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Ⅰ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含量与骨转移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前列腺癌患者尿液中的NTx含量,将临床明确诊断骨转移与无骨转移两组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骨转移组24例,非骨转移组30例。骨转移组患者的尿液NTx含量平均385.22nmolBCE/mmolCr,非骨转移组为73.76nmolBCE/mmolCr,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以NTx含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6.5%和71.4%。结论NTx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骨肿瘤 氨基末端肽
  • 简介: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优秀稿件投往海外,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骨科医生阅读外文文献,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与国内同道一起分享,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介绍一些最新的外文文献,使中国骨科医生从中受益并及时了解国外的骨科动态,敬请关注。

  • 标签: 抗原表位 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液 探索性分析 骨科医生 ARG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骨钙素、I胶原交联C末端肽、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胫腓骨骨折患者的I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无机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胶原交联C末端肽与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而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与ES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

  • 标签: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骨钙素 骨碱性磷酸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软骨寡居基质蛋白(COMP)及Ⅱ胶原羧基端肽(CTX-Ⅱ)水平变化,探讨布病早期阶段骨关节生物标志物的改变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 - 2016年在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布病预防控制科就诊的早期布病患者,设为病例组;通过随机匹配原则,将健康体检人群设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群血清COMP、CTX-Ⅱ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28人,其中61名(41名男性和20名女性)早期布病患者,年龄为(39.41 ± 10.51)岁;67名健康对照(44名男性和23名女性),年龄为(40.31 ± 12.52)岁。病例组血清COMP中位数为1.70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79 μg/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614,P < 0.05);病例组血清CTX-Ⅱ中位数为116.44 pg/ml,对照组血清CTX-Ⅱ中位数为128.48 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0.044,P > 0.05)。结论早期布病患者血清COMP含量增加,提示在布病早期存在骨关节相关改变。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软骨寡居基质蛋白 Ⅱ型胶原羧基端肽
  • 简介:摘要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胶原的相关深入研究为治疗烧伤等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技术。

  • 标签: 胶原 创面修复
  • 简介:研究以纯化猪皮为原料,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得到了I胶原。再以市售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乙酰化反应,制备一定乙酰度的壳聚糖。接着将所提取的I胶原与壳聚糖以不同质量比例混合制备复合海绵,并使用红外、DSC、AFM等对自制壳聚糖和复合海绵的结构进行表征,检测了壳聚糖的特性黏度。结果表明:红外证实了经乙酰化反应后的市售壳聚糖的酰胺键被有效置换,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的特性黏度为825.584,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3×105;复合后I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存在一定程度地变化,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海绵的热稳定性提高,有利于样品的存放。

  • 标签: 胶原 脱乙酰度 复合海绵 表征
  •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研究比较,深入研究了I胶原的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了显著性结果。旨在探究I胶原的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深化对这一生物分子的代谢机制的理解。实验中,分别选取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个体。针对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采用了精心设计的实验过程,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的P值分别作为显著性分析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I胶原的合成和降解代谢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不同于对照组的生物学特性,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的矛盾现象可能反映了I胶原代谢机制中的复杂调控。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I胶原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相关治疗策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标签: I型胶原 合成代谢 降解代谢 实验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β-Ⅰ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钙素(OC)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明确一种或多种骨标志物与PCa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及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P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核素骨显像分为PCa无骨转移组(43例)和PCa骨转移组(50例);根据骨转移数量分为局限性骨转移组(24例,骨转移病灶≤5个)和进展性骨转移组(26例,骨转移病灶>5个)。分别检测并记录tPSA及骨标志物,并对两组的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PCa无骨转移组比较,PCa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水平增加(均P<0.001)。与局限性骨转移组比较,进展性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PCa患者的血清tPSA、β-CTX、OC与骨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且与发生骨转移相关(P<0.05),但与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tPSA、β-CTX以及OC单独诊断PCa骨转移的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差;采用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PSA、β-CTX以及OC单独诊断(均P<0.05)。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tPSA、β-CTX、OC联合检测对于前列腺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较高,作为骨标志物与骨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骨钙素 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IV胶原(IV-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IV—C浓度,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Uv—GLDH法检测血清尿素(Urea),Jaffe’s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酐(Cr)。结果:对尿素和Cr,糖尿病无肾病组(DM1)和初期肾病组(DM2)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肾病组(DM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IV—C,DMl与对照组间二个个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DM2和DM3二个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V—C浓度测定糖尿病早期肾损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Ⅳ型胶原
  • 简介:本文探讨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情况与I、III胶原纤维的含量及二者相互走行方式的关系。对6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组织弹性成像检查(TRTE),常规12针系统穿刺活检后,对前列腺进行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所取组织进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I、III胶原纤维的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二者的容积指数(CVF)。结果得出I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2和0.02±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2);III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4与0.07±0.0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3)。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在质软组和质硬组均走行紊乱,I胶原和III胶原之间主要呈相互交叉走行,部分呈平行走行,二者的相互走行关系在质软、质硬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前列腺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主要取决于组织中I胶原纤维的含量,另外,I、III胶原纤维的相互走行方式也可影响组织的弹性。

  • 标签: 睾酮 性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代谢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实验设计深入了解I胶原的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在组织工程学应用中的潜力。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持续时间为3个月,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虽然表达水平差异未显著(P>0.05),但生长速率显著降低(P<0.05)。在组织工程学应用方面,成功应用比例显著提高(P<0.05),为I胶原在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关键词:I胶原;生物学特性;组织工程学应用;实验设计

