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儿童不能亲身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在历史上曾不断被赋权。《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保护法》规定了广泛的儿童权利,但在现实中却发生了儿童的危机,儿童是权利主体的观念尚未被普遍接受。儿童、童年本身值得尊重,儿童存活需要尊重,儿童应获得父母和国家的尊重和保护,反对对儿童的任何歧视。

  • 标签: 儿童权利 证成 赋权 尊重
  • 简介: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的生产和生活,并催生了一项重要新兴资源——数据。在法律上数据能否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是探讨个人数据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正名开始,对个人数据、个人信息、个人资料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进而从技术、经济和空间的角度,论证了数据权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并通过权利的要素基础、现有民事权利体系的困境以及法哲学和公法的角度,论证了数据权应予成立的法律基础。

  • 标签: 数据 数据权 网络空间
  • 简介:仲景《伤寒论》有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内虚因作痞气。又曰:阳下之早者,为结胸;阴下之早者,为痞气。夫结胸、痞气,因下早而成,固人人能明之。独阴阳二字,未有能确辨之者,不能不致疑其间也。其阴阳,指表里之阴阳言乎?抑指风寒气血之阴阳言乎?抑指三阳三阴经脏腑之阴阳言乎?其言阳也,抑以阳邪之热为阳乎?阴邪之寒为阴乎?如以阴阳为表里之阴阳也,以病发于阳为阳属表之证,不宜下,误下成结胸,固矣。若以病发于阴为阴属里之证,正宜下,何云误下反成痞?则知此阴阳,非以表里之阴阳言也。如以阴阳为风寒气血之阴阳也,风为阳,阳邪伤卫,卫主气,气伤反成结胸;寒为阴,阴邪伤荣,荣主血,血伤反成痞气。夫结胸为实邪,为重;痞气为虚邪,为轻。岂有阳邪伤无形之气,结胸之实证;阴邪伤有形之血,反成痞满之虚乎?则知此阴阳,非以风寒伤气伤血之阴阳言也。如以阳为三阳三阴经言也,夫三阳经为属腑,如太阳、阳明、少阳为病在表,当汗不当下,误下则邪入里而成结胸是矣。但三阴经则属脏,如太阴、少阴、厥阴为病在里,正当下,当下而又言误下遂痞气,则知此阴阳,非以三阴三阳之脏腑言也。

  • 标签: 《伤寒论》 结胸 阴证 阳证 三阴三阳 病发于阳
  • 简介:《左传》为我国古代经典,注解此书者代不乏人。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杜预《注》,孔颖达《疏》,近代重要著作有日本学者竹添光鸿《左传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本文对前人注释《左传》有关训诂、史实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补充意见。

  • 标签: 《左传》 训诂 史实 新证
  • 简介:社会角色和角色伦理具有社会治理的蕴涵和功能,角色伦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治理方式。它通过一套与角色身份和地位相契舍的伦理行为模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为社会行为提供标准样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通过角色权责定位的方式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循名责实的方式建构和谐社会秩序。角色伦理治理方式是社会治理方式的一种尝试和创新,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适然性和主体性等特性。

  • 标签: 社会角色 角色伦理 社会治理 治理方式 社会建设
  • 简介:作为泊来事物,"后悔权"①一经浮出水面,即遭受或赞或贬的命运。其中的质疑不无道理,但又有失偏颇。据此,理清"后悔权"之真正意旨,区别相关权利,奠定对其讨论的正确基础实为必需且为必要。此外,"后悔权"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国际惯例",无理由将之拒之门外,但为避免"水土不服"的尴尬,其设立必须兼顾本土实际,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设立中国特色的"后悔权"制度——"有限后悔权"制度。

  • 标签: 后悔权 退货权 倾斜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简介:后果主义论辩是法律论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从后果论的角度为规范适用提供“二次证明”。尽管后果主义论辩受到诸多批判,如以损害形式逻辑为代价、引入法官动机破坏法律的确定性、以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价值预设等,但是后果主义论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重要的论证方法,是法官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规则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矛盾、解决权利相对性困境的重要方法。基于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将后果主义论辩区分为制度型、目的型、道德型和政策型,这四种类型的后果主义论辩都有独特的适用领域和适用限制。在个案裁判中,后果主义论辩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作为一种辅助性依据,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法律问题还原为事实问题。然而,受制于人的有限理性、法官的价值偏好,后果主义论辩在适用时需要就个案事实与逻辑后果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辅之以其他的论证形式,并对适用的推理过程展开细致的说理。

