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先分析了条形技术,随后介绍了条形定位管理主要优势,最后介绍了病案精准定位中条形的具体应用,包括录入定位信息、传输定位信息、准确查找问题病例、投诉定位,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条形码管理 病案 精准定位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越来越热衷起来,电商也从无到有的迅猛发展起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表示,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寄递市场,包裹快递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已经成为全球邮政业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快递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600亿件,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增量规模连续两年超过100亿件。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超1.7亿件,同比增长25.3%,最高日处理量达5.4亿件,同比增长28.5%。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2020年快递业受疫情影响巨大,但是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进入6月以来,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接近2.6亿件。但是,中国的快递业发展时间过短,整个行业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快递终端的效率低下,容易发生爆仓等问题,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给快递公司也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智慧物流”的首次提出,如何提高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便成了当今物流领域的研究重点。于是物流领域就出现了利用条形来存储信息,通过识别条形可以检索到放在数据库中的客户信息以及快递信息。条形的出现让物流变得智能化起来,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条形印刷不合格或者快递在传输过程中条形遭到破坏,都会导致条形读取的成功率。

  • 标签: 全局优化 深度学习 条形码识别方法
  • 简介:摘要:物种鉴定工作不仅从多个方面得到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使得DNA技术在物种鉴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对物种进行DNA鉴定时,DNA条形技术能够对物种的研究结果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使得DNA条形技术在物种鉴定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DNA条形技术结合当下发展的物种鉴定的新技术,能够使得法医学的物种鉴定工作的开展更加便捷,也能在法医学的鉴定领域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DNA 条形技术的概述、DNA 条形技术的原理、DNA 条形技术的优势、DNA 条形技术的法医学应用前景进行了叙述,同时能够让DNA条形在法医学鉴定中有着更好的发展。

  • 标签: DNA条形码技术 法医学 生物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流程管理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的收取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标本条形流程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工作的工作效率及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共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14例,投诉发生73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25.54±2.34分钟。实验组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5例,投诉发生11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12.46±1.14分钟。实验组标本收录过程中,差错问题发生率和投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标本的运送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流程管理模式,可以较为明显的提高标本管理效率,减少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运输人员工作效率和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在标本标本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思考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树种鉴定在生态保护、林业管理等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DNA条形的概述与特点作为切入点,从确定条形、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估鉴定能力、比对数据库以及DNA树种鉴定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DNA条形在热带龙脑香科树种鉴定当中的应用方向,供参考。

  • 标签: DNA条形码 树种鉴定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条形在医院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的识别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应用条形管理的上报可植入性医疗器械为观察组,同时和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没有采用条形管理的可植入性医疗器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漏报率、漏登记率,植入器械后纠纷出现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漏报率、漏登记率,植入器械后纠纷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条形码 医疗器械 信息管理 识别 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院工作量增加,如何有效提高供应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质量已经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条形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且能够加强消毒灭菌过程的控制质量,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晰、消毒、灭菌等的质量,为临床供应更安全可靠的无菌器械,保证医疗安全。因此,分析条形技术在供应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关键。

