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DNA承载着生物体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遗传信息,维护DNA分子的完整性对个体生命至关紧要。生命体基因每天因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致癌物影响而受损,即使没有这些外部“攻击”,基因分子内部也不稳定,一个基因组每天都能发生数以千计的自然变化,细胞中的基因破损不可避免。近年来,科学对基因更深入研究证实,所有癌症都是致癌物质引发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为此阻止基因突变和修复突变的基因就是防止癌症发生和治疗癌症的关键。因此基因修复已成为医学最为重要学科,常规基因修复方式多采用切除、错配、重组等方式进行基因修复,存在诸多弊端,急需一种可提升生命体基因修复的能力方式,开启全新治疗模式。

  • 标签: DNA修复 基因修复 DNA损伤 癌症 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在药物生产研发时,药物基因毒性杂质危害极大,直接决定着药物使用安全。而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时,由于毒性杂质种类多与化学性质复杂等因素影响,药物基因毒性杂质检测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本文从基因毒性杂质本身入手,基于基因毒性杂质来源、分类与具体表现,在对药物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有效策略进行分析的同时,给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提供参考,有效强化药物基因毒性杂质检测效率和效果。

  • 标签: 药物生产研发 基因毒性杂质 检测策略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旨在探究遗传变异与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对样本量有很高的要求。为有效进行Meta分析以探究药物遗传关联,亟需提高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报告质量。2020年制定的加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报告规范(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Pharmacogenetic Studies,STROPS)在STREGA规范(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Genetic Association Studies)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为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报告提供专门的指导。本文将重点介绍STROPS并对部分条目进行解读,同时给出实例以便理解和应用。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报告规范 条目清单 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肺腺癌预后基因,探讨预后基因与免疫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同时筛选其潜在药物方法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用GEO2R对GSE30219、GSE31210、GSE32863、GSE33532、GSE40791和GSE75037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取P<0.05且Log2(fold change)≥1的基因,用在线网站取交集得共同上调基因。在GSE31210、GSE42127、GSE68465、GSE72094数据集和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获取生存资料,用R软件对上调基因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7个预后关键基因。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2)网站验证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使用人类蛋白图集(HPA)在线工具验证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京东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使用仙桃学术分析关键基因与免疫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最后通过CellMiner数据库筛选关键基因的敏感性药物。两组间的比较通过Student’s t检验评估。结果共获得142个共同上调基因,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GEPIA2网站验证得到7个预后关键基因,即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DC20)、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母胚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和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LC2A1)。通过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关键基因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在作用于DNA的催化活性方面,以及在细胞周期、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感染等信号通路上。此外,免疫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关键基因与肿瘤突变负荷(TMB)、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D274)表达以及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评分(TIDE)明显相关。最后,7个关键基因得到37个对应的敏感性药物。结论CCNB2、CDC20、FEN1、ECT2、MCM4、MELK和SLC2A1可以作为肺腺癌预后不良标志物,且可能与免疫治疗低反应性相关,同时得到37个对应的敏感性药物

  • 标签: 肺腺癌 预后 免疫治疗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为导向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个性化用药指导中效果,评估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的高血压患者7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6名患者,采用选择随机对照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循证医学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方案,实验组内患者则选择以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为导向的高血压个性化指导用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由医务人员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为导向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指导时,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更好保障,对于患者的用药指导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个性化用药 高血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片剂药物在预处理时所采用的溶解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应用在药物含量的测定当中,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将超声处理、手动振摇和调速振荡的方法应用在几种片剂药物的溶解处理当中,并对药物含量实施一定的测定,重点分析测量的相关结果。结果:进过一定的试验和对比之后发现,超声处理在溶解效果方面更佳,且操作起来较为方便。结论:在对片剂药物实施预处理时,可以优先使用超声处理的方式进行含量的测定,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片剂药物 溶解方法 药物含量 测定结果
  • 简介:摘要共病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老年患者用药数量和不良反应事件增加,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实施精准用药迫在眉睫。药物基因检测能够为老年患者增加个体化用药选择的机会,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降低用药成本效益比,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因此,有必要在共病和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药物基因检测,为老年人个体化用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标签: 药物基因检测 不当用药 精准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因检测在抑郁症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组的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基因检测指导组和对照组各30例。指导组实施基因检测并根据药物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凭医师用药经验进行治疗。比较指导组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评量表(CGI-SI)总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总分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较治疗前评分,指导组患者的CGI-SI和HAM-D17量表评分均值在第2周后降幅均大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001)。在治疗第4到12周内,指导组的应答率和缓解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第6,8,10和12周有统计学差异。在12周,指导组和对照组的应答率与缓解率分别为83.3%,63.3%(P = 0.045)和63.33%,36.67% (P = 0.039)。以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应用基因检测可提高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精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

