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咽管瘤好发于5岁~14岁人群,是儿童最常见颅内肿瘤之一。目前,颅咽管瘤患儿术后总体生存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但因肿瘤毗邻甚至侵犯下丘脑、垂体、第三脑室等鞍区重要结构,患儿术后5年、10年、20年总体生存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依旧明显。相比于成年患者,颅咽管瘤患儿发生下丘脑受累、内分泌功能障碍、肥胖的风险更高,远期生存质量更差。患儿除可并发多种躯体性疾病外,也可产生多种心理性疾病。对于颅咽管瘤患儿的术后管理,需要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等医师共同参与。本文基于近年来围绕颅咽管瘤患儿远期预后所开展的研究,就患儿远期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展开综述。

  • 标签: 颅咽管瘤 儿童 远期预后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方式对尘肺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对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采用大容量全肺灌洗进行治疗的50例尘肺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进行调查记录,调查采用的量表是SF-36,利用调查得出来的数据对影响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分析得出,影响尘肺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尘肺期别和年龄,尘肺期别越长、年龄越大都会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结论随着尘肺患者的年龄日益增大、尘肺期别日益变长,大容量全肺灌洗的治疗效果越差,与此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

  • 标签: 全肺灌洗 尘肺患者 远期生存质量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给予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仅每周电话了解患者情况,不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进行长期随访,总观察时间长达2个年。采用MOSSF-36量表和QLQ-C30调查的方法对治疗前、随访后进行评分对比,评价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在健康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9.3%)显著高于对照组(54.5%),P<0.05;实验组随访后QLQ-C30、SF-36总分与治疗前相比,与对照组随访后相比,具有显著升高(<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重症急性胰腺炎 远期生存质量 MOS SF-36 QLQ-C30
  • 简介: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行伽玛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2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类型、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是否颅外转移,对治疗前卡氏性能量表(KPS)和概率风险评估(PRA)进行评分,同时记录原发灶与脑转移瘤诊断时间间隔等资料。采用log-rank方法进行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远期生存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12个月累计生存率为66.67%,24个月累计生存率为26.52%,36个月累计生存率为9.85%,48月累计生存率为1.52%。Log-rank统计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转移瘤部位、转移瘤数目、是否颅外转移以及治疗前KPS和RPA评分等对伽玛刀术后远期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显示,颅外转移和治疗前RPA评分是影响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注重颅外肿瘤的控制,配合有效的伽玛刀治疗是改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脑转移瘤 肺癌 伽玛刀 随访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措施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对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分别干预1年后,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ualityofLife-BREF,QOL-BREF)评定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信仰领域得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积极感受、注意力、自尊、身材与样貌、消极感受、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医药的依赖、工作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颈癌放疗后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宫颈癌 放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肝细胞癌获得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治疗的25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生存期将患者分为生存5年及以上组和5年以下组,比较两组年龄、肿瘤最大径及数目、射频消融次数等临床指标,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255例肝细胞癌的总生存期为0.5~15.5年,中位总生存期为4.3年;生存5年及以上患者115例(45.1%);5年以下140例(54.9%)。全组1、3、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1.2%、44.8%和34.8%。两组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肝病原因、甲胎蛋白、治疗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hild-Pugh分级、合并肝硬化、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数量和射频消融次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Child-Pugh B级、肿瘤最大径>5.0 cm、肿瘤多发是影响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射频消融5次以上是影响远期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中等体积肝细胞癌和孤立性巨大肝细胞癌,以射频消融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序贯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及数量、射频消融次数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射频消融 长期生存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早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5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早期胆囊癌患者84例为实验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开腹组行胆囊根治术治疗,腔镜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数据采取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其中,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对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患者的PT、TT、APTT显著低于开腹组,D-二聚体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早期胆囊癌均有较理想的疗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胆囊根治术 早期胆囊癌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4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CA19-9/GGT与1年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确定CA19-9/GGT的最佳cut-off值,并以此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和高比值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CA19-9/GGT(RR=1.842,95%CI:1.081~3.193)和淋巴结转移(RR=1.780,95%CI:1.118~2.835)是影响胰头癌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显示CA19-9/GGT相对于单纯CA19-9而言,在判断胰头癌远期生存方面更具有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期肺癌患者应用肺康复运动训练对其肺呼吸功能、近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8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划分组别,即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指导,研究组接受肺康复运动训练。评价及对比两组的肺呼吸功能、近远期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训练4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肺癌患者应用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明显增强肺呼吸功能,改善患者近远期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肺癌 肺康复运动训练 肺呼吸功能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190例老年COPD患者[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年龄(68.58±2.41)岁]及其家庭照顾者[男性71例,女性119例,年龄(35.15±4.12)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进行横断面调查,生存质量量表中主要包括医护关注、生活价值、食物关注、社会支持、疏离感、身体不适、生存痛苦及负面情绪维度;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量表主要包括照顾质量、照顾者状况、经济、照顾者环境、价值观、患者病情等维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家庭照顾者FQOL总分为(2.28±0.43)分,患者的整体QOL为(2.01±0.87)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中身体不适与家庭照顾者关系呈负相关(r=-0.412,P<0.05),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负性情绪、生存痛苦等各维度与家庭照顾者生存质量中患者病情、照顾者状况、照顾者价值观等各维度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生存质量会对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临床上护理模式以家庭护理为中心,以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家庭照顾者 生存质量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的住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年龄53~90(72.5±9.3)岁,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病历管理系统记录的联系电话进行持续电话随访,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记录死亡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最后1例患者到达随访终点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从第1例患者进行误吸检查至最后1例患者随访结束时间跨度为58个月。