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造影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8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症性病变最为明显,占50.88%。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伴随上消化道临床症状表现,应该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从而鉴别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临床表现,易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促进肝功能的快速恢复。

  • 标签: 慢性肝炎肝硬化 上消化道造影 胃粘膜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胃粘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例小肠胃粘膜异位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光镜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组织学上呈疏松水肿样,丰富薄壁海绵样血管,肿瘤细胞多样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多见,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结论小肠胃粘膜异位是一种少见的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增生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病等鉴别。

  • 标签: 小肠 胃粘膜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内镜以及病理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消化科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者1486名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经病理确诊为HGMUE者70例,占4.71%;平均年龄为46岁,其中平坦型54例,隆起、息肉型16例;病理发现41例胃体腺型,6例幽门腺型及10例胃交界腺型。患者中合并Barrett食管发生率(5.71%)高于无异位症者(1.41%)(P<0.05);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及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与非HGMUE组患者均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症诊断主要根据内镜下的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局部临床症状,应引起消化科临床医师的重视。

  • 标签: 胃粘膜异位症 临床分析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3年内我科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脑出血158例中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的21例患者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患者发生原因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158例脑出血患者中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的21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中治愈6例,好转10例,死亡5例。结论脑出血合并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经过前瞻性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能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征兆,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明显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急性胃粘膜病变 脑出血 病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特征,加深认识。方法运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近一年来(2013-1月到2014-2月)就诊的18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按入院前一周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否将患者分为NSAIDs组(80例)和非NSAIDs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特点、检查情况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心脑血管及溃疡病史、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应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胃粘膜 病变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的止血率及疼痛消失平均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胃粘膜病变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组),对照组(西米替丁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1天1次静滴,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400mg,1天2次静滴,疗程均为5天。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24h、3、5天的止血率及疼痛消失平均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奥美拉唑提高了急性胃粘膜病变的胃粘膜糜烂面止血率和愈合率,减少其住院天数。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西咪替丁 急性胃粘膜病变并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的病例形态和特征,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依据,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期间我院共接收了慢性胃炎患者186例,全部患者经过胃镜粘膜检查以及取样进行病理学研究,根据检查结果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6例慢性胃炎患者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两种慢性胃炎符合率分别为95.9%(116/121)、51.4%(36/70),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病理检查和胃镜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比较高,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没有那么高,因此说明,临床中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过胃镜和病理组织来进行一些胃炎的诊断,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镜下形态 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关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总苷对冷水-束缚应激状态下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EGF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70只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脾虚组、模型(脾虚应激)组、黄芪总苷(高剂量200mg/kg、中剂量100mg/kg、低剂量50mg/kg)组、补中益气丸3.7g/kg组。采用大黄致脾虚法复制脾虚模型大鼠,水浸-束缚法给予脾虚大鼠应激,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TFF1、EGF蛋白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TFF1、EGF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脾虚组大鼠胃粘膜TFF1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EGFmRNA低表达,而脾虚应激组TFF1、EGF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与脾虚应激组相比,补中益气丸组和黄芪总苷(200mg/kg)组TFF1和EGF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黄芪总苷对脾虚大鼠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FF1和EGF有关。

  • 标签: 黄芪总苷 三叶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通过对胃粘膜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二者在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组织中同步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的临床意义,得出结论随着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COX-2的表达逐渐增强,而VEGF仅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开始呈一定水平的表达,但COX-2与VEGF的表达又成正相关,推测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表达逐步增强的COX-2可能促使了VEGF的表达。

  • 标签: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COX-2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nuclearfactor4α,HNF4α)P1和P2蛋白在胃型胃癌、肠型胃癌、炎性胃粘膜及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中的表达,分析HNF4αP1和P2与胃癌及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NF4αP1和P2蛋白在胃型胃癌、肠型胃癌、炎性胃粘膜及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中的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结果HNF4αP1和P2在切片组织中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核。HNF4αP1蛋白在胃型胃癌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炎性胃粘膜中表达显著低于肠化胃粘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NF4αP2蛋白在各组大部分切片中均有表达,4组两两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NF4αP1蛋白在胃型胃癌和炎性胃粘膜中低表达,在肠型胃癌和肠化胃粘膜中高表达。HNF4αP1表达升高可能与肠型胃癌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相关。

  • 标签: 胃型胃癌 肠型胃癌 HNF4&alpha 肠上皮化生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护理,阐述了胃管的选择和进鼻角度,插入深度,提出插入胃管的角度对留置成功的重要性及优点.方法归纳总结。结论留置胃管角度呈90度可减少胃管对鼻粘膜损伤,减轻痛苦从而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胃管留置角度 降低鼻粘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我院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治疗效果,评估我院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粘膜下子宫肌瘤中0型9例,Ⅰ型16例,Ⅱ型7例。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剩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应用宫腔镜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30例,术后满意率为93.75%。术后随访残余肌瘤不再增长。全部手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是最佳选择。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严格B超监测和加强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的保障。

  • 标签: 粘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00例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全部符合口腔粘膜白斑的诊断标准。将所有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每组为25例。对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预防、中药、西药以及激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激光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6%,而预防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0%、84%和76%,激光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预防组、西药组和中药组临床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粘膜白斑患者基尼系能够病理学检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采用激光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 标签: 口腔粘膜白斑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临床上采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80例,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实验组2个组,其中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和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通过宫腔镜治疗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的使用上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的对比中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宫腔镜治疗手段疗效更加明显,风险更低更安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宫腔镜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腔粘膜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96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促进溃疡愈合。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下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于我院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65例,65例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其中30例为o型子宫肌瘤,25例为Ⅰ型,10例为Ⅱ型,经宫腔镜下黏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进行为期10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生育能力、剩余肌瘤是否增长以及月经改善效果进行满意度调查,以此来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65例采用宫腔镜下黏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10例患者可以顺利妊娠,5例顺利分娩。其中o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月经改善情况满意度为100%,生育情况满意度86.6%;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月经改善情况满意度为92%,生育情况满意度84%;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月经改善情况90%,生育情况满意度为66.6%。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术后月经情况以及生育情况,而且它对于子宫肌瘤引起的不育起到帮助的作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肌瘤 黏膜下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术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术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对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引起的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给予治疗组患者本院配治的漱口水,对照组患者单应用生理盐水漱口。治疗期间每日为患者行口腔检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粘膜反应情况及口腔粘膜炎的愈合情况。口腔黏膜反应分级按照WHO标准,口腔粘膜炎愈合情况分为愈合、有效和无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口腔粘膜反应为治疗组I级5例,II级23例,III级2例;对照组I级0例,II级15例,III级14例,IV级1例。两组患者使用漱口水后的疗效分别为治疗组治愈10例,有效20例,无效0例;对照组无一例有效。结论对放疗患者应用自制漱口液含漱,预防和治疗放疗相关口腔粘膜炎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口腔粘膜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