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流限制训练是一种通过使用加压袖带来限制肢体远端血流并结合特定的运动形式、以提高肌肉容量及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目前的研究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改善老年人肌肉功能及运动能力,并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本文就目前血流限制训练的可能作用机制及其在改善老年人运动能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及探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手术前后对照性分析,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改善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一致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超声诊断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无症状患者72例,分别对患者术前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测评,同时对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以观测大脑前循环大脑中动脉(M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2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3个月内于上级医院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再测评。对比分析MoCA评分改善情况,MCA血流速度及PI改善情况。结果(1)MCA术前血流速度(43±7cm/s)对比术后血流速度(93±6cm/s),P<0.01;(2)MCA术前(PI0.68±0.12)对比术后(PI0.98±0.13),P<0.01;(3)MoCA评分术前(22.6±2.9分)对比术后(27.4±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不仅造成大脑前循环灌注减低,同时也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术后两者均明显改善。两者具有相关一直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支架 脑血流灌注 搏动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改善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的作用。方法将82例AP患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6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2例,以健康志愿者22例作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以64层螺旋CT检测血流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血流量、血容量分别为(342.21±145.24)ml/(100g·min)、(27.20±8.32)ml/100g显著高于MAP组和SAP组(P〈0.05),同时MAP组血流量显著高于SAP组(P〈0.05)。常规治疗组AP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P患者治疗后血流量、血容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治疗日程、住院日程和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AP的CT灌注参数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微循环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AP对改善胰腺血流灌注具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灌注成像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目的:观察舒乳通口服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肠系膜微循环有无影响,以了解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大鼠口服该药(大、中、小剂量组)5天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肾上腺素所致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结果:本品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学和微循环,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舒乳通口服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舒乳通口服液 血流变学 微循环 实验研究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西比灵与阿普唑仑结合治疗头晕对脑血管血流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19年12月-2021年02月纳入的84例头晕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参照组实行单一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实行联合用药治疗,对比治疗成效。结果 对比两组的PI值、血流速度及DHI评分,观察组较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西比灵 阿普唑仑 头晕
  • 简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身体畏寒、肩腰部僵酸,大多数人也会出现骨盆周围肌肉僵硬的状况。女性问题专家理学疗法师热海优季女士说:“骨盆周围肌肉僵硬会导致内脏或腿部血流不畅。”需要重点活动贯通骨盆、连接脊柱和股关节的腰大肌。热海女士说:“骨盆前倾或后倾都容易导致腰大肌僵硬,周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和疼痛。”

  • 标签: 骨盆前倾 高血流 瑜伽 肌肉僵硬 血流不畅 理学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盆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 电刺激 薄型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 简介:我堂兄朝克巴特尔生长在牧区,我四五岁的时候去过他家——哲里木盟胡四台村,这也是我父亲的故乡。

  • 标签: 声音 血流 哲里木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评估不同孕期胎盘绒毛血流的价值。方法2019年1-6月于北京妇产医院早孕期建档的单胎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分别于早、中、晚孕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应用SMI技术监测胎盘终末绒毛血流,记录是否可显示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的胎盘绒毛血流,采集相应的动脉血流频谱并记录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率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所处孕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孕期间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率、血流频谱的测量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终完成检查的孕妇为30例。SMI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率为98.9%(89/90)。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率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无相关性(P>0.05),与所处孕期有相关性(rs=0.478,P<0.05)。各个孕期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绒毛血流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频谱的测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孕期测量率(33.3%/3.3%)低于中孕期测量率(70.0%/50.0%)和晚孕期测量率(56.6%/60.0%)。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5~0.92,P<0.05)。结论SMI技术可以显示各孕期胎盘绒毛动脉血流,并可进行血流频谱测量。孕期对于测量结果有影响,中-晚孕期的绒毛动脉血流频谱较早孕期更易测量。胎儿体位、胎盘位置均不影响绒毛血流测量。

