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CU)疗患者高症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ICU疗患者高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343例疗患者。统计ICU疗患者高症发生情况,将发生高症的ICU疗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高症的ICU疗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并设计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分析ICU疗患者高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43例ICU疗患者中发生高症127例,发生率为37.03%。发生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疗方式、高碳酸症呼吸衰竭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低、面罩吸氧、合并高碳酸症呼吸衰竭是ICU疗患者高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ICU疗患者发生高症的风险较高,其中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低、面罩吸氧、合并高碳酸症呼吸衰竭可能是ICU疗患者高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氧疗 高氧血症 面罩吸氧 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近视眼视网膜代谢研究主要聚焦于视网膜饱和度和视网膜血流量。视网膜饱和度研究现只局限于视网膜大血管的测量。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减小,视网膜血流量下降,黄斑中心凹及视乳头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减少,中心凹无血管区范围增大。儿童青少年近视者视网膜动脉、静脉饱和度与眼轴呈正相关。成年人高度近视眼动脉与静脉的饱和度差值明显低于正视眼。(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46-350)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血流量 视网膜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构建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本院透室护理安全质量监测提供行动方面的指导,帮助护理管理者明确质控任务与目标。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统计病例资料、护理不良事件,搜集国内外护理专家历年的研究成果,做好分析讨论、专家函询,从中筛选合适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结果 归类各项指标,构建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共11项,结构、结果指标分别1项、10项;问卷回收率100%,咨询指标、谐系数依次是0.12~0.17、0.10~0.14,有较高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本研究最终构建起来的透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有较高的科学性、实用性,能够为透室护理安全质量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

  • 标签: 血液透析 质量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发生高症的现象十分普遍,高症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性危害,是患者病死率升高、住院时间延长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实施规范化疗尤为重要。本文从高症对心脑血管的影响、高肺损伤以及高症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关联等方面综述了高症对重症患者的危害,从规范临床疗、疗范围相关研究及提高监测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管理措施,为今后规范临床用流程,减少高症的发生,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方向。

  • 标签: 高氧血症 重症监护 危害 氧疗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低氧症是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快速识别低氧症对于危重症患儿的处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脉搏饱和度监测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监测儿童低氧症的最佳方式,可无创、持续性监测脉搏饱和度。现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儿科临床需求,制定《儿童脉搏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旨在提升儿科医师和护理人员对脉搏饱和度监测的儿科常见应用、作用原理、操作技术以及局限性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重症脓毒症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1.06——2022.05收诊重症脓毒症病人共计124名,设为研究主体。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入常规组(62名)、实验组(62名)。提供常规组常规护理干预,提供实验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PaO2)和预后效果(APACHEⅡ)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aO2更高、APACHEⅡ评分更低(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病人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下通过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恢复状态,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重症脓毒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整体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局部联合血糖测定及一般临床经验判断皮瓣术后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行皮瓣手术患者25例,其中采用局部及血糖值联合判断皮瓣运变化者12例(试验组),采用传统方式判断运者13例(对照组)。计算两组判断皮瓣术后运的准确率及误诊率,并采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两组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中,13例皮瓣术后成活11例,发生坏死2例,发生血管危象3例,其中准确判断出血管危象而进行手术探查并最终成活1例,其余2例均未判断成功,并最终发生坏死,其准确率为84.6%,误诊率为15.3%。试验组12例皮瓣术后均成活,低于判断标准而进行二次探查手术4例,术中3例发现穿支血管吻合口处出现血栓,做相应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中1例术中未发现血栓,其准确率为100%,误诊率为0。对比两组判断方法准确率与误诊率,试验组方法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联合血糖测定判断皮瓣运具有简便、可操作性强、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游离皮瓣 局部血氧检测 血糖监测 血运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高血脂患者乳糜对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高血脂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结果健康的体检人员25例作为对照组,对50例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MPV水平较低,MCH、Hb、WBC、PLT及MCHC检测结果显著较高,P<0.05;两组HCT、RBC、MCV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脂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乳糜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检查中要考虑到乳糜的影响,并尽量避免,以提升检查准确度。

  • 标签: 高血脂 乳糜血 血常规检验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集束化护理影响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的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内瘘针穿刺失败率、内瘘针滑脱率和内瘘针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1.11%(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护理敏感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护理敏感指标 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讨论其用于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入院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措施针对集束化护理(研究组50例)与常规护理(参照组50例),并统计研究组和参照组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敏感指标各项数据。并且针对患者对本组满意度进行评估,然后依照评分区分等级。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敏感指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对比参照组均现较高优势,而且两组统计学数据处理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将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敏感指标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脉搏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为无创监测方法获得,相比于有创监测技术,其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可用性更高。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POP波形获取的三个参数: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PR quality index, CQI)、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与按压分数(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复苏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研究,基于74例心肺复苏病例,以患者是否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将其分为ROSC组与非ROSC组。通过导出与分析临床原始数据,获取以上参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分布与变化,进而研究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估价值。结果在患者复苏终末期,三个参数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QI对于复苏患者ROSC可能性的评估价值显著高于PI与CCF(P<0.05)。结论通过POP波形获取的CQI、PI与CCF参数在复苏终末期均可对心肺复苏质量与患者ROSC可能性进行评估,其中CQI的评估价值高于PI与CCF。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灌注指数 按压分数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环境护理对早产儿饱和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11月在某医院分娩的1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研究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强化环境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生命体征、神经行为、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早产儿在护理后体重、身长和头围增加,饱和度增加,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情况评分增加,呼吸频率和心率降低,研究组的变化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环境护理 早产儿 血氧饱和度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体外膜肺合(ECMO)技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等重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ECMO治疗过程中存在各种并发症,其中出血这类凝血功能障碍问题严重影响ECMO治疗后患者的预后。近年来,凝血相关指标与ECMO治疗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ECMO治疗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可帮助指导临床决策,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凝血 出血 心肺衰竭 呼吸衰竭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消除脂对临床赏花检验常用指标干扰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60例健康体检无异常的受检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3ml,分别实施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应用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在葡萄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脂蛋白胆固醇、尿素、前白蛋白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方面,高速离心法检测比稀释法检测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指标干扰 生化检验 消除脂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在透室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研究涉及对象为某院80例透室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2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引发情况,了解患者在院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引发恶心呕吐、身体出血、感染的合计为1例,占比2.50%,对照组合计为9例,占比22.50%,差异显著。护理前两组数值差异不大,护理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提升,差异显著(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透室 敏感指标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的干扰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07月至2022年0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体检且报告无异常的98例受检者。结果:两种干扰试验检测的高速离心法检测各项指标与稀释法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中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所得的前白蛋白、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系数值误差均可接受范围内。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中稀释法和高速离心法所得的总胆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和脂蛋白胆固醇等的系数值误差均超出可接受范围。讨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高速离心法与稀释法相比能够更好的缩小相关生化检验指标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脂血 干扰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转变体位干预对新生儿肺炎患儿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新生儿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体位干预,后者接受转变体位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指标,观察组的各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转变体位 新生儿肺炎 血氧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后饱和度(SPO2)下降的机制和原因。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症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换血治疗,检测并对比换血前及换血后6h患儿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换血后患儿SPO2水平及乳酸低于换血前(P<0.05),换血前后患儿HR、RR、DBP及S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患儿乳酸、TBIL、DBIL及IBIL水平均低于换血前(P<0.05)。结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患儿提供换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确切,但是患儿治疗后可出现短暂性SPO2下降现象,临床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使患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轻对患儿内环境的影响,促进患儿病情好转。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血氧饱和度 生命体征 乳酸水平 胆红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