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风肢体康复方在脑卒中后肢体偏袒中所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偏袒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中风肢体康复方,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NIHSS评分相近;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评分显著好转,与治疗前相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中风肢体康复方 脑卒中 肢体偏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巧用肢体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视唱读谱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都能真正感受音乐课所带来的快乐。

  • 标签: 感受节奏重要性 激趣节奏教学 培养节奏感
  • 简介:摘要报道1例49岁女性患者,病程20年,以中枢神经系统硬脑膜病变起病,逐渐出现发热、皮下结节,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及脑脊液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皮下结节及硬脑膜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支持结节病。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硬脑膜病变 结节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诊治的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患者12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吻合术,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生物制剂抗TNF-α治疗,连续应用2周。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术后症状缓解时间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2.14 ± 0.41)d比(6.24 ± 1.28)d和(3.54 ± 0.77)d比(6.99 ± 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4 d肺部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3/61)比18.0%(11/61)](P<0.05)。试验组术后1 d与术后7 d血清TNF-α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15.66 ± 2.19)ng/L比(39.77 ± 1.30)ng/L、(5.20 ± 0.11)ng/L比(13.08 ± 1.45)ng/L](P<0.05)。试验组术后14 d排便排气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最大静息时肛门括约肌压(MRASP)和最大缩窄压(MSP)都显著高于术后1 d,试验组术后14 d MRASP和MSP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0.24 ± 11.39)mmHg(1 mmHg=0.133 kPa)比(76.24 ± 12.11)mmHg、(231.98 ± 45.29)mmHg比(226.39 ± 41.87)mmHg](P<0.05)。结论抗TNF-α辅助治疗绞窄性肠梗阻合并缺血性肠坏死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抑制血清TNF-ɑ的释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

  • 标签: 肿瘤坏死因子-α 肠梗阻 缺血性肠坏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ONFH)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分为创伤性ONFH与非创伤性ONFH。创伤性ONFH主要由于供养股骨头的动脉在外力作用下损伤或断裂,直接破坏了股骨头的血供。非创伤性ONFH主要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用、长期饮酒过量、减压病、血红蛋白病等多种病因。对主要致病因素进行骨坏死造模并行病理学研究发现,各种致病因素通过共同的途径——血管内凝血、静脉瘀滞、骨内压增高、动脉受损、股骨头缺血坏死导致ONFH。在体外,通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灌注纳米硫酸钡的离体股骨头标本建立血运模型,在体内对患者采用超选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来观察不同骨坏死股骨头内血运,结合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笔者提出了ONFH血供障碍分期理论,并应用于临床上各阶段ONFH的诊疗,针对不同血供障碍分期的ONFH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ONFH的诊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血供障碍分期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传递信息往往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一般而言,我们更趋向于语言方式的传递,因为它更直接更容易表达。但是肢体语言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与姿态等非语言现象就是肢体语言。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合理地运用它们,将给我们的教学效果带来很大改变。本文主要探究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 标签: 小学英语 肢体语言 定义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肢体挤压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为以后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9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 31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情况。 结果 31例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治愈 21例,好转 7例,治愈好转率 90.3%;未愈 3例,包括死亡 1例,死因为高血钾致心肺复苏失败。本组发生挤压综合征 14例 (45.2% ),其中发生高血钾 7例 (22.6% )、肌红蛋白尿 14例 (45.2% )、急性肾功能衰竭 5例 (16.1% )。并发软组织感染 3例,骨感染 1例,均治愈。截肢 1例 (3.2% )。 结论 对于严重肢体挤压伤患者,解除压迫前伤肢近端结扎止血带、早期足量液体补充、及时筋膜室切开清创后负压封闭引流应用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严重肢体挤压伤的截肢率。

