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胃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脾胃虚寒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联合食疗方治疗,治疗组在食疗方治疗基础上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1.25%,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疗效较显著。

  • 标签: 雷火灸 艾灸 辨证食疗 脾胃虚寒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脘患者中实施针药并用方案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我院近两年时间治疗的76例胃脘病例分组,对照组38例单纯予中药四逆散加味方治疗,观察组38例选择针药并用方案治疗,连续施治满4周后,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作比较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施治后的临床总治愈率是92.1%,相比对照组的73.7%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胃脘疼痛、嗳气等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相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的平均积分相比对照组均有更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医针药并用方案对胃脘患者进行治疗,总体疗效更加理想,更利于缓解临床症状,适合加强推广。

  • 标签: 胃脘痛 针药并用 中药四逆散加味方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胃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脾胃虚寒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联合食疗方治疗,治疗组在食疗方治疗基础上联合恒温雷火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胃脘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为71.25%,两组临床疗效与胃脘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温雷火灸联合辨证食疗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疗效较显著。

  • 标签: 雷火灸 艾灸 辨证食疗 脾胃虚寒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在儿科厌食症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经严格辨证,在脾胃气虚小儿厌食症患儿中选取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推拿治疗。对照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64例,痊愈46例,占总人数71.88%;好转14例,占总人数21.88%;无效4例,占总人数6.2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34例,占总人数53.13%;好转18例,占总人数28.13%;无效12例,占总人数18.75%;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最高分80分,最低分68分,平均分为77.42±2.32分,对照组最高分76分,最低分44分,平均分为68.04±9.28分,观察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厌食 推拿 脾胃 小儿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消食开胃方联合推拿治疗脾胃气虚儿童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脾胃气虚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中药健脾消食开胃方内服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消食开胃方联合推拿治疗脾胃气虚厌食症疗效显著。

  • 标签: 儿童厌食症 脾胃气虚型 健脾消食开胃 推拿
  • 简介:摘要小儿胃脘近几年临床有逐渐增多趋势,而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脘性中医辨证分相关报道甚少,通过患儿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相关胃脘的病例研究,审证求因,并进行中医辨证分,以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

  • 标签: 小儿胃脘痛 中医辨证分型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升,但是身体却由于生活饮食作息不规律,身心压力过大,缺少运动等原因而导致身体素质季度下降。不能够阴阳调节,必然会引起体内出现诸多疾病。其中胃脘作为当下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当中,引发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外感寒邪、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而在这个过程成当中,笔者由于对于中医疗法拥有较深的实践基础,加上对于重要理论有着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健脾益气芍药甘草汤借助加减法来治疗胃病。通过对于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也确实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此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更好推进中医中药疗法的发展和进步,从而造福社会。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加减治疗 胃病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药物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04例胃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并通过3个月随访,比较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69.23%、5.77%,对照组为42.30%、21.15%,组间对应参数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脘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不仅具有优良的近期效果,而且有效的降低其复发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胃脘痛 药理作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0),总结聂惠民教授治疗胃脘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聂教授治疗胃脘的医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总结聂教授治疗胃脘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26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柴胡、龙骨、牡蛎、黄芩、黄芪、法半夏、党参等,依据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党参、白术、茯苓等14个核心组合和党参、白术、茯苓、百合等7首新处方。结论聂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善用柴胡龙骨牡蛎、小柴胡汤等经方,多用解"郁"之品。

  • 标签: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胃脘痛 用药规律 名老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虚寒性胃脘患者临床治疗当中,穴位按摩配合艾灸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虚寒性胃脘患者82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配合艾灸治疗。结果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虚寒性胃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穴位按摩配合艾灸临床治疗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还能明显改善患者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比较好。

  • 标签: 穴位按摩 配合 艾灸 虚寒性胃脘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穴辅助治疗胃脘的效果。方法2013-03~2014-04住院在本院脾胃病科治疗的胃脘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艾灸足三里治疗。观察两组胃脘的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胃脘缓解程度明显,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应用于胃脘患者辅助治疗胃脘效果显著。

  • 标签: 胃脘痛 艾灸 足三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4例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四君子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11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体有效率为82.98%;而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痊愈的有14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总体有效率为93.62%。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可以有效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四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 脾胃气虚证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脾胃内科收治的6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其临床症状对症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四君子汤治疗。结果(1)经过两周的治疗,实验组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实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7例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且并发症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四君子汤 脾胃气虚 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