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瘘(pancreaticfistula,P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例PD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PF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PF发生率0(0/20)。原发疾病、术前胆红素、胰腺质地、管直径、吻合方式、术后生长抑素治疗是P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质地、术前胆红素水平、吻合方式是PD后P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术中运用改良捆绑式吻合,精细操作,是降低PF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影响因素 捆绑
  • 简介:摘要报告了内营养支持头癌术后患者20例。总结了内营养支持的观

  • 标签:
  • 简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内营养已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但术后早期内营养开始的具体时机尚不明确,采用的途径、内营养液的选择也需要探究。本文围绕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内营养相比于外营养的优势以及开始时机、方式、途径以及内营养液的选择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内营养 开始时机 途径
  • 简介:目的探讨端侧封闭式原位吻合术在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2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胆囊减压后探查肿瘤是否侵犯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决定行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还是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法采用端侧封闭式原位管与空肠浆肌层)吻合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引流液淀粉酶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理学类型,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法进行随访,门诊随访内容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残端附近是否有积液,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的表现。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孟x±s(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22例患者成功施行手术,其中17例患者采用标准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患者采用扩大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方法采用端侧封闭式原位吻合术。2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3±37)min(228—360min),端侧封闭式原位吻合手术时间为(13±4)min(7~22min);术中出血量为(400±207)mL(100—800mL)。平均肿瘤大小为3.69em。(0.72—1.68cm2)。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2)d(4—7d)。21例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45±30)U/L(116~180U/L)、(136±40)U/L(105—176U/L)、(147±38)U/L(110~175U/L),术后第1、3、5天引流液淀粉酶分别为(220±56)U/L(172~289U/L)、(240±54)U/L(192—300U/L)、(245±52)U/L(190—298U/L);1例瘘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清淀粉酶分别为156U/L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封闭式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于术后24-48h采用内营养支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内营养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袖套式吻合术在}肖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袖套式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行根治性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Kouch手法游离出头与十二指肠降部,断面做连续U形的编织样缝合封闭细小管,常规进行胰腺断端后壁与空肠壁的缝合,主管置入硅胶支撑管固定并保留线头,预留线于空肠壁开口6点及12点方位穿出缝合打结,空肠黏膜如同袖套自然套在主管表面,缝合固定胰腺断端前壁,完成吻合。观察患者术中情况。监测患者术后1、3、5、7d的引流液淀粉酶变化。术后患者每3个月返院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每6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时(Q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膏±s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40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吻合方式均采用袖套式吻合。4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2±1.3)h,其中吻合时间为(15±6)min,术中出血量为(370±55)mL,肿瘤直径为(2.5±1.5)cm。术后1d引流液淀粉酶为46.300U(35.575U,68.600U),术后3d淀粉酶检测值为34.900U(21.050U,55.550U),术后5d淀粉酶检测值为26.750U(0.000U,41.400U),术后7d淀粉酶检测值为0.000U(0.000U,30.500U),随着时间的延长,引流液淀粉酶逐渐减少(F=97.268,P〈0.05)。4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吻合口引流液淀粉酶升高,但引流液量未达到50mL/d,而且体温正常,无腹痛及腹膜炎体征,考虑胰液漏可能,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未发现吻合口漏或出血等并发症。4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5)d。3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5个�

  • 标签: 胆胰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袖套式胰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置入营养管(复尔凯鼻胃管),术后行内营养。结果通过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营养管通畅、控制输入内营养液的量、方法、温暖、速度等方面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内营养并发症,提高内营养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56-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的患者,激肽原酶溶片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实验组患者服用激肽原酶溶片,而对照组患者服用罗格列酮,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眼底病变都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好,而且二者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激肽原酶溶片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罗格列酮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内营养(EN)对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支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行PD的患者,比较28例围手术期给予EN和25例给予外营养(PN)的患者胃肠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明显少于PN组(P<0.05),EN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EN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提高免疫力、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标签: 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溶胶囊治疗。计算两组患者脂肪摄取指数(CFA)改变,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CFA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组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胶囊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对于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不足的治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胰腺酶 胰腺外分泌不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中置入营养管(复尔凯鼻胃管),术后行内营养。结果通过妥善固定营养管、保持营养管通畅、控制输入内营养液的量、方法、温暖、速度等方面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内营养并发症,提高内营养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47-02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瘘的护理要点。通过术后观察、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等,加强术后的监测与护理,及时发现瘘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C级瘘并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总结1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迟发性瘘(术后5d)并出血(术后21d)患者的诊治经验和体会。结果发现瘘后第2天开始应用生理盐水经腹腔引流管持续局部冲洗,瘘引流量逐渐减少;发现腹腔出血后立即应用肾上腺素盐水经腹腔引流管持续局部冲洗、结合凝血酶局部保留灌注,24h后出血停止;继续应用生理盐水持续局部冲洗7d,术后第28天康复出院。结论非手术治疗可成功救治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迟发性C级瘘并出血。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手术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头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壶腹部癌患者及28例头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壶腹部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少于头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头癌的临床疗效均较好,尤其是对壶腹部癌的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壶腹部癌 胰头癌
  • 简介:先天性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所致,大多在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发病,且多合并扭转,而成人发病率极低[1]。2011-05—2014-06间,6例成人旋转不良合并扭转患者经我院手术证实,现回顾分析超声检查并与其他影像检查对比分析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旋转不良合并扭转中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