  • 标签: 条形码技术 手术器械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anoString荧光条形技术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分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细胞起源亚型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12例及北京大学医学部8例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Hans模型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1例和非GCB型19例。在mRNA水平利用NanoString技术平台分析样本中15个Lymph2Cx分子分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20例DLBCL患者分型,并分析按此分型组间预后的差别。结果通过NanoString荧光条形技术对20例DLBCL患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后分型显示,11例为类GCB样型,9例为类活化B细胞(ABC)样型;10例类GCB样型按Hans模型为非GCB型。生存分析显示,类GCB样组总生存优于类ABC样型组(P=0.019)。结论NanoString荧光条形技术可用于DLBCL的细胞起源分型,该分子分型策略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分子分型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孕妇实施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的效果,评价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方法:于我院妇科接受产检的孕妇中选择132孕妇为研究主体进行评价,采取数字双盲法将分成例数均等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为66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教育,研究组接受营养教育和个体化营养指导,分析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ALB、NB、PA水平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 标签: 营养教育 个体化营养指导 孕妇 营养状况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从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中选取早产儿4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营养供给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单纯肠外营养)、研究组24例(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在不同营养供给方式下,出生后一周及两周体格发育情况(身长、头围、体重)。结果:两组出生后一周身长、头围、体重等体格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生后两周对照组上述3指标均劣于研究组,且各指标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早产儿营养状况 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部分居民营养物质摄取不足、饮食习惯不合理、免疫力低下等方面的问题,食品生产与加工相关产业通过添加强化剂、补充剂的方式,改善食品中的营养结构,加强身体健康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为进一步发挥营养强化与增补食品处理技术的优势,相关企业与管理单位应在全面了解食品自然强化营养素与补充剂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在原料、半成品与成品食品中进行添加,规范技术应用流程,推进食品生产产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食品 营养增补 营养强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住院营养风险以及营养支持的临床情况。方法 运用营养风险筛查 (NRS2002) 评价方法对 197 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筛查 , 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存在营养风险 ;同时调 查营养支持的情况。结果 197 例成功完成筛查的胃癌住院患者中 , 101 例有营养风险 , 占 51.27%, 其 中实施营养支持的 73 例 , 占 72.28% ;无营养风险患者 96 例 , 占 48.73%, 其中实施营养支持 70 例 , 占 72.92%。结论 现阶段胃癌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率较高 , 临床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

  • 标签: 胃癌患者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0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40例,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BMI、ALB、Hb和AM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I、ALB、Hb和AMC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与临床营养支持的运用,本文抽取了2020年6月-9月的100位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两组,一组是给予了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一组则是常规营养护理。研究结果显示,不管是质量效果还是生活质量方面,给予了营养评估和临床营养支持的患者,数据均高于常规营养护理的患者。因此,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中,给予营养评估并且临床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分析的论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临床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07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评估,≥ 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统计营养支持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82例(16.2%)。男性和女性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58/379)比18.8%(24/128),χ2 = 0.838,P = 0.405];原发性肝癌患者和继发性肝癌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63/350)比12.1%(19/157),χ2 = 2.781,P = 0.117];≥60岁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25.9%(62/239)比7.5%(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819,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年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术前营养支持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65.3 ± 12.7)岁比(55.9 ± 8.9)岁、13.4%(11/82)比0和24.4%(20/82)比2.6% (1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和无营养风险患者性别构成、肿瘤来源、术后营养支持率及手术前后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1例营养支持患者中,肠外营养(PN)1例,肠内营养(EN)30例;术后453例营养支持患者中,PN 297例,EN 27例,PN + EN 129例。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NRS 2002是进行营养评估的有效工具,适用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可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对肝移植儿童围手术期营养风险评估及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要点进行概述,以期为儿童肝移植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合理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营养支持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507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进行评估,≥ 3分为有营养风险,并统计营养支持情况。结果507例患者中有营养风险82例(16.2%)。男性和女性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58/379)比18.8%(24/128),χ2 = 0.838,P = 0.405];原发性肝癌患者和继发性肝癌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63/350)比12.1%(19/157),χ2 = 2.781,P = 0.117];≥60岁患者有营养风险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25.9%(62/239)比7.5%(2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1.819,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年龄、营养不良发生率和术前营养支持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65.3 ± 12.7)岁比(55.9 ± 8.9)岁、13.4%(11/82)比0和24.4%(20/82)比2.6% (1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营养风险患者和无营养风险患者性别构成、肿瘤来源、术后营养支持率及手术前后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1例营养支持患者中,肠外营养(PN)1例,肠内营养(EN)30例;术后453例营养支持患者中,PN 297例,EN 27例,PN + EN 129例。结论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应注意营养支持。NRS 2002是进行营养评估的有效工具,适用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风险筛查,可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