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吸收器官,除了水和酒精主要经胃吸收外,其他的营养素大多在肠道被吸收,如DOHA、ARA、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其中能够保护肠道健康的便是益生菌与益生元。

  • 标签: 肠道健康 益生菌 吸收 营养素 ARA 维生素
  • 简介:益生菌是一类对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宿主肠道,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为了验证益生菌在治疗犬的肠道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作者于2017年1至5月,使用犬猫益生菌进行了临床应用,通过统计临床收集所有治疗病例,分析了该益生菌制剂的临床疗效,证实犬猫益生菌在治疗肠道疾病中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益生菌制剂 肠道疾病 治疗 犬猫 活性微生物 临床效果
  • 简介:一、概念人类生活在细菌的世界中,肠道内也有大量的细菌.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可加强肠道屏障功能,平衡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创造宿主与微生物之间良好的共生关系,并通过启动上皮更新、增加黏膜血流和肠蠕动而影响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这些细菌称之为益生菌或护生菌(probiotics)[1].

  • 标签: 肠道免疫紊乱相关疾病 益生菌 免疫功能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埃希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粉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方法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益生菌粉30天,比较实验前后自身及组间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结果给样后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益生菌 肠道菌群 低聚果糖
  • 简介:摘要急性肝损伤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功能的急性异常,持续的肝损伤容易引发急性肝衰竭。以往的研究已证实急性肝损伤后肠道菌群的失衡和易位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益生菌的减少及炎症状态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分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功能活跃,参与了疾病病情的加重进程,此时补充肠道益生菌有可能通过调节色氨酸(tryptophan,Trp)-犬尿酸(kynurenine,KYN)代谢通路,进而影响表达于肠黏膜免疫细胞的芳香烃受体(aromatic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激活过程。AHR作为连接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关键点参与了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调节。活化的AHR通过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诱导对Th17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使肠道益生菌实现对肠道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现就肠道益生菌对急性肝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功能的潜在调节机制进行概述。

  • 标签: 肠道益生菌 犬尿酸 芳香烃受体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急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观察组应用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和6.67%,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和肠道益生菌的联合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美沙拉嗪 肠道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肌酐(Scr)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组40例和益生菌组40例,分别行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盐酸贝那普利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菌落数和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益生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高于单纯组(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均低于单纯组(P<0.05);益生菌组患者Scr、24hUP、BUN均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药物可有效调节慢性肾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降低Scr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

  • 标签: 慢性肾炎 益生菌 肠道菌群 血肌酐 肾功能
  • 简介: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预测.图5,参27.

  • 标签: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5月收诊的 10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 1:1比例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先就诊, n=51)与研究组(后就诊, n=51),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方案治疗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变化。 结果:①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组间肠杆菌、酵母样真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差异显著(P<0.05)。②肠道屏障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DAO、 TNF-a、 D-乳酸水平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不大( P>0.05),但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益生菌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

  • 标签: 益生菌 肝硬化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术后序贯肠内免疫营养联合益生菌的使用在肠道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过去我院普外科近三年的肠道手术患者91例。根据术式先将患者分为传统开腹组和腹腔镜微创组(以下简称开腹组和腔镜组),再根据术前肠道准备方式及术后营养给予方式的不同将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均采用的是传统术前准备+围手术期免疫微生态营养支持。而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术前准备+传统静脉营养支持。开腹组中实验组21例,对照组25例。腔镜组中实验组18例,对照组27例。结果(1)营养指标开腹及腔镜的实验组患者术后白蛋白、ALT、AST水平均高于对应的对照组(P<0.05)。(2)免疫学指标开腹及腔镜的实验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均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术后淋巴细胞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肠道菌群指标术后开腹及腔镜两组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均有发生,实验组的菌群失调少于对照组(P<0.05)。(4)临床观察结果开腹及腔镜两组下的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实验组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且实验组营养费用较对照组水平减少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均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无论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应用益生菌的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营养的花费,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反应和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并能够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肠道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益生菌是一类人或动物的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抗菌、改善肠道环境、降血脂、抗肿瘤及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益生菌在防治某些疾病或保障人畜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有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阻止病原菌的黏附和定植、增强系统的免疫反应及分泌物质和改变肠道环境。该文对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功能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进行展望。

