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外地省市体育课或体育中考青少年发生“运动猝死”的案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个别学生心脏的器质性疾病和心血管结构异常;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运动;过强的心理应激;运动健身常识的匮乏以及学生运动安全意识薄弱等是导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本文以青少年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等问题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青少年要加强特殊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在运动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学校要普及运动现场的急救知识等预防措施。

  • 标签:          青少年 “运动性猝死”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运动猝死是一种突发事故,存在出人意料、死亡急骤、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三大特点。不同地区的运动猝死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发生率比女性高6.2倍。边防部队是运动猝死的高发区域,这和部队成员每日进行大量军事训练相关。但运动猝死不利于边防部队正常进行军事训练,甚至会给部队人员留下心理阴影。积极分析边防部队军事训练期间预防运动猝死的意义,制定有效预防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军事训练 运动性猝死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的、致命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紧迫性。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并在急诊护理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于预防和救治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并综述急诊护理在心源性猝死中的最新进展,包括早期识别和预警系统、快速救治和复苏措施,以及智能化护理技术的应用。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急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以45例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急诊接受相关治疗,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的分析了引发本组患者发病的因素、患者发病后的特征表现以及急诊医师对其实施的临床治疗方式,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27例抢救成功,其余18例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60.00%。本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年龄大都较高,大部分患者存在冠心病,部分患者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45例患者中有34例(75.56%)有长期吸烟史;患者发病时表现出了胸闷、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有20例(44.44%)患者发病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结论:患者在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时,医师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是如果本身合并心脏疾病,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可能会引发心脏性猝死的诱因。

  • 标签: 急诊 心脏性猝死 心脏疾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云南省大理州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推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效果,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0年,云南省针对云南猝死的病因模式,在病区推行综合性干预措施。2019年7月,在大理州鹤庆、祥云、云龙、洱源、剑川、宾川、南涧共7个县的31个云南猝死发病自然村,分别选取发生过云南猝死的47户家庭作为病例家庭和未发生过云南猝死的23户家庭作为对照家庭。对病例家庭和对照家庭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与"当前"两个时间点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膳食结构、健康素养等。结果当前病例家庭年收入(中位数,20 492.6元)明显高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3 88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27,P < 0.001)。当前病例家庭主食粮为大米(76.6%,36/47);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病例家庭中吃不饱的家庭占23.4%(11/47),当前病例家庭已没有吃不饱的情况。病例家庭当前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相比,饮食习惯方面:吃毒沟褶菌人数占比由19.0%(39/205)降至0(0/190),吃野果人数占比由17.1%(35/205)降至9.5%(18/190),喝生水人数占比由55.1%(113/205)降至42.1%(80/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37、4.90、6.86,均P < 0.05)。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方面:饭前便后勤洗手人数占比由9.8%(20/205)升至41.6%(79/190),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由16.6%(34/205)升至34.2%(65/190),喷农药时做好防护人数占比由7.3%(15/205)升至21.6%(41/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17、33.94、16.48,均P < 0.001);如厕习惯方面:野外如厕人数占比由75.6%(155/205)降至9.5%(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5.21,P < 0.001)。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病例家庭吃毒沟褶菌、野外如厕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家庭(χ2 = 22.37、23.70,均P < 0.001),饭前便后勤洗手、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家庭(χ2 = 7.38、4.93,均P < 0.05)。结论大理州云南猝死病区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人群健康素养、防病意识均有较大提高。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膳食结构、健康素养可能是云南猝死的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云南不明原因猝死 影响因素 干预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的高速腾飞,公安基层民警在自身、环境等复杂因素的耦合影响下,面临心理应激、睡眠不足、长期精神过度紧张等状况。本文通过对公安基层心源性猝死风险进行分析,从猝死人员增长趋势、多层次关联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心源性猝死急救技术手段建立心源性猝死实战急救技术培训计划,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警务战术与指挥系为试点。对学员等额分为2组,两组学员成绩均呈正态分布,符合统计学规律。其中B组较A组平均成绩提高19.95分,证明经过二级修正后的训练计划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实战性。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公安基层民警 训练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及病理性特点,为猝死的防治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所在司法鉴定中心于2015-2020年尸体检验的165例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猝死案例的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好发时节、死亡原因及诱因的分布规律。结果: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上,35岁~55岁是猝死高发年龄段;发病后6h内死亡率最高;好发季节按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春、夏、冬、秋。导致猝死的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不明原因等;猝死诱因主要是长期卧床突然变更体位、劳累、运动、怀孕、产后、醉酒等原因。结论:法医应当重点防治中年男性的不明原因猝死

  • 标签: 猝死 法医病理学 冠心病 死亡原因 诱因
  • 简介:【摘要】脑血管畸形就是脑血管瘤,是因为患者的大脑部位血管因先天性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瘤性异常发育而引发的病症。因脑血管畸形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出现,比如患者会由于脑血管畸形而引发出血事故,经过抢救之后有一部分患者能够存活,但是会因此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出现,限制了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但是也有一部分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因为发病急骤、发现较晚、抢救不及时等多种原因而猝死,针对猝死的脑血管畸形患者,本文从法医学角度分析其病理特点并作出体会,希望所得结果可以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猝死 法医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患者的预警作用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5名心脏性猝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心脏性猝死已治愈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心电图相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情况、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情况、传导阻滞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心脏性猝死 心电图 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心肌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猝死。本论文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的角度,分析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案例,探讨其致病机制、诊断标志和预防措施。我们通过对多个PE猝死案例的尸检结果和临床资料的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PE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病理生理学改变、组织学变化、死因判定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研究还对PE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提高PE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动脉栓塞,法医病理学,猝死,血栓形成,肺循环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12月医院在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68例病人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145例未出现心源性猝死心血管疾患为对照组。对2组病患吸烟史、合并病及相关的医学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心律失常,心梗死病史,伴有严重创伤病、便秘、身体质量指数等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瓣膜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病史、便秘、心律失常等是病人出现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瓣膜心脏病、心律失常、肥胖、便秘以及心血管病史均是老年病患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对其充分重视,以在早期诊断中尽早评估心源性猝死危险系数,进而采取相应干预举措,从而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出现。

  • 标签: 老年患者 治疗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院内外收治的2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来了解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后根据了解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剧烈运动、吸烟史、饮酒史、排便用力、情绪激动等几种,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类型有冠心病、急性心肌炎以及肺心病等几种。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为了保障患者治疗质量,也应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以此才能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病率。

  • 标签: 心内科老年患者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心肺复苏护理在急诊猝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所接收的猝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下进行心肺复苏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强化心肺复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能够让患者更好地康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猝死患者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