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吻合血管的足底内侧及足内侧双叶修复手部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6具灌注红色乳胶的固定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走行及在足底侧皮肤和足内侧皮肤的供血。结果:足底内侧动脉深支长8,5±0.3mm,起始处血管外径1.8±0.3mm,沿途发出3~5条支分布足底内侧皮肤,外径在0.6~1.2mm之问;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分布到足内侧皮肤,外径1.1±0.3mm。结论:吻合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足底内侧及足内侧双叶符合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多处皮肤缺损的特殊要求。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 足内侧双叶皮瓣 解剖学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足底内侧转移进行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足底内侧对9例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其中包括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创面缺损。结果9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3年,转移均成活,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足及足趾活动良好,鳞状细胞癌患者随访2年未复发。结论足底内侧对足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疗效较好。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月,我科采用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清创后皮肤缺损面积1.6 cm×2.8 cm~2.6 cm×4.5 cm,入院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足底内侧动脉走行情况,3~5 d后行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拇指缺损+供区取植皮术。术后随访观察拇指的外观、挛缩情况、两点分辨觉及活动情况。结果术后16例全部存活,有2例术后出现静脉栓塞,有1例术后第一天出现动脉危象,2例术前发现血管变异。随访8~16个月,平均11个月,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外观满意,耐磨性良好,供区植皮创面均Ⅰ期愈合,拇指末节指间关节活动尚可,两点分辨觉5.5~8.6 mm,平均6.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适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5例。结论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拇指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指损伤 治疗结果 足底内侧皮瓣 血管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足跟内侧岛状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随访资料完整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54岁。软组织单纯缺损4例,合并跟骨骨髓炎2例,病程3个月至3年不等。缺损面积最小4×3cm,最大8×7cm。结果6例转移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随访负重、感觉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岛状在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中的效果好,可以作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岛状皮瓣 足跟软组织缺损 手术 植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底内侧(MPF)串联股前外侧(ALTF)修复足底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采用游离MPF串联ALTF修复足底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例,创面累及后足及周围4例,前足及周围3例,全足1例,其中串联修复足跟5例,修复前足跖底3例。创面缺损面积15.0 cm×10.0 cm~26.0 cm×22.0 cm;切取MPF面积为6.0 cm×5.0 cm~8.0 cm×6.5 cm,供区均采用全厚片移植修复;ALTF面积15.0 cm×7.0 cm~27.0 cm×11.0 cm,供区2例直接拉拢缝合,6例取腹部全厚片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微信随访。结果本组8例串联及供区植皮均成活,仅有1例ALTF出现远端缘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8例均获得随访9~18个月,弹性可,质地良好,MPF均恢复痛、触觉,ALTF恢复部分触觉,负重、行走功能良好。末次随访均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游离MPF串联ALTF对足底负重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针对性修复,可很好的恢复足部负重、行走功能,临床效果良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血运及存活、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及腹股沟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联合腹股沟游离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皮瓣 足底内侧皮瓣 腹股沟皮瓣 足跟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游离携带足底内侧神经19例,不带神经的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5.0 cm~9.0 cm×10.0 cm,动脉蒂部与桡动脉终末支吻合13例,与尺动脉吻合10例。供区均植皮修复。门诊随访4~12个月,观察质地、感觉、供区愈合情况。结果23例顺利成活20例;2例术后动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危象解除,成活;1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末次随访时,质地可,外形美观,供区愈合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9例,良4例。感觉恢复S3+ 7例,S3 12例,4例未带神经的感觉恢复较差。结论足底内侧动脉供区隐蔽,穿支较恒定,尤其是携带足底内侧神经时,感觉恢复良好,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手掌 皮神经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逆行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岛状修复前足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5月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岛状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7例,面积为9cm×6cm~7cm×5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8cm×5cm~6cm×5cm。