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品种 ,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到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一百多种 ,而生产的企业有四百多家。很多中药注射剂是临床急需而且疗效显著的品种 ,但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急诊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 标签: 急诊静脉输注药物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实施可达龙静脉治疗过程中可达龙外渗后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可达龙经静脉外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12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针对收治的12例皮肤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处理及护理,观察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2例可达龙外渗后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护理后的治愈率为100.00%、护理满意度为91.67%、静脉炎发生率为25.00%。结论针对可达龙静脉外渗导致的皮肤损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可达龙 静脉输注外渗 处理
  • 简介: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国家卫计委积极提倡的一种医疗模式。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将血液成分与临床路径工作结合起来,推出了《慢性贫血红细胞临床路径》和《血小板临床路径》,旨在引入临床路径使临床医生按血液成分的适应证用血、护理技术人员按统一的模式进行血液成分操作,医护人员按规范的要求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治。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输注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输注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鞘内吗啡持续系统植入术是治疗晚期癌症难治性疼痛的有效方法,选取1例难治性癌痛患者,介绍对鞘内吗啡持续系统植入术的护理,适时进行疼痛监测,及应用鞘内吗啡持续系统植入术出现的尿潴留,给出相应针对性的护理。

  • 标签: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术 难治性癌痛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小板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实施血小板治疗的白血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治疗的适应性,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分血不同比例对急诊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急诊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对患者红细胞和血浆比例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高(≥21)、中(21-11)、低(≤11)三个比例组,对三组患者成分血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较输血前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输血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值明显降低。输血后中低比例组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优于高比例组。结论在急诊患者输血早期,将红细胞和血浆按中低比例(<21),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进行预防,降低对患者红细胞的量。

  • 标签: 成分血 不同输注比例 急诊患者 血液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下肢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在刺激性药品相同、药品总量和滴速等相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机选择100例患者,其中50例为上肢静脉地塞米松,50例为下肢静脉输入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情况。结果上肢静脉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8%,而下肢静脉注发病率达到30%。下肢静脉炎静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发生静脉炎静脉栓塞30例,其中有2例为静脉栓塞。而上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都为轻度,无静脉栓塞。其中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20~40岁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病率为35.71%,40~60岁为19.3%,60~80岁最低为10.34%。结论静脉炎静脉栓塞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下肢静脉刺激性药品患者静脉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比上肢静脉高,而且下肢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上肢静脉炎严重。因此在为患者刺激性药品时应选择上肢

  • 标签: 上下肢 输注 刺激性药品 静脉炎 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成分血液中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选取了血站在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52例不同血液类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成分血液、护理干预。经研究发现,实行血液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便切实做好成分血液工作,确保血液能被充分利用。

  • 标签: 成分血液 输注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移植患者脐血干细胞的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我科4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回脐血干细胞期间的护理。结果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正确的治疗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8例患者脐血干细胞均回输成功。结论在脐血干细胞回输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剧烈头痛、血压升高、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心率缓慢甚至意识丧失全身抽搐等临床症状,通过对异基因移植患者脐血干细胞的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及正确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有利于干细胞的植入,从而促进移植的成功。

  • 标签: 异基因移植 脐血干细胞 输注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血小板无效的治疗,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筛选出易出现血小板无效的高危人群并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生血小板无效的患者,应确定病因对症处理,同时大量血小板以减少出血风险、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抗炎、给予纤溶抑制剂以稳定凝血、重组人凝血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出血、应用血小板生成素、完善支持治疗。结论临床中应积极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无效的发生,发生后应查找病因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儿童 重型&beta -地中海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血小板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在单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度收治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其中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相关因素无关,可能与患者有无输血史、药物史及血小板回收率有关,有助于指导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取洗涤血小板治疗。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自控性静脉舒芬太尼治疗难治性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纳入晚期肿瘤患者,共需入组受试者 30例,按 1∶1的比例分配到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 1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自控性静脉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患者自控性静脉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镇痛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6.67%。有明显差异 (P<0.05); 不良反应同口服或外用阿片类药物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患者自控性静脉舒芬太尼对癌痛患者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减轻了医护人员负担,减少患者 疼痛时等待医护人员处理的时间,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

  • 标签: 自控性静脉输注舒芬太尼 难治性癌痛患者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靶控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将我院 2014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选取 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3±例,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实施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取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且麻醉恢复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靶控输注 静脉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身输血和异体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受外科择期手术患者102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输血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1例,其中异体血为对照组,应用贮存式自身输血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感染及预后情况、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RBC、WBC、PL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输血方式后发现,观察组RBC降低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PLT水平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外科择期手术治疗中,与异体血比较,应用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后感染率相对低,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不良反应率低,应用安全性相对高。

  • 标签: 外科择期手术 贮存式自身输血 输注异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肠外科老年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空肠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胃肠外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救治的100例行胃肠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6h的血生化(淋巴细胞总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 护理措施 胃肠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苏醒及拔管过程中维持右旋美托咪啶对心血管反应及苏醒等参数的影响来评价全麻苏醒期维持右旋美托咪啶的效应。方法选择80例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年龄19~59岁,体重45~82kg,ASA分级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不输右美托咪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D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5分钟内输入完负荷剂量(1μg·kg-1),之后静脉右美托咪啶0.20μg·kg-1·h-1(D1组)、0.40μg·kg-1·h-1(D2组)、0.60μg·kg-1·h-1(D3组),C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中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啶维持调节麻醉,术中维持BIS0值40~60。分别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各组患者的MAP、HR、SPO2、BIS值。记录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全麻苏醒期右旋美托咪定以0.2~0.4μg·kg-1·h-1的剂量维持可有效抑制拔管反应,且对苏醒和拔管时间无影响(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维持0.2~0.4μg·kg-1·h-1右旋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拔管时的气道、循环反应且对苏醒及拔管时间无影响。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气管拔管 苏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