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芦笙是苗族的代表性民族乐器,它具有边吹边舞的演奏特点。芦笙演奏的音乐节奏感很强,且自身演奏与舞蹈相配合,又和众人舞姿相合拍。苗年是苗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庆祝节日,则是13年一次苗人杀牛祭祖的盛大而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本文系着重调查雷山县2010年苗年和的芦笙舞情态。

  • 标签: 雷山苗年 西江鼓藏节 芦笙舞 调查
  • 简介:亦称祭,是雷山苗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祖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中原部落战事,苗族先民溃败迁至雷山县,各宗支为纪念先辈,祭祀祖宗演变成吃习俗。吃13年一次,各族支系过节的年份有异,日子也不同。解放前,吃耍杀牛。解放后,党和政府带领农民发展生产,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于是以猪替牛。活动以芦笙铜鼓会为主,在节前三年,便开始跳铜鼓芦笙舞,第一年是“起”,跳5天;第二年是“立”,跳7天;第三年是“”,跳9天。

  • 标签: 鼓藏节 党和政府 生产工具 芦笙舞 雷山县 解放前
  • 简介:,是苗族祭祀本宗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是苗族最为隆重而神圣的节日。主要流布于贵州省雷山县境。据《苗族古歌》载,在古三苗国就己经有了。《苗族古歌》里祖先姜央说,过是为了祭祀创世的蝴蝶妈妈。据说有一年某苗寨发生瘟疫,死人很多。又一年,天下大旱,颗粒无收。姜央认为这是因为没有祭祖,祖宗生气降下的灾害,于是他决定祭祖,祈祷降福子孙。祭祖之后,蝴蝶妈妈高兴收起瘟疫,普降甘露,年年丰收。从今以后,每13年祭一

  • 标签: 鼓藏节 姜央 三苗国 苗族古歌 后代子孙 颗粒无收
  • 简介: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最隆重和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型祭祀活动,是苗族的文化遗存形态之一,是苗族祖先崇拜、历史变迁和独特的地理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在进城潮流造成传承乏力的情况下,在商业化浪潮裹挟下,正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发展环境,亟待原味化拯救,让传统回归传统。

  • 标签: 苗族 鼓藏节 文化环境 传承困境
  • 简介:在贵州省从江县苗乡侗寨至今保存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而神秘的节日——牯

  • 标签: 神秘 从江县 贵州省
  • 简介:苗族遗传于贵州东南部和广西交界的榕江、从江、三都县境内的月亮山地区的苗、瑶、水、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雷山县西江等苗族居住区。虽然各地区的表现出文化上的差异而带来了其仪式音乐的地域性,但这些仪式音乐文化已成了祭祀祖先的议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榕江记怀寨的仪式音乐主要由宣告节日开始的铜鼓的节奏声响、祭司吟诵的“祭祀歌”和穿百鸟衣的仪仗队吹奏的芦笙调“给略”等构成,其音乐文化反映了记怀寨苗族人民的传统民间礼仪文化习俗。分析与归纳苗族仪式音乐的节奏、旋律及其结构特征,有利于苗族节日中民间仪式音乐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开发研究。

  • 标签: 苗族 鼓藏节 仪式音乐
  • 简介: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词与苏轼词风相近,被同时代人视为苏轼之"继轨者"。这首《西江月》虽只是抒写阅尽世事人情后的一种较为消极的厌世心态,但因写景叙事,落尽繁饰,仍给人以大笔粗线,气势不凡的感觉。

  • 标签: 西江月 苏轼词 气势不凡 张孝祥 风相 校书郎
  • 简介:<正>人们以为他是傻子,其实他识得字,会搓绳,能编筐,还收集各种男女旧鞋,大概对鞋业有研究兴趣。他只是有点懒,对各种招工告示漠不关心,碰到有人雇他挖沙或者卸煤也只当耳边风,情愿守在街边晒太阳,玩蚂蚁,磨石子,放出一个个哈欠,把自己固定成一处街头风景。他一双耳朵很灵,薄薄的肉片微微一颤,就能听见远方似有若无的锣鼓或鞭炮声,能辨出那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他嗖的一下及时现身那里,一身万国装五颜六色大小不齐男女混杂又洋又土,浓浓馊臭还让人们掩鼻而退,呼吸困难,差一点作呕。"这里没有龙贵,到别的地方找去!"主人知道他经常寻找一个叫龙贵的人。他翻一白眼,嘴里嘟嘟哝哝。

  • 标签: 西江月 似有若无 卸煤 挖沙 呼吸困难 在门槛上
  • 简介:敢教西方惊诧,中华之路成功。有人嫉妒恨重重,张牙舞爪何用?八十年前旧句,千山万水洪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标签: 西江月 井冈山 毛泽东 重读
  • 简介: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老夫子国学汉字小讲堂的第三课。上一课,老夫子讲的是“洒”,老夫子,您今天给我们讲的是什么字啊?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西江文化在广西区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广西文化、岭南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文化优势的发挥,助推西江经济的腾飞.为此建议:强化西江文化学术研究;凸显西江文化河流性质;推进西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西江流域高等教育;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化经济互动融合.

  • 标签: 目的和意义 过程和收获 共识 问题 建议
  • 简介:有一位领导同志,在1954年春,曾要求外文出版社,邀集数人,写一部《全国游记》,因时机太早了些,此事未有成功。其中那时有我,被分派到中南地区,试行作了一次采访。我那时到了武汉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听他们谈到了防洪问题,才知道长江这方面的情况十分严重,正在研究着对策。我是后不久,大水就来了,高出于武汉的江堤四米

  • 标签: 三峡工程 三峡大坝 长江水利委员会 外文出版社 中南地区 西江
  • 简介:2010年7月16日,姜昆、牛群、巩汉林、奇志一行在中国文联领导的带领下,参加贵州省文联举办的"送欢笑"走进苗乡侗寨展演活动,期间参观了西江千户苗寨。姜昆深有感触,被最基层的生活情景触动,在汽车上写了一首表达当时情怀的诗歌。没有最基层的生活,绝对没有这种最真实的感受!

  • 标签: 西江苗寨 生活情景 中国文联 展演活动 贵州省 姜昆
  • 简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西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作了比较准确的概述.西江文化,指秦汉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域外文化经西江水路进入岭南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域外文化与西江流域的岭南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交织、交融,形成一种集农耕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军事文化以及山水文化为一体的,彰显出中原文化、异域文化、岭南文化大融合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开放性、商业性、革命性、包容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 标签: 西江 西江文化 作用和意义 基本内涵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