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外科发展过程中,腹股沟是首先应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供区游离,但由于其轴心血管解剖走行变异多且口径小、吻合难度大等,临床应用曾经一度受到限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患者对供区美观性需求的日益增强,腹股沟因具有供区隐蔽、可切取面积大等优点,近十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四肢、颌面部及会阴部组织缺损修复。本文回顾腹股沟游离的历史发展演变,总结腹股沟穿支及其衍生皮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以期促进腹股沟的进一步应用及发展。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修复 软组织缺损 历史发展
  • 简介:摘要腹股沟是临床开发最早的游离之一,但因解剖位置不恒定,变异较多,后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其在颌面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腹股沟的推广及发展,本文就腹股沟及其穿支的解剖、各种形式的设计、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述,侧重介绍其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血运及存活、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腹股沟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手指在日常工作、劳动中是较易损伤的部位,在临床工作中,手指软组织缺损很常见。而手指的组织结构特点导致了一旦发生软组织缺损,极易形成肌腱、指骨外露,游离片无法存活;且手指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会与外界经常发生挤压、摩擦,游离片薄弱不耐摩擦的特点导致了其无法成为手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最佳选择。推进(V-Y、矩形推进)与带蒂腹股沟均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经典方法,存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我院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推进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8例,采用带蒂腹股沟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5例,均存活,推进患者无感染发生,带蒂腹股沟3例感染。对于推进与带蒂腹股沟之间的比较,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 标签: V-Y 矩形推进皮瓣 带蒂腹股沟皮瓣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共收治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手掌部11例,手背部8例,年龄4~12岁,均伴有肌腱、骨骼外露。其中,猪草机绞伤11例,压砸伤8例。缺损面积3.5 cm×2.5 cm~7.5 cm×6.0 cm,切取面积4.0 cm×3.0 cm~8.0 cm×6.5 cm。一期手术予以清创后,肉芽组织清洁干燥时,二期游离修复,术后10例获得门诊随访,9例微信随访。结果19例顺利成活18例,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成活。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5个月,除1例修复手掌部出现色素沉着外,其余外形美观,无明显臃肿,质地、弹性可,无挛缩、粘连等并发症。供区可见线形瘢痕。结论游离以旋髂浅动脉为血供的腹股沟,易于解剖,切取时间短,皮肤延展性好,修复小儿手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小儿 手部创面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腹股沟应用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手足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游离腹股沟移植修复,术中对边缘脂肪进行修剪;对其成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8例顺利存活,1例出现游离远端稍坏死,经植皮后二期愈合;1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作重新血管吻合后,存活。结论采取游离腹股沟移植方式对手足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可让供区直接缝合,且瘢痕小,部位较为隐蔽,缩短了治疗时间,在对手足创面修复中,是较佳的修复手段。