  • 标签: 肢体挤压伤 挤压综合征 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下肢体障碍的体型特征和使用方法及目的,设计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可以显著方便下肢体障碍者的日常生活和生理能力,同时减轻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虽然现阶段针对下肢体障碍者研究设计出的移位机种类较多,但是在产品体验及使用环境等复杂性功能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导致像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客户使用率较低。本研究将结合一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使用进行分析,探索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的设计。

  • 标签: 下肢体障碍者,移位机,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乳腺不同位置脂肪坏死病灶的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脂肪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脂肪坏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63例患者共69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病灶的所在部位(皮下脂肪层、皮下脂肪层与腺体层均累及、腺体层),将其分为腺外型、交界型和腺内型。总结并比较不同类型组间的超声特征。结果63例患者中22例有外伤或手术史,7例既往有乳腺炎性病变。患者多无临床症状或因偶然发现肿物就诊。根据超声声像图中病灶位置将69个病灶分为腺外型31个、交界型26个、腺内型10个,2个漏诊。腺外型与腺内型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交界型同腺外型和腺内型的声像图比较,部分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形状、边界、病灶血流情况、与周围组织分界、与周围皮肤关系及同侧腋窝淋巴是否肿大(P=0.045、0.001、0.025、0.001、0.001、0.019);而有无包膜、回声类型、钙化类型、后方回声情况及患者病灶数目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漏诊2个病灶(2/69,2.9%),误诊为可疑恶性病灶(BI-RADS 4b类)5个(5/67,7.5%)。结论乳腺脂肪坏死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多样,应用高频超声观察不同位置病灶的声像图表现,详细了解相关病史,特别是外伤史、手术史等临床信息,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乳腺脂肪坏死

  • 标签: 超声检查 乳腺疾病 脂肪坏死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ONFH)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造成股骨头缺血,引起骨内活性细胞及骨髓的坏死,随后的修复过程削弱了软骨下骨的力学性能,导致股骨头结构发生改变,继而引起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然髋关节置换已成为该疾病晚期常规的治疗措施,但对于塌陷前期及年轻患者而言,考虑到活动需求、假体寿命以及翻修手术的困难,在不可逆的股骨头塌陷之前予以理想的保髋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从而推迟甚至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回顾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并将重点放在保髋手术作以综述。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 78例, 对其进行随机数字抽选分组,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9 例,对照组: 常规护理,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护理。 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治分别为97.43%、 76.92%, P< 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能够肢体功能的康复,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肢体水肿是老年患者常见病症之一,多见于脑血管意外、骨折后、外科手术后以及一些患周围血管疾病、淋巴循环障碍患者。肢体水肿患者轻者可自行恢复,但因其起病原因复杂,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能进一步诱发肢体感染,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退化、阻碍康复进程、降低生活质量。加压疗法是预防和治疗肢体水肿常用的无创康复治疗技术,通过物理压力作用于体表,能有效减轻肢体水肿程度。本文从加压疗法作用于人体的原理出发,介绍临床康复中常用的加压实施方法,同时阐述该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加压疗法 肢体水肿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的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收治9例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9~35岁,平均19.5岁。其中屈髋屈膝畸形2例,单纯膝关节屈曲畸形4例,屈膝畸形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2例,腕关节屈曲畸形1例。诊疗过程在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评估后实施,均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根据解剖安全区外固定穿针和肢体畸形的临床特点,将预构的外固定器连接在相应的畸形肢体上,同时行挛缩肌腱的松解,术后调节外固定器实施牵拉控制,缓慢矫正肢体畸形,患处疼痛严重或进展迅速,影响生活质量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联合手法等物理方法促进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本组9例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异常出血、末梢血运障碍,未发生明显的针道以及切口的感染事件,未发生深静脉血栓。9例患者均获得6~40个月随访,平均30.5个月,所有挛缩的肢体畸形均获满意矫正,其中髋、膝关节屈曲畸形均获矫正,可伸直,腕、足踝关节畸形大部分矫正,疼痛消失。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静脉畸形继发肢体挛缩,微创、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Ilizarov技术 静脉畸形 肢体挛缩 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