结果术后全部成活,随访3~35个月,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蒂岛状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是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皮穿支蒂皮瓣 修复 前足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串联股前外侧穿支(ALTP)移植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共7例,男5例,女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大小10.0 cm×15.0 cm~15.0 cm×22.0 cm,均采用足底内侧串联ALTP移植修复,其余创面植皮覆盖。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外观等,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创面均I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管危象、坏死。术后7例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游离及游离植皮均成活,外观良好并无明显臃肿,局部未见血肿水泡、磨损、溃疡,质地柔软,弹性较好。术后1年复查,均能不扶拐行走2 km以上,未出现足跟部疼痛不适(跟骨骨折患者除外),未见足底血肿、磨损、溃疡。结论足底内侧串联ALTP修复足跟及周围软组织缺损,是一种重建足跟部功能的有效方法,修复后的足跟具备良好的耐磨性且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串联皮瓣 足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MPAF)修复拇指和手指指腹创面的疗效。方法2020年11月-2022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采用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MPAF修复10例(10指)拇、手指指腹缺损,其中切割伤3例,电锯伤2例,挤压伤2例,撕脱伤3例。损伤指别:示指4指,拇指3指,中指2指,环指1指。入院后行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足底内侧动脉走行情况,急诊行游离MPAF修复指腹缺损,供区取植皮覆盖。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5 cm~3.0 cm×4.5 cm,切取面积2.5 cm×3.0 cm~3.5 cm×5.0 cm。由同一组医生进行门诊随访,评估术后效果,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0例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MPAF全部成活,移植后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指腹匹配,外观逼真,不需要二期行修薄,其中2例远端出现水疱,抽液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TPD为4~7 mm;供区全厚片移植成活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优8例,良2例。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游离MPAF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血供可靠,质地优良,外形美观。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 拇指 手指 指腹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在踝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足底内侧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内踝部位缺损6例,踝前区缺损3例。缺损面积5cm×4cm~10cm×8cm。结果所有和供区移植皮片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色泽好,质地柔软,有保护性感觉。患者穿鞋行走正常,无明显疼痛。结论足底内侧是修复踝周中小面积缺损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缺损
  • 简介:第一跖骨头的位置重要,该部位皮肤软组织抗压耐磨,缺损后需用类似的组织修复,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我科于2000年8月成功利用足底内侧岛状逆行转移修复第一跖骨头外露创面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足底 岛状皮瓣 手术 跖骨头 皮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足底内侧游离移植修复手部掌侧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外伤7例,瘢痕挛缩切除创面5例。创面均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或骨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4 cm×2.6 cm~6.8 cm×5.0 cm;均为择期手术。术后门诊定期随访,观察的外观、质地、感觉及患手的功能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1例完全成活,1例在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手术探查后成活。12例伤口I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3~16 d。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个月,外观不臃肿,质地、色泽良好,角化度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抓握、持物功能良好,TPD为6~8 mm,感觉恢复达S3~S3+,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供足植皮成活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感觉无影响。结论足内侧质地与手掌皮肤结构接近,穿支血管解剖恒定,修复术后手功能及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修复手部掌侧较大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手掌侧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蒂转移修复足跟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足跟部恶性肿瘤8例,行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继发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4.0cm×3.8cm~6.0cm×5.7cm,采用同侧足底内侧带蒂转移修复。结果8例患者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以上,1例出现肿瘤转移后死亡外其余患者修复后外形满意,患侧肢体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足底内侧可以满意修复足跟部恶性体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行走、站立能力,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足底内侧皮瓣 足跟部恶性肿瘤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和游离股前外侧结合腓骨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结合腓骨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结合腓骨进行修复。观察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结论带血管的髂骨及腓骨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 标签: 足损伤 外科皮瓣 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髂骨瓣 腓骨瓣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修复足底负重区域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足部CTA检查,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足底血管三维数字化模型,了解供区穿支解剖情况,设计与受区缺损形状、大小相适应的个性化修复方案。