  • 标签: 游离腹股沟皮瓣 手足创面 修复
  • 简介:腹股沟带蒂转移修复创面应用较多,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游离髂腹股沟由于血管细,变异较大,在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但是游离髂腹股沟一期就可以完成手术,修复后较薄,外形不臃肿。而且对供区影响小,切口可直接缝合,一般不需植皮闭合。2003年-2007年我院对15例上肢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髂腹股沟修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髂腹股沟皮瓣 修复创面 游离 上肢 腹股沟皮瓣修复 皮瓣带蒂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部轴型带蒂移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病患,应用带蒂法进行了髂腹股沟移植,其中20例为由烧伤导致的手背重度畸形,8例为上肢电烧伤和热压伤导致的抗感染能力弱的深度创面,2例为阴道重建。结果:所有全部成活,仅1例出现了间断的缺损。结论:具有较好的血供条件、较大的范围和供区的隐蔽性。游离移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手术过程安全、手术方式简单、能有效抑制感染的发生、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应对创口移植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髂腹股沟 皮瓣 移植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全手套脱伤的方法.方法我科对5例全手套状撕脱伤行(足母)甲联合修薄股前外侧、髂腹股沟瓦合双蒂修复.结果5例(足母)甲联合修薄股前外侧、髂腹股沟瓦合双蒂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柔软,外形良好,股前外侧感觉S2~S3,恢复了手的对捏和握的功能,其中3例后期行分指及整形手术.结论此术式是修复全手套脱伤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瓦合皮瓣 全手套脱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的切取技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运用逆行跟踪穿支血管、四面解剖方法切取腹股沟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47例,缺损面积2 cm×2 cm~16 cm×8 cm,切取面积为3 cm×2 cm~18 cm×9 cm。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微信随访,观察了解创面愈合情况及外形、血运、质地、供区瘢痕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肿胀,边缘瘀紫给予及时拆线清除血肿后2例逐渐缓解改善,还有2例危象探查后瘀紫改善,二期扩创重新缝合伤口,愈合时间稍长,余43例顺利成活。本组术后均随访,其中门诊随访35例,微信视频、图片随访12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无明显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无溃疡发生。无瘢痕挛缩,修复区域关节功能良好,感觉恢复欠佳。供区愈合良好,髋、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运用逆行跟踪穿支血管、四面解剖方法切取削薄的腹股沟体区穿支操作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对手、足创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切取技巧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髂腹股沟带蒂应用于前臂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臂中下2/3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带蒂髂腹股沟进行修复。结果22例完全成功,治愈率达到100%。结论患者手部和前臂中下2/3软组织缺损面积大,有深部组织外露并不适合选择其他进行修复的,可以选择带蒂髂腹股沟修复,本次研究中,此种修复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 前臂及手部皮肤缺损
  • 简介:作者简介杨兴锋(1969.5-),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能开展断指(肢)再植,手指再造,手足部修复及复杂手足外伤治疗等各种较高难度手术,学科带头人及科室主要创始人之一,从事骨外科、手足显微外科工作20余年。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整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10年1月,采用带蒂髂腹股沟修复手外伤病人339例,修复术后对255例患者进行了整形治疗。结果339例的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修复治疗,其中255例修复术后进行了整形,约占75.22%,整形术后成活率为100%;84例术后未进行整形,约占24.78%。带蒂髂腹股沟修复术后6~12个月之间为常规整形时间,整形术后随访6~8个月,伤口全部Ⅰ/甲愈合。整形术后的愈合时间约为2~3周,平均约为2.5周。结论手外伤带蒂髂腹股沟整形术后效果理想,患者和家属满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参考价值。

  • 标签: 手外伤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 整形术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用于修复会阴阴茎阴阜皮肤撕脱伤的护理。方法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我科应用双侧腹股沟修复会阴阴茎阴阜皮肤撕脱伤,由于部位特殊,护理难定大,病人心理负担很大,所以术前术后都要落实好适当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1],再行二期断蒂修整和再次整形修复。结果4例修复成活良好,阴茎外观满意,排尿正常,随访半年—三年,患者对外形满意,后期阴茎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功能。结论腹股沟用于修复会阴阴茎阴阜皮肤撕脱伤效果满意,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会阴阴茎阴阜皮肤撕脱伤 腹股沟皮瓣 护理
  • 简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肛管癌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该手术方法是于大腿前部正中腹股沟区行20cm左右竖型切口,并向两侧分离,保留浅筋膜上方的皮下组织,同时清扫腹股沟浅、深组淋巴结,并去除阔筋膜及大隐静脉。术中以覆盖暴露的脉管系统,以提供快速的伤口愈合。

  • 标签: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皮瓣坏死 湿性愈合 伤口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修复手部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髂腹股沟修复中下腹壁、腹股沟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10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9例腹股沟或中下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27~60岁,平均44.3岁。肿物扩大切除术后缺损面积为9.5 cm×10.5 cm~15.0 cm×18.0 cm,髂腹股沟大小为6.0 cm×11.0 cm~8.0 cm×15.0 cm,分别应用轴型、V-Y推进的方式修复缺损;9例患者中应用单侧髂腹股沟5例,双侧髂腹股沟联合2例,髂腹股沟联合阔筋膜张肌1例,髂腹股沟联合股前外侧1例。术后观察存活及缺损的修复情况,对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全部移植的均能覆盖全部受区创面,供区能直接缝合。除1例的髂腹股沟远端小部分坏死予二期行清创及全厚片移植修复伤口外,其余移植的均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0~8.5年,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局部外形良好、感觉无异常。结论中下腹壁或腹股沟区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扩大切除术后缺损较大且深在,大部分病例均可应用单侧或双侧带蒂髂腹股沟进行创面的修复,该血运确切,手术操作简单、耗时少,安全可靠,术后外形满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穿支皮瓣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髂腹股沟皮瓣 腹壁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