  • 标签: 益生菌 黏膜屏障 免疫调节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明益生菌制剂在肠道菌群失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腹泻、便秘和抗生素使用者为研究对象。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患者66例,随机入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匹维溴铵联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仅用匹维溴铵治疗。对比两组肠道菌群、生活质量及疗效。结果:治疗4周试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E高于对照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益生菌制剂 肠道菌群失调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莎拉秦联合肠道肠道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美莎拉秦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肠道益生菌。比较两组排便带血消失时间、腹痛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排便带血消失时间、腹痛腹泻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疾病活动指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P>0.05。结论:美莎拉秦联合肠道益生菌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和控制炎症,提高疗效。

  • 标签: 美莎拉秦 肠道肠道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及益生菌干预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例数100例,在进行益生菌干预后对患者粪便中各项菌群数量进行检查,并另外选取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不实施益生菌干预。结果观察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酵母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数量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均伴有肠道菌群紊乱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益生菌干预,能有效对菌群紊乱进行纠正。

  • 标签: 晚期胃肠道肿瘤 肠道菌群紊乱 益生菌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素元益生菌妊娠晚期便秘孕妇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SC组,30只)、烫伤治疗组(ST组,30只)、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SC、ST组大鼠作30%ⅢTBSA度烫伤,ST组大鼠伤后立即向胃中灌注含双歧杆菌5×1012个集落形成单位/L、蜡样芽孢杆菌5×1010个集落形成单位/L和核黄素500mg/L的等渗盐水混悬液1.5ml,2次/d.SC、NC组于相同时间灌注等量等渗盐水.观察细菌移位、肠道膜菌群、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合成分泌及肠黏膜损伤修复等变化.结果与SC组比较,ST组大鼠各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下降(P=0.000~0.025),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3d内降低显著(P<0.05),回盲部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升高20~40倍,大肠杆菌和真菌量显著降低(P<0.01),致伤后5d内黏膜损伤评分为0~3(P<0.05),小肠黏液SIgA含量伤后5d可恢复正常(P<0.01).结论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可减轻烫伤大鼠细菌/内毒素移位程度,有效保护肠道屏障.

  • 标签: 益生菌 核黄素 联用 烫伤 大鼠 肠道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特征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收住我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的脓毒症患儿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常规组,A组,n=17),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益生菌组,B组,n=17),同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组24 h内记录所有脓毒症患儿的一般情况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并于入组后5~7 d,采集患儿的粪便样本,同期留取健康患儿粪便样本,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检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肠道菌群功能,比较组间差异。结果α多样性指数及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两组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均较健康儿童明显下降,同时菌群的个体差异也呈加大趋势,但是服用益生菌后,上述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在菌门水平上,常规治疗组的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例最低,变形菌门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在菌属水平上,肠球菌成为常规治疗组中的优势菌种,而在益生菌组中双歧杆菌、普氏粪杆菌及丹毒丝菌、扭链胃球菌的比例明显提高(P<0.05);益生菌组与常规组相比,两者在线粒体合成、外泌体、mRNA转录降解及半胱氨酸代谢等通路的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脓毒症儿童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下降,结构稳定性差,同时拟杆菌减少伴变形杆菌增多,而添加益生菌辅助治疗后可增加患儿双歧杆菌及普氏粪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减少肠球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其差异性代谢通路可能与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相关。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 肠道菌群 益生菌 机制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属于一种非酒精所引发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是变现为肝脏细胞逐渐的脂肪化。这种疾病在我国大量存在。据研究发现,肠道内的一些益生菌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人体内的肠道菌种情况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产生原因出发,通过临床案例,具体的探讨了肠道益生菌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肠道益生菌 生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