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检验学科的不断发展,微生检验质量控制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本文分析了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从人、机、料、法、环、品六要素,对如何做好微生检验质量控制提出建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质量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生的耐药进行临床分析,经过实施治疗对策探讨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抗菌药物用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使用药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病菌耐药性均较高,干预后其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用抗菌类药进行干预时经过合理的干预途径实施药物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类药的合理利用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微生物 耐药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行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为这切实的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食品卫生检验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加强食品卫生检验,才能进一步的保证食品卫生的质量。食品微生检验就是其工作的重点所在,对于评价食品卫生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经过食品微生的检验,才能有效的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卫生安全,这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食品微生检验的特点就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 标签: 食品微生物检验 特点 食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未予以微生检验采取常规感染控制,研究组在采取微生检测后针对检测结果采取防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8.18%,统计学对感染发生率分析,差异性显著(X2=4.062,P<0.05)。结论微生检测可以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测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质控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960件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检测报告,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实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结论分析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微生检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检验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4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病原微生检验,最后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44例腹泻患儿中,检验结果呈阳性的患儿有30例,比例为68.2%,检验结果呈阴性的患儿有14例,比例为31.8%。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患儿比例较比其他病原微生导致腹泻患儿比例更高,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婴幼儿腹泻的引发因素与轮状病毒存在相关性,临床在实施治疗时需结合检验结果。

  • 标签: 婴幼儿腹泻 病原微生物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细菌耐药性检测和微生检验。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集的分泌物、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检测,对全部细菌进行鉴定,共获得病菌50株。本文以革兰阴性杆菌以及格兰阳性球菌当中的耐药性为主,对不同病菌以及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30株,占总比60%,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总比40%。结论不断加强临床微生检验工作,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相关检测,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情况发生。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临床检测 病菌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源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的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1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4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主动监测信息,对患者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46例患者共检测810例标本,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116株,检出率是14.32%;其中致病性弧菌65株,占56.03%;肠道致病菌35株,占30.17%;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59%;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3份,占11.21%。810例标本中,肛拭检出76株,检出率为14.13%;可疑食品检出30株,检出率为16.67%;环境标本检出7株,检出率为8.33%;呕吐物检出3株,检出率为37.50%.结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主要是致病性弧菌及肠道致病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应加强目标菌监测,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引导合理膳食习惯。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微生物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人员手部的微生感染情况以及消毒对于污染的控制影响。方法143例医务工作者,对消毒之前各医务工作者手部微生污染情况监测以及对消毒前后微生杀除率进行观察。结果各职业的手部污染率均为100%,污染率无差异。而在微生量方面,护士的微生量最大,其次依次为护理员、收款员、检验人员和医生;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微生杀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士、护理员和收款员的微生杀除率要显著低于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微生杀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地洗手及消毒是控制手部污染及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医务工作人员 微生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给予常规微生检验和对症治疗的2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微生检验前质量控制和对症治疗的25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总体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质量控制应用在微生检验前可以使检验准确率提升,治疗效果也会明显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检验价值,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化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所接治的50例细菌性腹泻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进行微生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对检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

  • 标签: 儿童 细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控制中微生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住院患者48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依据入院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接受常规感染控制的24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微生检验感染控制的24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控制效果。结果比对两组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检验可以使感染控制率降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5年8月为干预前组,2015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年9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及重点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标本送检情况、血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全院总体、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2.21%、45.19%、74.71%分别提高至53.54%、55.68%、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分别由干预前的5.46%、11.67%提高至干预后的11.66%、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漏报率由干预前的13.56%下降至10.98%(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7.36%下降至54.47%(P<0.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干预措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检验的方法与其应用效果探究。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纳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均为妇科炎症感染患者,共有患者80人,根据患者的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的40例患者对照组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凝集法检验和培养法检验,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2.50%和75.00%,其差异性不明显,统计学方法检测情况下,其表现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实验组微生的培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微生的培养时间,其差异性相对显著,对应的结果显示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科炎症感染患者来说,在给予其微生检验工作的过程中,将凝集法进行应用,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其检验准确率和时效性的有效增强,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科微生室的医院感染中存在的隐患进行讨论并且提出适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发生的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科室中的物品和空气进行细菌培养,例如空气培养,常用工具(手术工具培养,桌面擦拭培养)等。检验微生感染情况,分析后对可能出现院内感染的地方进行评估,同时制定相应合适的防护措施。结果对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发生的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查总人数2000人,出现院内感染人数65人次,院内感染率3.25%,出现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院内感染率依次为28.57%、14.77%、14.47%。检验科中微生室感染率最高,为33.45%。与其他科室感染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感染在检验科、呼吸科、消化科中更为常见,其中检验科最为常见,需要每一位医务人员引起重视并且针对相应的感染隐患实施防护对策。

  • 标签: 检验科微生物室 医院感染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法对临床分离出的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敏感性进行回顾分析,检查出各种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本文以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的代表菌种的耐药性和敏感性为例。结果通过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例进行回顾分析,它们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具体情况如文中表格所示。结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治疗时要根据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轻抗菌药物的耐药寿命。

  • 标签: 临床微生物 检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微生实验教学中的风险,拟订相应预防措施。方法根据实验微生的来源、种类、污染方式和途径,按照《中国医学微生菌种管理办法》,结合医学微生的传播特点和危害程度,评估医学微生实验教学的风险,按规范维护实验室和进行教学活动。结果和结论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各项标准的要求,规范执行,防范了医学微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保证了医学微生实验教学的安全进行。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教学 风险评估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集的110例微生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监测效果。结果共检测出耐药性菌株19例(17.27%),包括11例革兰阳性菌、8例革兰阴性菌。儿科标本中包括3例(15.79%)耐药菌株,内科标本中包括4例(21.05%)耐药菌株,外科标本中包括5例(26.32%)耐药菌株,ICU标本中包括7例(36.84%)耐药菌株。结论不断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技能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微生检测水平。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临床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尿标本微生检验采样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尿标本微生检验采样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后的规范采样规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采样规程。结果研究组患者被污染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尿标本微生采样的过程中,使用正确规范的采样规程,能够大大减小在对尿标本微生的污染程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整体的工作效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标本微生物 采集检验 污染程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学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住院患者为例,选择其中100例纳入研究,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不进行微生检验,而观察组则实施微生检验,各50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中感染发生几率较之对照组降低明显,感染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更为轻微(P<0.05)。结论在临床应用微生检验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几率,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确保患者诊疗安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控制 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