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应用PPH(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Block(经直肠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直肠患者中截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直肠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均分为2组,1组为应用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常规组(32例),1组为接受PPH联合Block治疗的实验组(32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后1年距离方面,实验组同常规组相比均较短;满意度评分方面,实验组同常规组相比较高(P<0.05);术后疼痛评分方面组间差异较小(P>0.05)。结论 直肠应用PPH(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Block(经直肠闭式修补术)治疗效果确切,可在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改善患者距离,提升患者满意度评分。

  • 标签: 直肠前突 PPH Block 经肛门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固定术(LVR)治疗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出口梗阻型便秘(OD)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1例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O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25例;年龄为59(32~81)岁。患者行经腹入路LVR。观察指标:(1)克利夫兰便秘评分(CCCS)。(2)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3)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评分。采用电话及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由专职人员进行,通过门诊面谈或手机填写问卷星小程序进行便秘症状及生命质量评估。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法。结果(1)CCCS:31例患者为首次行LVR,随访时间为61.8(11.0~87.0)个月。22例患者便秘症状得到改善。31例患者CCCS从术前的15.8(8.0~26.0)分降低至随访截止时间的10.7(2.0~20.0)分,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P<0.05)。(2)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31例患者术前OD典型症状严重程度(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腹胀或腹痛、每次排便时间、每日排便失败次数、人工辅助通便)评分分别为2.9(1.0~4.0)分、3.0(1.0~4.0)分、1.9(0~3.0)分、0.5(0~3.0)分、2.6(2.0~4.0)分、2.0(0~4.0)分、0.9(0~2.0)分;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7(0~4.0)分、1.6(0~4.0)分、1.2(0~4.0)分、0.3(0~3.0)分、1.7(0~3.0)分、1.4(0~3.0)分、0.7(0~2.0)分;患者6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8,-3.80,-2.54,-2.31,-3.64,-2.75,P<0.05);人工辅助通便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P>0.05)。(3)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评分:31例患者术前躯体不适、满意度、焦虑和关切、心理不适评分分别为2.3(1.0~4.0)分、3.2(1.0~4.8)分、2.2(0.6~4.0)分、1.8(0.4~3.9)分,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6(0~4.0)分、2.3(0~4.0)分、1.7(0~4.0)分、1.3(0~4.0)分;患者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9,-2.17,-2.50,-3.05,P<0.05)。结论合并重度盆底结构异常的OD患者行LVR后远期疗效较好;LVR后排便频率、排便费力感、排便不尽感、腹胀或腹痛、每次排便时间、每日排便失败次数明显改善;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便秘 出口梗阻型 腹腔镜直肠前固定术 克利夫兰便秘评分 主观症状 便秘特异性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直肠脱垂重度患者在治疗中开展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掷硬币将我院40例重度老年性直肠脱垂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直肠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不同手术方案实施下,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身体基本指标、Wexner便秘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中表现明显胜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重度老年性直肠脱垂效果较好,研究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身体基本指标 Wexner便秘指标 生活质量指标
  • 简介:摘要随着饮食结构持续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结直肠癌不仅已成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仍不断攀升,疾病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尽早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癌病变与状态,特别是结直肠腺瘤,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实现预防关口移和重心下移。鉴于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并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多个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本共识,内容涵盖结直肠癌癌病变与状态的定义、预防、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多个部分,以期为我国结直肠癌癌病变和状态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 预防 筛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正颌联合正畸矫正对于骨性上颌畸形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性上颌畸形患者50例,均提供基础治疗,然后提供正颌联合正畸矫正治疗,矫治后6个月评价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相比治疗,患者的SNB和ANB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对比0.05);50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8.0%,整体来说治疗满意度较高。结论:应用正颌联合正畸矫正治疗骨性上颌畸形问题,相对来说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面容与咬合关系,治疗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颌 正畸 矫正 骨性上颌前突畸形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中国结直肠癌癌病变和癌状态处理策略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以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如结直肠癌癌病变和状态的概念界定、结直肠癌及癌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分层筛查策略、新技术的应用和筛查依从性等进行解读。

  • 标签: 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 结直肠癌 筛查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直肠侧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段为2020.1—2021.10,共计纳入64例样本,用盲选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实验组(32例)提供腹腔镜下直肠侧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2例)提供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112.36±26.82)ml、手术时间(124.75±15.67)min、排气时间(19.78±4.26)h、出院时间(9.28±1.57)d均比对照组要低(P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剑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病例选择2020.01-2022.01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肿瘤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肋间下胸腔镜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均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经比较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剑下切口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纵膈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剑突下切口胸腔镜手术 前纵膈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重度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数概念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情境创设是培智学校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和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兴趣、生活适应等几个方面进行策略探索来提高数概念学习的有效性。