  • 标签: 后果论 后果主义论辩 辅助性依据 相关性 形式法治
  • 简介:中国的行政伦理由于长期被挤压在强烈而单一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标准的卵翼之下,无法同政治伦理或政党伦理划清界限,党政矛盾引发行政管理领域内耗严重、效率低下。如果不去深入探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问题,就无法全面把握行政伦理的内在奥秘。在约束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方面,制定的法律越是细密,为行政人员留下的自由裁量范围就越大。在法律制度无能为力的地方,应该发挥道德伦理的互补作用。

  • 标签: 行政伦理 行政价值 自由裁量
  • 简介:自然权利和实在权利的辩证统一关系自始至终存在于人格权本质的聚讼中。承认人格权的法定权利属性,最强烈的意义在于,对人的伦理价值性的立法确证。而从中国权利文化传统的客观忽视与晚近民事律法体系再造经验的互动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人格权法定对于启蒙教化内化于人的伦理价值的巨大效益。世界范围来看,法、德两国采用的'蕴含'式的人的伦理价值保护方式有了松动的迹象,一些后发国家青出于蓝甚至改弦更张,另起人格权法定化的新炉灶,这种从含蓄内蕴立法体例到显性外放立法体例的转型被认为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论革新。可以明了的是,天赋权利根本上是一种权利享有的资格与门槛,为实在法设置权利提供根据与目的,但这只意味着其实现完成的一种可能性,并不具有板上钉钉、一一投射的绝对盖然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格是根源性、原则性的理性信念,人格权是结果性、制度性的法律规范。

  • 标签: 人格权 自然权利 法定权利 双重属性
  • 简介: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规范与法律选择方法,但涉外审判实践中最终适用法院地实体法的现象却可能居多数。这种客观现象是由多种客观因素所引起的,并非不正常或不合理,不能一味地从所谓“国际视野”出发,超越法官的具体使命和任务要求尽可能多地适用外国实体法;更不能主观地对这种现象厌恶和指责。平等对待内外国法律并不必然导致适用外国实体法多于适用法院地自己的实体法。应客观看待晚近国际私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回家去趋势”,认清涉外法律适用目的的双重性。

  • 标签: 法院地法 法院地实体法 法律适用
  • 简介:在中国《物权法》采纳物权法定原则的大背景下,各地展开的农地抵押探索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渐进式"试错"行为。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与法治建设并不相悖,这是其存在的正当性依据,而农地财产功能的挖掘、农村内生金融之构建,也呼吁该种"试错"行为出现。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并非没有局限,需要在"试错"的主体、程序、期限等方面受到限制。在具体的农地抵押地方"试错"行为中,应扭转对财政的过分倚重,适度放开农地抵押参与主体,通过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充分挖掘农地财产功能,推动农地抵押实质性进展。

  • 标签: 农村金融 物权法定 农地抵押 地方“试错”
  • 简介:通过对三种分配正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平等主义原则与优先性主义原则之间的比较,阐明了优先性原则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概念,,以及对它的反驳。优先性原则最初是为了特别关注过得差的人,并且避免功利主义原则与平等主义原则所遇到的困难而出现的。优先性原则关注绝对性,并具有一些优势。初步归纳,现在有三种优先性主义的路径,分别是基于同情的论证;基于基本需要和权利的论证;以及基于可接受性的论证。但我们认为优先性原则与平等原则在概念、社会政策倾向等方面并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区别。并且这种原则无法运用于位置善的分配,与平等主义原则一样,它自身也面临着处境下降的批评。因此,优先性理论还远不是一种成熟的理论。

  • 标签: 优先性 优先性主义 平等主义
  • 简介:从《南史》本传和《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公私书目中《世说》的作者就一直题为刘义庆。明代以前的典籍也直称刘义庆《世说》,如《世说新语·假谲》“诸葛令女”条刘孝标注云:“葛令之清英,江君之茂识,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康王之言,所轻多矣。”