术后随访修复效果、足部功能及感觉功能。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CTA与术中实际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的差异。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1岁。创面缺损范围为2.0 cm×2.0 cm~4.0 cm×5.0 cm,穿支筋膜皮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2.0 cm×8.0 cm。术后9例全部存活,随访半年~5年,满意度评分达(8.7±3.1)分,患者均表示满意。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中1例。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效果评价:感觉恢复达S4级3例,S3级5例,S2级1例;感觉恢复范围达R4级4例,R3级4例,R2级1例。术前测量的各穿支血管管径及足跟缘距穿支起始距离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的筋膜岛状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修复足底负重区域中、小范围软组织创面缺损的较好方式。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足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重建感觉的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指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指端创面11例,切取时分离其感觉神经,与受区指掌侧神经缝接重建感觉。创面均有指骨外露,面积为1.2 cm×1.0 cm~2.5 cm×2.2cm,切取面积1.6 cm×1.5 cm~3.0 cm×2.7cm。足部供区创面直接缝合10例,植皮修复1例。本组病例均通过门诊复查及微信随访,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质地、纹、出汗、稳定性、感觉、臃肿程度、血液循环状态、使用情况以及供区瘢痕。结果本组11例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12 h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松解敷料、拆除部分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后顺利成活;供区伤口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质地柔软、耐磨,稳定性良好,纹恢复,均有少量或正常出汗,有1例轻度臃肿,1例色泽稍差、温度略低,所有感觉恢复良好,均达到S3+级以上,TPD为6.0~8.5 mm,平均7.1 mm,1例患者担心使用患指,3例患者保护性使用患指,足部供区均无磨损及溃疡发生。参考王澍寰对功能的评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本组病例进行评分,优8例,良3例。结论应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指端创面,能取得比较好的修复效果,而且供区隐蔽,对行走没有影响,是修复指端创面的理想供区之一。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指端创面 修复 感觉重建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移植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共收治5例手部掌侧瘢痕,对切除手部掌侧部分瘢痕及肌腱、关节松解后遗留的创面,分别采用以足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的足内侧穿支修复3例,以足内侧动脉浅支及足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联体穿支修复2例,切取面积4.0 cm×5.0 cm~4.5 cm×11.0 cm,供区取全厚片移植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早期康复的时间定为术后第1天由专科治疗师开展康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5例足内侧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12个月,的色泽、质地、厚薄与手部掌侧皮肤相似,不需要二期行整形和肌腱及关节松解。TPD为4~7 mm,覆盖区关节活动度达到健侧的90%以上,肌力达到5级。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均属优。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穿支修复手部掌侧瘢痕挛缩术后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既可修复手部创面改善畸形,又可减少术后出现肌腱粘连及关节挛缩,避免二次手术,使患者手部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标签: 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手掌 瘢痕挛缩 修复 康复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利用足底内侧转移进行修复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1例足跟周围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病变局部扩大切除后,在肿瘤边界完整切除的基础上,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足底内侧转移进行修复。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6年。转移均成活,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足及足趾活动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足底内侧修复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疗效较好。

  • 标签: 足跟部 皮肤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CTA技术下游离足底内侧穿支修复手指掌侧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我科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穿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3D-CTA检查确定穿支位置20例,B组采用传统超声多普勒确定穿支位置20例。比较两组术前穿支血管标记准确率、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比较术前3D-CTA检查拟切取的足底内侧穿支血管管径、穿支穿出位置与术中实际测量值是否一致。末次随访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指功能。结果A组的穿支准确率、切取时间、供区无效损伤均优于B组。A组术前3D-CTA测量的穿支血管管径为(0.85±0.12) mm,与术中测量的(0.87±0.13) mm相近(P=0.62);术前3D-CTA测量的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横向距离为(8.2±1.7) mm,舟骨粗隆到穿支起始处纵向距离为(12.6±3.5) mm,与术中测量的(7.9±1.5)、(12.3±3.2) mm相近(P=0.56、0.78)。末次随访手指功能评价A组优良率为90%,B组为85%,均获得满意疗效(P=0.63)。结论足底内侧穿支是修复手指掌侧缺损的理想之一,术前3D-CTA可明确供区血管解剖结构,指导手术设计及实施,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供区的无效损伤。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三维CT血管造影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