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股骨头骨软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收治于我院的股骨头骨软骨患儿9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常规组患儿46例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患儿46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儿的满意度为78.26%(36/46);常规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3.48%(43/46)。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股骨头骨软骨患儿,在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头股 软骨病 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MRI测量在膝关软骨缺损面积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膝关软骨缺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测量软骨缺损面积,分析测量结果。结果80例患者膝关软骨缺损共120处,25处髌骨关节面,有65处为股骨髁,30处为股骨滑车。MRI检测平均每例患者软骨缺损面积是3.5cm2,术中测量为6.0cm2,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检测软骨缺损面积,评估值多低于术中的测量值,但是各解剖部位MRI测量值和术中测量值的百分比数据能够对术前的治疗决策提供指导。

  • 标签: MRI测量 膝关节软骨缺损 面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MF术对于KCI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6例KCI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MF组和传统组,每组68例。传统组KCI患者治疗时仅采用了关节镜进行清理,MF组治疗时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KCI患者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F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MF组KCI患者的优良率为92.65%,传统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F术对KCI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软骨损伤 膝关节 微骨折术 关节镜 效果
  • 简介:摘要膝关骨性关节炎一般会使用MR成像技术来进行诊断,在成像方面,不同的MR技术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T2图像和T1图像及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3Na成像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在具体的临床中,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患者的情况来进行技术的选择使用。

  • 标签: MR成像 膝关节软骨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患有膝关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的患者5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的患者进行MRI检查,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X光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确诊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膝关自发性软骨下骨坏死使用MRI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 标签: 膝关节 骨坏死 MRI诊断 X光检查 确诊率
  • 简介:摘要膝关骨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其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它带给患者的痛苦,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未病先防,膝关保养呼之即出,可以降低或者延缓、改善膝关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减轻患者的痛苦,对预防病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保养 关节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僵硬膝关患者接受人工全膝关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的的45例膝关僵硬患者来进行分析,使用人工全膝关置换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指导,和治疗前的膝关活动度、膝关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患者膝关平均活动度是91.35°,HSS评分平均83.26分,优良率为97.6%,并发症发生率8.9%。结论人工全膝关置换治疗僵硬膝关的临床效果突出,结合术后康复锻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僵硬膝关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表面置换治疗膝关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共收治膝关病患者31例,40膝,其中,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19例,22膝,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例,10膝,全膝关结核患者5例,8膝。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功能进行评估,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随访1.6±0.5年。患者术后2周和12周分别对其膝关功能进行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膝关恢复优良率为93.55%。结论人工全膝关表面置换对膝关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患者膝关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膝关节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行全膝关置换术的患者,共计52例。根据患者术后HSS评分量表,将评分大于50分者,定义为功能佳组,将评分在50分以内定义为功能差组。分析影响术后膝关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功能差组和功能佳组性别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功能差组和功能佳组术前HSS评分、年龄、手术时间、需要术后镇痛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影响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术前HSS评分、年龄、手术时间及是否需要术后镇痛。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膝关软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观察组采用膝关镜下微骨折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56%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0%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膝关镜下微骨折技术治疗软骨损伤疗效理想,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伤口愈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镜 微骨折技术 软骨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全膝关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协会(kneesociety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性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置换手术联合壮骨中药治疗膝关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膝关内翻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膝关手术中采取的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膝关置换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壮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评分、膝关内翻角度以及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SS评分、膝关内翻角度以及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全膝关置换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膝关畸形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手术 膝关节内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单膝关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采取单侧全膝关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单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活动度、膝关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侧膝关置换术相比,双侧膝关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功能恢复。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功能恢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置换术治疗膝关重度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与运动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膝关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膝关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膝关置换术治疗膝关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膝关正常及退变区域原位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信号特征与差异。方法以西南医院关节外科提供的OA患者膝关置换软骨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软骨区域分正常组与OA组。使用Fluo-8AM钙离子探针以及荧光显微镜观测法对组织中原位软骨细胞在不同Ca^(2+)浓度环境下自发性[Ca^(2+)]i信号进行观测;使用图像处理软件与统计学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与OA软骨细胞在0mM与4mMCa^(2+)环境中均产生自发性[Ca^(2+)]i信号,且具向相邻细胞传递特性。正常组处于4mMCa^(2+)浓度中,表层及中层软骨细胞自发性[Ca^(2+)]i信号各项指标与深层软骨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1)表层vs.深层,峰值量级:(1.73±0.13)vs.(2.90±0.25);响应率:(15.08%±8.29%)vs(69.65%±5.21%);峰值数目:(0.17±0.09)vs(0.95±0.08),P〈0.05。(2)中层vs深层,峰值量级:(2.03±0.76)vs(2.90±0.25);响应率:(36.75%±6.73%)vs(69.65%±5.21%);峰值数目:(0.61±0.10)vs(0.95±0.08),P〈0.05。但该差异在0mMCa^(2+)环境中不存在。OA组在0mM或4mMCa^(2+)环境中各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均不存在差异;但其中层与深层软骨细胞[Ca^(2+)]i信号易受胞外Ca^(2+)浓度影响。(1)中层,4mMvs0mM:峰值量级:(2.3±0.11)vs.(1.86±0.11)、响应率:(53.88%±8.21%)vs.(26.50%±8.89%)、峰值数目:(0.84±0.94)vs.(0.28±0.07),P〈0.05;(2)深层,4mMvs0mM:峰值数目:(0.59±0.11)vs.(0.21±0.06),P〈0.05。在4mMCa^(2+)环境中,OA组表层与中层细胞[Ca^(2+)]i信号明显强于正常组:(1)表层,OAvs正常:峰值量级:(2.62±0.51)vs(1.73±0.13),P〈0.05;(2)中层,OAvs.正常:峰值量级:(2.3±0.11)vs.(2.03±0.76�

  • 标签: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钙离子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