  • 标签: 药物基因检测 抑郁症 精准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的起伏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同时,新时代的社会建设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育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红色基因作为革命先辈们在长久的革命生涯中留下的宝贵精神,在构建意识形态和落实德育教育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学校为主要平台、利用历史纪念馆、新媒体等媒介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少先队 红色基因 传承 途径
  • 简介:摘要随着2017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Luxturna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迅速发展。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视网膜下注射术是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等眼底病变相关基因治疗药物有效的递送方法之一。视网膜下注射基因治疗是在实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基础上叠加独特的给药操作,使基因治疗药物能够精准地聚积于目标区域并作用于靶细胞,而基因疗法的效果、病毒载体的分布、宿主组织的免疫反应程度均取决于药物能否被安全、高效地递送至视网膜下腔。我国IRDs等眼底病变患者众多,虽然基因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受到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因此极有必要依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制定一个详细、完整的基因治疗药物视网膜下注射术操作流程专家推荐意见,以规范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在相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促进IRDs等眼底病变相关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和进步。未来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视网膜下注射术操作规范将不断完善更新。

  • 标签: 基因治疗/方法 眼内注射 视网膜疾病/遗传 视网膜疾病/治疗 光相干断层扫描 玻璃体切割术 操作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红色基因是一种希望、力量、革命精神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是日出的颜色,是火焰的颜色,也是中国的颜色。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红色基因融入医药院校的重要意义,二是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医药院校的光荣使命,三是医药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及方法

  • 标签: 传承 红色基因 医药院校 路径方法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分析贴膜机构执行端的主要动作方式,为贴膜机构的变胞演化提供了方向。将生物学特性引入到机构的变胞设计中,提出以胞元、胞基因作为多构态进化的要素,构建机构学意义上以变胞元和变胞基因为进化单元的设计理念,模仿生物基因进化的机制,将机构的演变过程比拟为变胞基因的聚合进化过程,得到了基于变胞元素的变胞机构演化方法,为机构的灵活演变、创建全新且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贴膜机构 变胞机构 基因设计 变胞元 变胞基因
  • 简介:摘要遗传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不同人群对同一种药物产生药物效应差异。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发展,探讨药物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差异的关系有助于阐明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人群药物效应异质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常见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不同人群中的研究情况,旨在为中国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代谢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中国人群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程以及药物治疗反应存在显著的个体化差异,不仅与疾病的进程和环境因素相关,遗传因素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药物基因组学是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基础或其他分子机制的诊断来预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从而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包括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以及药物选择。药物基因组学解释了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中60%~90%的变异性。药物基因组学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致病基因、机制基因、代谢基因、转运体基因基因多效性。文中将总结多巴胺信号通路编码基因多态性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及遗传多态性对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药物基因组学 个体化治疗 基因多态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基因类型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哈尔滨市某院三级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共60例,对60例患者的胃黏膜活检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阳性标本的方法实施DNA扩增,检测VacA(细胞空泡毒素)基因类型,并分析耐药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分离出Hp DNA 38例,检出率63.33%,38例患者均检测到VacA基因,阳性率100%。s1m1基因型占比36.84%(14/38),s1m2基因型占比63.16%(24/38)。克拉霉素耐药率最高50.00%(19/38)。结论 老年胃病患者多存在VacA基因类型,且以s1m2为主,患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基因类型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当前形势下,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新型药物的研发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新型药物的应用必须经过临床试验,因此,如何提高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水平成为现阶段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临床试验药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各个医院试验用药品管理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不同管理模式的利弊,对药物管理流程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帮助有关单位优化调整后续临床试验药物管理工作。

  • 标签: 临床试验 试验药物管理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 讨论分析方法选择的6个方面属性,拓宽研发人员在建立分析方法过程中思考的维度,从而开发出更适合生产企业使用的高效、稳定的分析方法。6个方面属性:Specifity—专属性,Sensivity—灵敏度,Speed—分析速度,Salary—分析成本,Simple—分析方法简单简洁,操作方便快捷,Stability—分析方法的稳健性,普适性。

  • 标签: 分析方法建立 高效 稳定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提高,多肽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相应的药物合成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论述多肽类药物杂质的相关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控制多肽类药物杂质的方法,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提高多肽类药物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多肽类药物 杂质控制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