53例中16例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阳性(16/53,30.2%),年龄稍高于非误吸者(76.0±6.8比70.9±9.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年龄≥70岁人群误吸发生率为14/35,70岁以下人群误吸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误吸阳性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比例高于阴性者(11/16比9/37,χ²值为9.383,P=0.002);53例接受误吸检查,随访结束时41例发生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阳性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1.6±1.3)次,阴性者为(1.5±1.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死亡,死亡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高于存活者(2.3±1.4比0.9±0.9,P=0.001);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非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肺性脑病(均P<0.05),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3年,而非误吸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5年;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远期生存唯一影响因素。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为:既往入住ICU和合并肺炎。结论慢阻肺患者70岁以上人群中,误吸发生率高;与没有误吸者比较,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肺炎发生率高、中位生存期短。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影响误吸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是重症肺炎和既往入住ICU的病史,高龄患者误吸阳性率高,提示高龄慢阻肺患者死亡可能因为误吸的不断影响造成;为了提高误吸慢阻肺患者的生存时间,需重视误吸的防治。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误吸 放射性核素唾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177例可切除的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0个月和87.3%、54.7%、22.6%。二甲双胍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0个月和93.7%、67.0%、32.3%,非二甲双胍组中位生存期和第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个月和85.7%、53.4%、18.7%。单因素分析发现,二甲双胍、TNM分期、辅助化疗与辅助放疗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和TNM分期是影响可切除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服用二甲双胍的可切除的NSCLC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生存更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摘要分析淋巴细胞相关指标预测可切除远端胆管癌(DCC)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价值。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21例可切除DC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2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64.9岁。统计术前1周内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界值,并根据该界值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1.79×109/L,n=34)和低淋巴细胞组(<1.79×109/L,n=87),高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0.23,n=50)和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0.23,n=71),高NLR组(≥2.87,n=71)和低NLR组(<2.87,n=50)。比较不同组的预后。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1%(34/121),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为71.4%、35.3%、30.0%,中位生存时间42.5个月。高淋巴细胞组术后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组,高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术后累积生存率高于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组,高NLR组术后累积生存率低于低NL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低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与高NLR提示DCC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远期预后不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胰腺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49例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门静脉系统重建方式分为端端吻合组16例,血管置换组3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2.0%),发生并发症12例(24.5%)。血管置换组的静脉侵犯长度大于端端吻合组[(3.2±0.9)cm vs (2.3±0.7)cm,P=0.002],两组患者之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置换组和端端吻合组的术后半年、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7%、49.8%、29.5%和75.0%、43.8%、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采用异体血管进行门静脉系统切除后重建是安全可行的,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并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门脉系统 血管侵犯 血管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胰腺癌围手术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49例伴有门静脉系统侵犯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门静脉系统重建方式分为端端吻合组16例,血管置换组3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2.0%),发生并发症12例(24.5%)。血管置换组的静脉侵犯长度大于端端吻合组[(3.2±0.9)cm vs (2.3±0.7)cm,P=0.002],两组患者之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置换组和端端吻合组的术后半年、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2.7%、49.8%、29.5%和75.0%、43.8%、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结论采用异体血管进行门静脉系统切除后重建是安全可行的,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并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门脉系统 血管侵犯 血管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按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和/或临床首次确诊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共74例入选。应用肺癌FACT-L(4.0)中文版生活质量调查表,对74例生存时间≥3年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所调查的远期生存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生活质量得分(126.62±13.29)分,年龄、参保类别、临床分期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50岁组、≥50~60岁组与≥60岁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9,P=0.013),其中<50岁组生活质量评分(138.18±13.92)分与≥50~<60岁组生活质量评分(137.04±12.8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60岁组(115.28±13.11)分,P均<0.05);居民医保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17.92±13.13)分低于职工医保患者(142.69±13.07)分(t=10.849,P=0.002);Ⅰ、Ⅱ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921,P<0.001),Ⅰ、Ⅱ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40.34±12.88)分、133.31±12.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Ⅲ期(96.84±13.46)分,P<0.05)。结论早期发现、及时手术、同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手术后长期生存肺癌患者能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癌 远期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端胆管癌患者术前CA19-9/GGT比值与术后远期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121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前CA19-9/GGT比值与术后1年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CA19-9/GGT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将121例患者分为两组:低比值组(CA19-9/GGT≤0.12,n=53)和高比值组(CA19-9/GGT>0.12,n=68)。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121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49例,年龄(64.9±9.2)岁。与高比值组比较,低比值组需要术前减黄的患者更少,CA19-9更低,GGT更高,肿瘤分化程度相对较好,无淋巴结转移者相对较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低比值组和高比值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4%比64.7%、64.4%比14.1%、48.7%比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CA19-9/GGT>0.12(RR=2.802,95%CI:1.494~5.256)、肿瘤低分化程度(RR=1.855,95%CI:1.106~3.111)和淋巴结转移(RR=1.891,95%CI:1.129~3.169)是影响术后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19-9/GGT比值可作为判断远端胆管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的指标,CA19-9/GGT比值越小,患者术后的远期预后越好。

  • 标签: 胆管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γ-谷氨酰转移酶 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