  • 标签: 超微血流成像 胎盘绒毛血流 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强度超声激励微泡空化(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对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作用。方法将MC38结肠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26只,无任何治疗)、USMC组(27只,USMC治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抗体(anti-PD-L1)组(27只,anti-PD-L1治疗)和USMC+anti-PD-L1组(27只,USMC联合anti-PD-L1治疗)。USMC治疗使用VINNO70超声诊疗一体机。采用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流增强效应;通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记录小鼠生存期,评价抗肿瘤疗效;流式细胞术分析肿瘤内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CD4+T细胞分化情况、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比例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极化表型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肿瘤内趋化因子CXCL9、CXCL10及HIF-1α含量;免疫荧光分析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USMC治疗后超声造影分析肿瘤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USMC联合anti-PD-L1治疗明显抑制了肿瘤进展。USMC+anti-PD-L1组治疗后肿瘤微环境中CD8+T细胞量及其Ki67的表达、γ干扰素(IFN-γ)与颗粒酶B(Grzm-B)的分泌量高于其他3组,辅助性T细胞(Th1)比例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s)、MDSC比例减少,TAM表型向M1型极化(均P<0.05)。ELISA分析显示,联合治疗还提高了肿瘤中CXCL9、CXCL10的浓度,降低了HIF-1α的含量(均P<0.05);肿瘤组织VEGF的荧光表达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血流增强效应联合PD-L1单抗能改善实体肿瘤免疫微环境,USMC产生的血流增强效应可作为一种增效PD-L1抗体肿瘤免疫治疗的超声新方法。

  • 标签: 超声激励微泡空化 肿瘤血流增强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检测点抑制剂 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其认知功能以及脑血管灌注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方式对164例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CBF、rCBV以及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MTT以及rTT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以及脑血管的灌注水平。

  • 标签: 认知功能 脑血管灌注 急性期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particles of iron oxides,USPIO)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susceptibility-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DSC) MRI评价针刺通过调节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改善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模型大鼠急性期梗死区域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首先建立24只SD大鼠pMCAO和假手术组模型:假手术组6只(A组)、无电针梗死组10只(B组)、电针梗死组8只(C组)。每组再分为24 h和48 h二个亚组。造模成功后C组大鼠选取百会穴、右侧足三里穴和水沟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只大鼠在相应时间点在1.5 T MRI上行USPIO-DSC MRI扫描。测量模型鼠梗死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测量对侧镜像区域相应参数值,并计算比值(rrCBV和rrCBF)。观察24 h和48 h A组、B组和C组间的rrCBV、rrCBF值有无显著差异,以及B组加C组的这二个参数值分别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是否相关。结果A组rrCBV和rrCBF在24 h和48 h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 <0.05)。C组rrCBV和rrCBF在24 h和48 h均显著高于B组(P<0.05)。24 h B组加C组rrCBV、rrCBF分别与IL-1β、IL-6显著负相关(P<0.05),与IL-10显著正相关(P<0.05);rrCBV与TNF-α显著正相关(P<0.05)。48 h B组加C组rrCBV、rrCBF分别与IL-1β显著负相关(P<0.05),与IL-10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针刺在下调炎性因子IL-1β、IL-6以减轻炎性反应的同时,又通过上调IL-10和TNF-α来增加pMCAO大鼠急性期梗死区域的rrCBV和rrCBF,以维持梗死区域的血供。

  • 标签: 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 磁共振成像 炎性细胞因子 针刺 脑梗死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耐受性,并减少了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住院死亡.临床上常常在ACEI基础上合用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但这种混合治疗的临床益处仍没有得到评价.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ACEI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硝酸酯类 雅施达 单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目的研究Moyamoya病不同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DSA诊断的Moyamoya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进行分组,对比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或阻力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有颈外动脉参与代偿时,RI较低(P<0.001).结论TCD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oyamoya病的代偿情况.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MOYAMOYA病 代偿血流 TCD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流异常患者脐带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脐血流异常患者149例,149例患者分娩前行脐血流检查异常,(S/D≥3),分娩后仔细检查脐带情况,记录脐带绕颈、脐带过细、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真结及正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周小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脐带绕颈15例,脐带过细25例,脐带过短2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10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12例,脐带扭转14例,脐带过短1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8例,正常孕妇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2例,脐带扭转8例,脐带过短4例,脐带真结1例,正常14例。子痫组及糖尿病组发生脐带异常的比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脐血流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脐带因素的异常,尤其是高危妊娠,产期进行脐血流监测对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 脐带因素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正常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