  • 标签: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古代典籍 中国 编纂时间 历史考订
  • 简介:当下中国,国税总局实质上垄断了税务行政领域税法规范的解释权。这一现象既不符合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也难以摆脱社会各界对国税总局“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体制质疑。然而,通过对税收法定原则和功能适当原则分析可知,国税总局解释权不仅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而且具有实质上的正当性。纵然如此,对国税总局解释权的行使仍应保持足够的警惕,限制其滥权为恶的可能,促使其保持解释的合法性限度。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将纳税人主义厘定为国税总局解释税法的基础立场。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可以解释性文件制定为主线,通过正当程序的设定,敦促国税总局解释权的正当行使;另一方面可以解释性文件监督为内核,通过立体化监督体系的创设,规制国税总局解释权的合法运作。

  • 标签: 国税总局解释权 税收法定原则 功能适当原则 保障机制
  • 简介:法律论证理论是实践论辩理论的一个局域性的论证类型。法律论证的实质是论辩。法律论证中的证明和证据概念强调合法性。法律论证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成形式,这些是由若干规则、公式和原则来构成的,用以在法律论证中获得健全的实践理性。

  • 标签: 实践论辩 法律论证 证成
  • 简介:自以赛亚·伯林提倡价值多元主义并将其与自由主义结合之后,价值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便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伯林认为价值多元主义自然地自由的重要性;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坚持中立性原则,仍然遵循二者结合的思路。但格雷、凯克斯等人发现了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相容性,甚至主张多元主义必然否定自由主义。笔者认为,“多元主义反对自由主义”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而如果以一种更现实的眼光看待二者的关系,不难发现自由主义是维护多元的最佳选择。

  • 标签: 价值多元主义 自由主义 中立性原则 自由多元主义
  • 简介:对于美国宪政结构中司法审查与民主的悖论问题,西方学界致力于改造传统多数主义的民主观念并提出相应的宪法解释技术来论证司法审查的正当性,这表现为伊利的程序性民主与司法监督、德沃金的合宪性民主与道德解读、波斯纳的精英式民主与实用主义审判、哈贝马斯的协商式民主与程序主义司法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范式。事实上,司法审查的正当性不能仅仅依靠重构民主观念的外部论证来实现,还需要依靠法官精湛的判决论证技术的内部路径来提升。这说明司法审查与民主的悖论是宪政结构中构成性的内在矛盾,而司法审查与民主的互动则是宪政具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

  • 标签: 麦迪逊困境 司法审查 民主 正当性
  • 简介:摘要:征收补偿协议是征收制度重大革新,其推动了征收民主化,提升了征收效率,降低了征收矛盾冲突概率,因此最大可能地促成协议达成,应是立法和实务共同目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未对协议比例做出限定,但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激励制度。协议比例要求与协议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基于此,本文章对征收补偿协议加成补偿机制的与规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征收补偿协议 加成补偿机制 证成 规制
  • 简介:刑法目的论解释方法的要旨在于,法官需要通过价值判断确立具体条文的目的。刑法规范的目的是实现合乎正义的法益保护,这就需要在正当性上进行深度。刑法解释理论存在着重大分歧:在决定目的确立的基本目标方面,存在着“主观目的论”与“客观目的论”的对立;在决定目的的具体内容方面,存在着“法益保护”与“规范遵守”的对立;在决定目的的主要范围方面,存在着“整体目的”与“具体罪刑规范的目的”的对立。

  • 标签: 目的论解释 正当性 深度证成
  • 简介:1960年代的城市“五反”是执政党运用群众运动的方式纠正基层干部“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行为的一场政治运动。嫌疑人被成为“贪污分子”一般经过检举揭发、专案调查、本人交待、本人检查与认可、经济退赔、定案处理等程式化和细密化的程序。本文利用某地区48组“贪污分子”的个人档案材料讨论“五反”运动中复杂的程序,认为其是运动得以有序展开的关键。

  • 标签: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贪污分子” 程式化 细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