  • 标签: 情境创设   低段中重度智障儿童  数前概念  策略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纵隔肿瘤患者来说,研究经剑下胸腔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124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18年12月到2021年6月期间。采用红蓝球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62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经剑下胸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较佳,术中出血量、在院治疗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传统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值〈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值〈0.05。结论 将经剑下胸腔镜手术治疗运用到纵隔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以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率,降低疼痛感,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剑突下胸腔镜手术 前纵隔肿瘤 治疗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对比分析成人及青少年上颌拔牙强支抗内收后上切牙牙根外吸收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成人及青少年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CT影像数据,测量上切牙切缘内收量、内收角度、压低量及牙根吸收量与吸收率。结果前牙内收后,中切牙根吸收量成人(1.47±0.72) mm,较青少年(1.16±0.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侧切牙根吸收量成人(1.68±0.78) mm,虽然较青少年(1.49±0.74) 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同组患者不同牙位相比,成人侧切牙根吸收量(1.68±0.78) mm较中切牙(1.47±0.72) mm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青少年侧切牙牙根吸收量(1.49±0.74) mm同样高于中切牙(1.16±0.45) mm,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表明,牙根吸收量与年龄及牙位的相关性分别为0.168(P=0.010)和0.195(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牙根吸收率与年龄及牙位的相关性分别为0.217(P=0.001)和0.238(P<0.001),差异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根吸收部位进行分析发现中、重度根吸收多发生于根尖1/3的腭侧及远中。结论上颌拔牙强支抗内收后,成人牙根外吸收发生的风险及量高于青少年,侧切牙高于中切牙。

  • 标签: 成人 青少年 上颌前突 切牙 牙根外吸收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直肠切除术后早期小肠梗阻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324例患者中27例(8.3%)出现术后早期小肠梗阻,2例行手术治疗后缓解,无临床死亡病例。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延长、回肠造口、开放手术是直肠切除术后早期小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上颌畸形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3名上颌畸形患者,分为对比组(26名)和治疗组(27名)。对比组行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行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结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口腔软组织指标较对比组有显著优势;治疗组口腔标较对比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 上颌前突畸形 治疗效果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直肠切综合症的生物反馈训练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拟接受术前放化疗、直肠切除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拙上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用固态肛门直肠高分辨测压设备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评价患者直肠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和直肠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神经反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治疗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院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7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验时间为2020.2—2021.1,用完全抽样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实施院急救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抢救成功率、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94.29%)相较于常规组的(77.14%)要高(P

  • 标签: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院急救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 到达现场后, 立刻对患者采取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 对比患者不同时间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以及临床疗效评分。结果:患者在静脉药物推注完毕时以及到达医院时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临床疗效评分均显著低于到达现场时(P

  • 标签: 重度支气管哮喘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心率 呼吸频率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窄带成像+放大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近年来(2021.6-2022.5)期间在黔江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需要行肠镜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患者采取窄带成像+放大肠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在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以pit分型判断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析可见,窄带成像+放大肠镜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在不同的检验方式下对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对比可见,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病变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用窄带成像+放大肠镜检查则能够帮助临床明确患者病型及癌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病理检查对比并无明显差异,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病变诊疗提供可靠检查依据。

  • 标签: 窄带成像 放大肠镜 早期 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位置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直肠切除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对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原发肿瘤位置分为低位组和非低位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切除综合征发生情况等,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低位组术后切除综合征比例明显高于非低位组,在术后1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3月,6月,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术后低位切除综合征在随访1年后明显减少。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后切除综合征明显高于非低位直肠癌,但在术后1年逐步缓解。

  • 标签: 直肠癌 低位 前切除综合征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螺旋CT研究下颌合并上颌后缩患者双颌手术前后上气道的三维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双颌手术的下颌合并上颌后缩患者资料。手术方式为LeFort Ⅰ型截骨术+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以下齿槽座点矢状向后退距离为依据,分为A组(>5 mm)和B组(≤5 mm)。收集2组患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术后6~12个月的螺旋CT数据并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分别测量各时期上气道各平面的截面积、矢状径及各段容积等指标,定量评价双颌手术对2组患者上气道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同组患者各时间点上气道测量指标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标准α矫正为0.017);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A、B组间上气道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其中A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1.2 ± 2.3)岁;B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23.6±2.4)岁。(1)舌咽上界平面的截面积及矢状径、舌咽容积和上气道总容积:A组在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术后6~12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17); B组在术后1个月显著减小(均P<0.017),术后6~12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17);2组间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舌咽长度及上气道总长度:与术前相比,A组在术后1个月、6~12个月均显著增大(均P<0.017);B组在术后1个月、6~12个月均无显著改变(均P>0.017);2组间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颌合并上颌后缩患者双颌手术后会造成舌咽容积及上气道总容积减小,下颌骨后退≤5 mm者术后6~12个月有较大可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下颌骨后退>5 mm者术后6~12个月不能恢复至术前水平。

  • 标签: 颌面畸形 正颌外科学 下颌前突 上颌后缩 上气道 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