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指与肠有关的腹壁切口,是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现报道2例。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直肠癌术后3年余,周围可复性肿物2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因直肠癌于我科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半年左右于处突出一肿物,质软,平躺可消失。

  • 标签: 腹部 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作为腹壁术后常见并发症,尽管欧洲学会指南建议,应用手术治疗处理,但没有“金标准”术式。修补手术方式的探索实践已进行多年,从早先的环组织缝合修补和移位修补术,到补片的加强(如Keyhole修补技术和Sugarbaker修补技术)以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再到各种方法的结合。单孔和机器人手术的介入、的预防、治疗的专科化、多学科合作及诊断方式的改进等,都将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回顾总结手术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予以评价。

  • 标签: 造口旁疝 补片 腹腔镜 造口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与相关的腹壁切口,由各种原因使小肠或结肠经侧方脱出所致,是肠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10%,仅次于15脱垂。多伴有局部坠胀不适感,突出的肿物影响口袋的安放,也会给患者的穿衣和美观带来诸多不便。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的治愈方法。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手术17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造口旁疝 围手术期 护理技术 腹壁切口疝 手术成功率 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肠患者术后早期的临床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和临床获益性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0月—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 071例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0月—2019年12月的患者作为建模组(n=943),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患者资料,基于Cox回归分析构建肠患者术后早期临床预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将2020年1—12月的患者作为验证组(n=128),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统计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绘制决策曲线分析图,评价该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结果年龄、饮酒史、术后体重指数、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腹部手术史、途径、性质和C反应蛋白是肠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早期预测列线图的C-index值为0.710 (95%置信区间:0.660~0.750)。结论肠患者术后早期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能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指导医护人员的预防重点。

  • 标签: 肠造口术 造口旁疝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预防、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与筛选相关协会官网、指南网和数据库有关预防和管理的相关指南、证据总结、推荐实践、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2日。由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包括指南6篇、推荐实践1篇和系统评价2篇。最终总结了15条最佳证据,包括诊断标准、分型、危险因素、预防和管理5个方面。结论医护人员若能准确识别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和管理,可降低发生率和(或)减轻引起的不适,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具体的临床情景有针对性地转化,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造口旁疝 预防 管理 危险因素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是肠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以上。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及腹部CT。可能影响发生的因素包括:方式(肠管选择、与腹膜的关系、位置选择及孔径)、手术时间及患者自身因素等。预防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预防性放置补片和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可能预防的发生,补片材料类型可能影响的发生率。为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腔镜下Sugarbaker法修补。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仍需高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造口旁疝 危险因素 预防 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8.5岁。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积极的心理疏导。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指数。结果干预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前及气管导管拔出时的血压均较对照组稳定[(116.25±8.79)mmHg vs(129.17± 7.65)mmHg,(121.35±15.30)mmHg vs (126.17±10.8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173,P<0.05)。干预组在入手术室麻醉前及导管拔出时的心率较对照组稳定[(71.23±7.26)次/min vs (80.26±7.63)次/min,(77.39±5.63)次/min vs (85.26±11.6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8、8.241,P<0.05)。麻醉前及术后3 d干预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42.63±76.69)分vs (48.26±6.62)分,(43.16±6.32)分vs(46.28±5.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2.145,P<0.05)。结论手术室心理干预对术患者的情绪及生理特征具有显著的稳定作用。

  • 标签: 干预 造口旁疝 手术
  • 简介:摘要是腹部各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的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随着病情发展,会给患者造成不适,甚至给患者带来生命威胁。本文就的诊断、分型、预防及常用术式的比较和选择进行总结和论述。

  • 标签: 造口旁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以来,结肠后发生造一直是降低患者、尤其是长期生存患者生存质量的难题。随着现代外科技术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针对降低的发生率、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应用合成补片预防、应用生物补片治疗的报道,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受此启发,设计结肠时一期腹腔内植人生物补片以预防

  • 标签: 造口旁疝 生物补片 预防 应用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长期生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ap-re-Do修补术在结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患者评估其术后功能。方法择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1例结肠患者,为其采取Lap-re-Do修补术。在术前与术后为患者进行功能的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的功能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re-Do修补术是结肠患者的推荐治疗术法之一,临床可以将这种修补方法进行临床推广,以确保患者功能良好。

  • 标签: 结肠造口旁疝 Lap-re-Do修补术 造口功能 评估
  • 简介:(parastomalhernia,PH)是腹壁肠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但致病因素众多,治疗方法没有统一意见,也没有业内公认的分型,因此很难进行严谨的对比研究。近年来有少数专家提出的PH的分型,都各有明显的缺陷,难以获得权威学术团体的认可。PH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腹部,其诊断、治疗以及相关的学术讨论,都必须按照业内公认的标准来进行。

  • 标签: 造口旁疝 腹部疝 HERNIA 肠造口术 结肠造口 HERNI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的肠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的肠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口部位切口(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的肠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生物补片 肠造口 造口旁疝 切口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发生率高,且手术修补术后复发率高,是难治疗的腹外之一。目前治疗的手术方式多样包括:组织修补术、移位术、经环的补片修补术、移位同期联合补片修补术、Sugarbaker修补术及其改良手术方式、Keyhole修补术及其改良手术方式、Sandwich修补术以及杂交手术方式。但尚无能达到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满意修复效果的修补手术方式。随经腹膜外腹壁切口修补术在腹壁的拓宽应用,腹腔镜下腹膜外修补术处于探索阶段;肠术中预置补片是否能降低发生率的临床研究存在不同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的治疗和预防仍是腹壁缺损修复的一项长期艰巨课题,需开展更多高质量、有意义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加以验证。

  • 标签: 造口旁疝 修补术 手术方式 焦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外科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性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60,常规护理+腹肌训练指导)和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满意度以及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的概率更低,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应治疗方式及结果的满意程度普遍的比对照组更高,而且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少,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肌功能训练作为一种运动干预的护理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肠康复训练中能够实现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达到减少出现并发症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肌功能训练 预防 造口旁疝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肌功能训练在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外科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性分成两组,即观察组(n=60,常规护理+腹肌训练指导)和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生率、满意度以及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的概率更低,观察组患者对于相应治疗方式及结果的满意程度普遍的比对照组更高,而且观察组患者出现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少,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肌功能训练作为一种运动干预的护理方式,将其应用于临床肠康复训练中能够实现预防并发症的效果,达到减少出现并发症的目的,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肌功能训练 预防 造口旁疝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从直肠癌Miles术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选择腹膜外在直肠癌Miles术中预防的情况,获取其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电脑随机编入的形式,将2017年7月份-2020年6月份来我院行直肠癌Miles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根据手术进行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腹膜外为研究组,腹膜内为对照组,观察两个小组的患者在围术期的相关资料以及不同的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的发生率方面数据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选择腹膜外方式,可以直接降低直肠癌Miles术出现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膜外造口 直肠癌Miles术 造口旁疝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腹膜内补片修补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5月12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岁。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腹膜内补片修补术。结果12例腹腔镜下修补成功,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82min。术后住院时间2-8d,平均住院时间5.1d,术后随访1-15个月,未见复发及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早期临床疗效理想。

  • 标签: 造口旁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