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陈独秀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文科学长时,钱玄同已执教于北大。他们因《新青年》而相识相交,后又都是《新青年》同人。钱玄同自称是《亲斤青年》的“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其实,就《新青年》所“揭橥”的文学革命,陈独秀可谓主将,而钱玄同则是奋勇直前的急先锋。

  • 标签: 钱玄同 陈独秀 《新青年》同人 大学校长 文学革命 蔡元培
  • 简介:钱玄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猛将,在中国思想史上有一定地位,在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也是不容抹煞的。他始终坚守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 标签: 钱玄同 “名” “字” “号” 生平事迹 中国
  • 简介:钱玄同(1887~1939),浙江吴兴人,自小受封建文化教育,其父对他属望殷切,功课督促很严,希望他科举成名。但是,钱玄同受到章太炎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能成为著名的文字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与章太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一、章门受业章太炎生于浙江余杭县,6岁始读“小学”(文字学)、经学和史学,23岁入杭州沽经精舍书院,师从俞樾学习文字学和经学达7年之久,崇信古文经学。自幼受外祖父朱有虔爱国主义启蒙教育,自称19、20岁时读《明季稗史》,“排满思想始盛”。1894年甲午中日战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帝反清运动中,参加强学会,参与《时务报》撰稿;

  • 标签: 章太炎 袁世凯 文字学 白话文 “九一八”事变 《民报》
  • 简介: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曾经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五四时期极端反传统的一个典型。本文试从汉字改革史的角度,结合当时的环境重新进行分析,以给它一个公允的评价。

  • 标签: 钱玄同 反传统 重评 典型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时期
  • 简介:钱玄同(1887-1939),名夏,以字行,晚复名夏;少字德潜,改掇献;号疑古,晚号逸谷,一署逸叟,浙江吴兴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从事国语运动20年,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参加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从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白话文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在这场运动中,人们多知道胡适和陈独秀的作用,却不知钱玄同在《新青年》的《通信》和《随感录》上发

  • 标签: 国语罗马字 语言文字 晚清白话文运动 汉字革命 黎锦熙 《新青年》
  • 简介:1923年,钱玄同提出六经与孔子无涉,六经之配成当在战国之末的观点,并对六经的性质做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后很长时间里,钱玄同与顾颉刚、傅斯年、胡适等学者,或通过私人间的书信、或通过公开发表文章的形式,对《春秋》一书的性质有过多次讨论。这些讨论反映了钱玄同对《春秋》性质认识的变化过程。

  • 标签: 钱玄同 《春秋》 顾颉刚 傅斯年 胡适
  • 简介:五四运动后至北伐前夕,教育界风潮不断,其中1920年北高师校长风潮的影响较大,除牵动陈宝泉、陶孟和、蒋梦麟等教育界名流,更涉及北大、北高师乃至江苏省教育会。关于此次风潮,作为近距离观察者的钱玄同在致周作人的信函中透露了重要信息,本文对该函的解读为考察风潮背后的因素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由此得以管窥教育界相关各方包括江苏省教育会、章门弟子及马叙伦等人与此次风潮的微妙关系,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校长风潮大抵与大学的办学模式、人事关系、政局变动以及社会整体变迁等因素相关。

  • 标签: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陈宝泉 陶孟和 江苏省教育会 章门弟子 马叙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