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造成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造成恶性增殖。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等。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发展,生物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全新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极具前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和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微环境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对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大多分为两大类,为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以及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疗法。对于特异性免疫疗法中的肿瘤特性镶嵌抗体T细胞疗法现在被国内外的生物制药公司所应用,伴随对人类免疫系统以及肿瘤的产生原因的深入探讨,细胞免疫疗法已经成为当今针对肿瘤治疗手段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已经被当作当今的国际肿瘤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被认定为肿瘤治愈的希望。

  • 标签: 细胞免疫 肿瘤疫苗 淋巴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一些难治的癌症以及晚期癌症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和良好预后,但在患者中的响应率不高。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与肿瘤相互作用过程称为肿瘤免疫编辑,并进一步细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3个阶段。本文概述了肿瘤免疫编辑3个阶段中肿瘤微环境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解决免疫治疗抗性,针对性用药设计以及联合用药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帅 孙莉 郑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 518116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微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是否会改变TIME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是当下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麻醉对TIME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TIME的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其机制与TIME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等改变有关。多项体内、体外试验都证实了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可以引起TIME的改变,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TIME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麻醉 肿瘤 肿瘤预后 肿瘤免疫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由肿瘤细胞、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免疫炎症细胞、以及上述细胞的分泌产物(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中的非细胞成分构成。最初微环境主要发挥着遏制肿瘤生长并保护正常细胞存活的作用,随着肿瘤的进展,微环境也逐渐成为促进肿瘤细胞进展的场所。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备受关注,因此,明确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免疫治疗尤其重要,文章将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所谓免疫治疗乃是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以自身的保护机制消灭肿瘤细胞,从其作用机制人们不难想象该法优于现行的外科、化疗、放疗三大治疗方法,是一既不伤身又能杀敌的理想治疗方法。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刚投身于肿瘤领域时就热衷于瘤苗疗法,将患者自身的瘤组织在体外打成匀浆,试用各种不同方法将其异化后再注人人体,祈能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

  • 标签: 肿瘤免疫治疗 老兵 免疫系统 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 保护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突飞猛进,成为肿瘤治疗新的一个热点。肿瘤免疫治疗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对效应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并应用免疫细胞和效应分子输注宿主体内,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在某些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免疫治疗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部分免疫治疗药物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2013年《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评为年度最重要的科学突破。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

  • 标签: 肿瘤学 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肿瘤免疫应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的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的肿瘤免疫激活剂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的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剂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性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的免疫激活剂(B组)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的肿瘤免疫激活剂(D组)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的生长,67%的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剂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剂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肝癌免疫激活剂具有较强的抗小鼠肝肿瘤的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 标签: 癌症疫苗 肝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在我国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随之而来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文章总结了针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抗体引起的irAE发病率、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探讨了其可能的发病机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差别、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肿瘤医师对肿瘤irAE的识别和监控加以指导。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抗PD-1抗体 抗PD-L1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我院常规体检中无血缘关系的随机健康个体78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DNA提取及KIR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所研究的78例肿瘤个体和78例正常个体中共检出了目前已知的18个KIR基因。且肿瘤患者的KIR基因频率与正常个体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癌症患者中,KIR的阻滞有可能成为切实可行的治疗选择以促进NK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的细胞毒性反应。

  • 标签: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肿瘤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使用检查点抑制剂的生物免疫疗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免疫抑制剂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而且还普遍存在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分子影像可以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识别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检查点(IC)的表达,不仅有助于筛选出适合免疫疗法的患者,还可以监测肿瘤的治疗反应。笔者综述了分子影像在靶向肿瘤IC治疗监测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

  • 标签: 肿瘤 分子影像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