因导致,还可选择针对该耐压基因的治疗。还可在肺癌患者体内检测到c-MET基因扩增、原癌基因K-ras突变、BRAF基因突变、EML4-ALK基因重组等,都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因此,基因检测在对肺癌进行诊断中,应同明确组织学病理类型外同等重要。掌握基因状态,发现靶点,才能保证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精确,更高效,更及时的治疗。本文在治疗肺癌常用的药物、靶向治疗的适用人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弊端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安顺以党建为抓手,探索出了"塘约经验""秀水五股""大坝经验""聚福菌模式""菜单式扶贫"等一批脱贫攻坚先进经验,确保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不掉队"。

  • 标签: 安顺 五股 秀水 菜单式 靶向 张昌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4岁,诊断为左叶肝癌并内多发转移伴门静脉主干及左支癌栓(巴塞罗那分期为C期,门静脉癌栓Ⅲ型)。该患者手术不可切除,也不符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适应证,故选择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治疗。经过6个周期治疗,左叶主病灶明显缩小,门静脉癌栓从门静脉主干退至门静脉左支内,内转移病灶消失,经评估后成功施行了荧光腹腔镜左半切除术。

  • 标签:
  • 简介:2018年高考的硝烟已然散去,2019年的一轮复习拉开了序幕。一轮复习具有三个显著特点:重基础、讲实效;全面抓,建体系;周期长、容量大。其目的在于全面落实高考所需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内容,做到'边角到位''深度到底''颗粒归仓',构建完整牢固的学科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训练测评,进一步巩固提升,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完善应试技巧,提高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保证复习的靶向性。

  • 标签: 一轮复习 命题特点
  • 简介:摘要肺癌是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早期症状常较轻微,甚至可无任何不适,所以许多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传统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的治疗难以保障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针对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进行药物治疗,在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的同时,能有效避免对患者正常细胞的损害,减少毒副反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肺癌靶向治疗的进展进行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癌 靶向治疗 EGFR
  • 简介:近年来,公安县以产业扶贫为铁抓手,以贫困户脱贫为总目标,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贫,高标准、高质量兑现了年度脱贫攻坚军令状。一、建立'三个机制',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支撑主动适应精准扶贫新变化,聚焦聚力产业扶贫,打出政策'组合拳',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建立综合帮扶机制。构建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对象本人联动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机制,引导321个驻村工作队、546名党员干部、159家规模以上企业、115家有带动能力的市场主体与321个村、1100多户贫困户对接,通过多方协同发力,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

  • 标签:
  • 简介: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自杀基因治疗 旁观者效应 肿瘤 肿瘤干细胞 纳米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把这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8例患者主要服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保和抗纤维化的药物,观察组的7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并辅以养、清、泻、温法治疗,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腹水及水肿检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行之有效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肝硬化 养肝 清肝 泻肝 温肝法 治疗效果
  • 简介: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laudin18.2(CLDN18.2)。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将可能为胃癌患者带来生机。胃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选择适宜的人群以克服耐药,未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或发现新的合并用药方案。

  • 标签: 胃癌 靶向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实体瘤和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5年生存率低于15%,其中老年肺癌近10年来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如美国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肺癌诊断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9岁。目前对体力状态(PS)评分0~2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推荐给予第三代化疗药物如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及紫杉烷类治疗,部分体健患者(PS0~1分)若各器官功能良好者可酣情给予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化疗。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老年肺癌 流行病学监测 5年生存率 死亡原因 中位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