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托福英语中句子的复杂程度不仅取决于主句和从句的多寡,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非谓语动词的存在。即使是一个简单句也可以因为非谓语动词的存在变成晦涩难懂的长难句。非谓语动词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识别谓语动词,理清句子主干,此外,非谓语动词短语本身的理解也是托福阅读理解的难点。本文将从语法角度结合托福教学实例说明非谓语动词的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并梳理教学实践中非谓语动词的几个教学要点。

  • 标签: []长难句 非谓语动词 定语 状语
  • 简介:摘要:动词是高考英语考点的重大走向,而非谓语动词是我国英语高考每年的必考点以及考试难点。非谓语动词作为英语语言体系特有的语法现象,在现如今注重语言能力的时代背景下,是对于高中学生英语能力考查的重要考点。尤其是在高考写作比例进一步增加的背景下,高中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叙述英语作为,则是需要学生灵活应用非谓语动词。鉴于此,本文对于非谓语动词在高考中的考点进行分析,帮助高中生全面掌握非谓语动词的高考考点。

  • 标签: 非谓语动词 高考 考点
  • 简介:摘要: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考察。英语写作一个重要要求是能够具有足够丰富的词汇量并熟练运用多种语法句式进行写作。在句式运用中,非谓语动词应用十分频繁,合理使用非谓语动词不仅能够简化句式、灵活表现文章,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语法结构,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 标签: 语法 写作 非谓语动词
  • 简介:摘要:非谓语动词可以将一些简单句或是复合句进行灵活转换,巧妙地使用非谓语动词可以使句型更具多样化。在英语写作中巧妙应用非谓语动词可以使作文读起来更加紧凑,使文章所表达的含义更加简明。基于此,本文对非谓语动词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

  • 标签: 非谓语动词 英语写作 应用
  • 简介:摘要:句子成分比较是汉法互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谓语部分是一个句子的核心之一。汉法两种语言的谓语部分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国学生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造成了他们在法语表达中的负迁移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和法语的谓语特征来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

  • 标签: 汉语谓语 法语谓语 对比分析 翻译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分为多个模块,除阅读、完形填空外,还包括写作,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而在指导平行班学生在写作中使用非谓语的时候,更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借助仿写、续写,以及小组合作写作等形式开展。

  • 标签: 平行班 写作教学 非谓语 高中英语
  • 简介:摘要:现阶段,虽然高考英语制度在不断改革,题型也是多种多样,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和侧重点并没有什么变化。在高考英语试卷中,英语作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评分标准是内容主题明确,语言精准度以及句子的连贯等等,这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非谓语动词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能够达到修饰的目的,又能够避免过多的简单句或者复合句所带来松散和枯燥,可以有效使文章语句充分连接起来,增加文章的阅读感。

  • 标签: 非谓语动词 高中英语 用法
  • 简介:摘要:为了突破高考题型语法填空题动词的重难点,一共设计了三个课例。课例一旨在突破动词谓语部分难点;课例二旨在突破动词非谓语部分难点;课例三为动词综合训练,正确判断一个动词在句子中应该使用谓语还是非谓语形式。传统语法教学注重语法项目本身的感知和训练,但在创设练习情景方面还不具备整体性、连贯和群文意识。三个课例语法学习设计始终围绕一个主题下的子话题展开,体现群文意识的三维语法动态观。

  • 标签: 群文意识 语法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 语法填空
  • 简介:摘要:英语名词后置修饰语表现形式繁多,有形容词词组、介词词组、不定式等,又与汉语差别较大,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其中以非谓语动词最易搞错,因此本文尝试研究中外两个语料库,即CLEC和LOCNESS,对比了中国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非谓语动词作后置修饰语的使用情况,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学生对于非谓语动词作名词后置修饰的使用情况和特征,以期对相关教学有一定的教学启示。

  • 标签: 非谓语动词 汉英语言对比 后置修饰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传统英语语法复习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传播知识点,强调学生对语法的记忆,课后做练习。但这种做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都是瞬时记忆,而思维导图在英语语法复习课中的应用能够鼓励学生思考,从而提高知识的可视和语法教学的效率。

  • 标签: 思维导图 英语语法复习 非谓语动词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患者,低热,胸闷气促,胸背部剧烈疼痛10天。肺部CT检查示左侧包裹液气胸伴局部肺不张。胸部超声检查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020年6月行全麻下胸腔镜探查术,见左侧少许清亮胸腔积液,左下肺膈面一大小约6 cm×8cm肿物,凸向胸腔,包膜完整,蒂部与左下肺组织相连。切除肿物及部分左下肺组织,病理检查示孤立纤维肿瘤伴囊变。免疫组化检查示STAT6(+),CD99(部分+)。术后胸闷症状消失,恢复良好。胸腔内孤立纤维肿瘤可起源于胸膜或肺组织,多数病变为良性,诊断依赖于标本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完整切除肿瘤后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某院182例患者行ICU手术,分为压力损伤组(22例)和非压力损伤(160例)。分析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h、存在术中体位移动、存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为ICU手术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因素均有一定的对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预测评估价值。结论:手术时间过长、术中体位移动、局部潮湿、受压皮肤状况异常是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应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 标签: ICU手术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7—2019年6月期间接收的52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愈合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扭伤发生率为3.85%(1/2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08%(6/26)(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器械性 压力性 损伤 应用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护理在ICU器械压力损伤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ICU病房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2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针对3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从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总发生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患者伤处愈合时间(3.56±1.23)d,护理满意度23例(63.89%);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12例(33.34%);观察组患者伤处愈合时间(2.04±0.74)d,护理满意度35例(97.22%);ICU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3例(8.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可降低ICU机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理应作为ICU护理首选方法予以重视。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ICU 器械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其中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对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防治,以及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迅速增长,非酒精脂肪肝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原因,因此对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肝癌筛查刻不容缓。现综述概括总结了非酒精脂肪肝病及其相关肝癌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因素,以及筛查监测手段,进而探讨肝癌筛查的必要及可行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癌 筛查 监测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预防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器械相关压力损伤(MDRPI)中的临床效果。借助实验法与问卷调查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这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ICU器械压力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登记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为预防护理,在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MDRPI的概率,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对照组与实验组中的MDRPI发生率进行计算,得知对照组MDRPI发生率为16.65%,实验组MDRPI发生率为4.76%,因此该结果足以说明实验组MDRPI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此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对护理满意度更高,本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ICU 器械相关性 压力性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获得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aTTP)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以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aTTP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5例aTTP患儿,占同期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的5/11,其中男2例、女3例,发病年龄8.9(0.8~14.5)岁。5例患儿均存在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仅1例存在经典五联征,3例患儿伴神经系统症状,3例有发热,而肾功能损伤相对少见(1例)。5例患儿均存在重度血小板减低[7(4~14)×109/L]及血红蛋白下降[70(58~100)g/L];血生化检查示3例总胆红素水平升高,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5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均升高,1例尿素氮升高。骨髓穿刺提示巨核细胞数目不低。ADAMTS13活性检查均为0,4例ADAMTS13抑制物阳性,1例为阴性。5例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在疾病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3例患儿接受血浆置换。5例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为开始治疗后的19(9~29)d。1例患儿在治疗9个月后出现复发,再次予糖皮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病情稳定,随访3年以上确诊为系统红斑狼疮。截至2020年12月1日,随访24(16~57)个月,5例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未次随访血小板计数为159(125~269)×109/L。结论儿童aTTP患者较为少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临床表现以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病溶血为主,血浆ADAMTS13活性及抑制物检测有助于aTTP的诊断。血浆置换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有效,该病需长期随诊监测。

  • 标签: 儿童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