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仿生髓内(PFBN)与传统股骨髓内(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0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FBN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75.7±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4)d;采用PFBN固定治疗。PFNA组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为(75.3±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3±0.5)d;采用PFNA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PFB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3±11.4)min,显著高于PFNA组患者[(39.2±15.3)min];术后负重时间为(7.9±2.7)d,显著短于PFNA组患者[(21.2±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FBN组与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0.6±21.3)、(123.5±17.8)mL]、住院时间[(4.2±1.6)、(4.6±2.1)d]、Francisco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骨折愈合时间[(12.3±0.5)、(12.6±0.7)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BN与PFNA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与PFNA比较,PFBN可提供更可靠的早期稳定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股骨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髓内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股骨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股骨髓内(PFAN)与国产短重建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成2组,分别采用股骨髓内(56例)与国产短重建髓内(56例)治疗,从术中情况、术后康复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FAN治疗较国产短重建髓内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预后情况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国产短重建髓内出现并发症4例。结论PFAN因具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内固定稳定、术后恢复下地时间快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方式之一。

  • 标签: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国产短重建髓内钉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转子下骨骨折病患13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为股骨小转子和干峡部之间骨折,所有病患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依从性。在对病患进行治疗之前,现将病患的贫血症状加以适当的修正。在病患的病情稳定之后,对冰花的双侧股骨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方便了解骨折类型,并为病患选择符合规格的内髓钉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调查病患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133例病患中,采用闭合复位的病患有75例,其他利用切开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病患的平均复位时间在147.5分钟,平均出血量在625毫升。通过随访发现,所有病患在出院后均痊愈,且在院内恢复期间无并发症情况出现。结论股骨髓内设计科学,其刀片和其他器材相比,有着稳定性的特征是一种安全性极高的固定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Harri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慈溪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股骨髓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Harris评分、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 < 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1.66±10.52)min、(120.26±12.29)mL、(8.09±2.62)cm、(9.86±2.67)周,对照组分别为(78.32±12.23)min、(238.45±17.85)mL、(12.95±3.29)cm、(13.65±3.46)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5、14.03、14.85、14.60,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 < 0.05)。结论股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能改善Harris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创新性。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 失血,手术 骨折愈合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度尺辅助下股骨髓内(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辅助应用角度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为(74.4±4.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7例,31-A2型11例,31-A3型7例;采用角度尺辅助下PFNA固定。对照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为(74.4±3.9)岁;骨折AO分型:31-A1型9例,31-A2型16例,31-A3型4例;仅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前倾角矫正次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0±6.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72.7±3.9)min],前倾角矫正次数[(2.8±1.2)次]、X线透视次数[(7.0±1.2)次]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4.7±1.5)、(11.6±1.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试验组优22例,良2例,可1例;对照组优2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角度尺量化前倾角较不使用角度尺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前倾角矫正次数及X线透视次数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角度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AO分型为31-A1型、31-A2.1型;不稳定组144例,骨折AO分型为31-A2.2型、31-A2.3型、31-A3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失效率及患髋功能等。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共有1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失效原因:螺旋刀片退出13例,股骨颈短缩17例,髋内翻畸形14例,螺旋刀片切出14例。稳定组患者的失效率为1.2%(5/424),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9.7%(14/14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8 (95,100)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84 (8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7.283,95%CI:1.626~32.623,P=0.009)和不稳定型骨折(OR=11.607,95%CI:4.039~33.355,P<0.001)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固定失效率较高,固定后形成杠杆样结构,需由内固定物承受主要应力,杠杆支点位于髓腔内内固定成角部位,负重侧力臂长,失效率高。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需较长的免负重时间。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分型 治疗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髓内与锁定钢板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月间56例股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髓内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良好,无明显受限者18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肢功能活动尚可,轻度受限者7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患者患肢功能活动差者3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X2=5.03。实验组有2例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有3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髓内钉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防旋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收治的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股骨髓内(PFN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髓内治疗,对其骨折类型、合并症,骨折愈合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3.5年,平均1.9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19例,占82.6%。结论股骨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股骨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髓内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股骨髓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76例患者,时间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试验组(行股骨髓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住院时间、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术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

  • 标签: 炎症因子 住院时间 内固定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髓内(PFNA)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0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实验组实施股骨髓内治疗,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髓内的手术方式更优。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FNA-Ⅱ股骨髓内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2月对3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Ⅱ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平均12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割,断裂,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14例,优良率100%。结论PFNAII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满意。

  • 标签: PFNA-Ⅱ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股骨髓内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 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100名股骨粗隆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人。对照组采用动力螺钉固定,实验组采用髓内微创固定,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 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 术后 3个月患者治疗 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 差异显著,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PFNA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减小出血量,缩短愈合时间,对患者的各项机能都有一定提升,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微创固定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数字抓阄的方式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诊的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单号设为对照组(n=33),双号设为研究组(n=33)。其中,对照组给予股骨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予以股骨髓内固定治疗,对比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股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助于恢复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组,即试验组(n=32,股骨髓内固定)及对照组(n=32,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髓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理想,安全指数高。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髓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01月到2021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股骨髓内治疗。结果:观察组(n=40),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n=40),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0%。(X2=5.482,P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PFNA)内固定疗法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40例病人为2019年1月份至2022年6月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通过随机平衡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成员使用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进行治疗,B组成员使用股骨髓内(PFNA)内固定疗法。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B组病人使用股骨髓内(PFNA)内固定疗法效果更佳,术中指标更好,P

  • 标签: 股骨颈骨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疗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