  • 标签:
  • 简介:1916年9月15日破晓时分.英同军队向德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战壕中的德军士兵惊恐地发现:英国步兵在一种从未见过的车辆引导下,发起了冲锋。这种“不明车辆”就是坦克的鼻祖——马克I坦克。

  • 标签: 坦克 马克 德军 车辆
  • 简介:目的观察牛膝醇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骨转换和骨组织I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背侧切口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分为去卵巢组,牛膝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雌激素对照组,另设一假手术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治疗药物,12w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胫骨和腰椎的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骨转换指标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尿I胶原氨基端肽(NTx)/肌酐比值(NTx/Cr)进行测定,并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I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去势后骨密度和I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骨转换指标有较大变化。牛膝醇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可使去势大鼠骨密度和I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提高,改善骨转换指标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牛膝醇提取物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I胶原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牛膝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胶原
  • 简介:胶原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其提取、分离、纯化和表征方法日趋成熟。文章从原料选取、除杂、提取、纯化、灭菌等方面,比较了Ⅰ胶原的基本制备原理与常用方法,总结了Ⅰ胶原的结构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Ⅰ胶原的发展前景。

  • 标签: Ⅰ型胶原 材料制备 性能表征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细菌感染患儿60例作为A组,病毒感染患儿60例作为B组,并选取非感染儿童60例作为C组,对三组儿童予以PCT含量检测。结果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PCT水平高于C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A组重症感染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A组局部感染患儿及B组病毒感染患儿,局部感染患儿PCT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组PCT阳性率90%,B组PCT阳性率23.3%,C组PCT阳性率6.7%,三组对比,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降钙素的检测,可有效判断儿科感染性疾病,有效鉴别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儿科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对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对我院2019年1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896例做降钙素(PCT)的标本进行分析。PCT>0.25ng/mL的患者163例,临床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后,观察PCT水平下降程度,结合临床,观察疗效。结果PCT>0.25ng/mL的163例病例,临床全部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中PCT水平下降的有160例(98.16%),不下降的有3例(1.84%),无效的3例更换抗生素,治疗后,PCT水平下降。结论PCT与感染的程度密切相关,当PCT>0.25ng/mL的患者,临床及时的给予抗生素治疗,感染可以明显的得到控制。说明PCT的检测可以有效的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及脓毒血症的发生.

  • 标签: 降钙素原(PCT) 抗生素 指导临床 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131I全身显像联合血清TG检测在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随访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43例,口服治疗剂量的131I一周后对患者进行131I全身显像检查并测定血清Tg水平。结果血清TG检测及131I全身显像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性。血清TG检测的灵敏度71.4%,特异性81.1%,准确率77.6%。131I全身显像灵敏度76.2%,特异性91.9%,准确率86.2%。血清TG联合131I全身显像灵敏度100%,特异性89.2%,准确率93.1%。结论131I全身显像及血清TG检测在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患者随访中都有一定价值,且相互补充,联合应用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131I全身显像 TG 甲状腺癌 131I治疗 随访
  • 简介:鳗鱼骨是鳗鱼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是胶原蛋白的丰富来源。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鳗鱼骨胶原纤维中的氨基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鳗鱼骨胶原蛋白胶原纤维中甘氨酸的含量为12.45%,约占总氨基酸的1/6;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为22%,约占总氨基酸的1/4。精氨酸含量较高,为13.36%;鳗鱼骨胶原纤维中缺乏半胱氨酸、酪氨酸,两者含量分别为0.14%和0.37%;鳗鱼骨胶原纤维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17.91%。

  • 标签: 鳗鱼骨 胶原纤维 氨基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钠尿肽(NT-proBNP)及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49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49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观察组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对照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析两项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341.52±12.74)pg/mL、(69.01±11.45)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60±12.73)pg/mL、(37.25±11.4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47、13.735,均P<0.001);观察组NYHA Ⅲ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分别为(295.62±42.38)pg/mL、(75.09±19.15)ng/mL,均明显高于NYHA Ⅰ级患者的(120.43±21.69)pg/mL、(21.76±5.22)ng/mL、Ⅱ级患者的(203.51±42.77)pg/mL、(44.92±10.8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5.100、46.040,均P<0.001);NYHA Ⅰ级患者的NT-proBNP、H-FABP水平均明显低于NYHAⅡ的级患者(t=7.231、8.130,均P<0.001);且NT-proBNP、H-FABP单独检测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6.92%、78.85%、84.69%、86.73%,均明显低于两者联合检测的98.08%、9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0、10.913,均P<0.05);NT-proBNP、H-FABP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状况呈正相关(r=0.362、0.611,均P<0.05)。结论NT-proBNP、H-FAB水平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其联合检测能提高重症心力衰竭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

  • 标签: 心力衰竭 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预后 敏感度 准确度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益气活血法研究通脉保心汤对慢性心竭大鼠AngII及I、III胶原的影响。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选出15只为假手术组,其余45只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大鼠冠脉挂线但不结扎,其余组大鼠冠脉结扎,术后给予减食和力竭式游泳。超声检测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中药组给予通脉保心汤,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同等剂量蒸馏水。用药4周后,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组织AngII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I、III胶原表达。结果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大鼠EF值≤50%,说明造模成功;用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肾脏AngII表达降低,心肌组织中I、III胶原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肾脏AngII、心肌组织I、III胶原数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保心汤可下调心衰大鼠肾脏AngII表达,增强心肌组织I、III蛋白表达,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

  • 标签: 通脉保心 慢性心衰 AngII I型胶原 III型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