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分析123例GIST的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123例GIST中,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3岁。肿瘤发生于胃78例、小肠32例、食管3例、食管胃交界处4例、肠系膜6例。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危险GIST分别为2例、8例、46例、57例。免疫组化106例CD117(+),82例CD34(+),26例SMA灶(+),2例desmin(+),6例S-100(+),71例DOG1(+)。结论胃肠道间质多发生于中老年人,DOG1、CD117和CD34联合检测可提高GIST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GIST)是消化系统一类特殊的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部位为胃肠,极少数发生在胃肠以外。肿瘤主要细胞有两类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束状排列。病理诊断危险性高的病例,肿瘤常出现出血坏死,部分病例可出现囊性变。免疫组化检查在该病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KIT(CD117),及DOG-1.病理医生在诊断这类肿瘤时要求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性诊断,并合理进行肿瘤危险度评判,以引导临床更好地治疗。

  • 标签: 小肠 GIST 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CD117,DOG-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影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中的应用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胃肠道间质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影像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相比,患者的CT影像检查的符合率为93.1%,漏诊率为5.2%,病变误诊率为1.7%;此外,患者的病灶主要在胃部、空肠、直肠、食管及肠系膜等部位。经CT影像检查,37例为恶性病变,17例为良性病变;肿瘤主要骑跨胃肠道壁内外或向胃肠道腔内外生长。结论通过对胃肠道间质患者展开CT影像检查,可准确诊断出病情,且与术后病理检查存在比较高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影像检查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开腹手术对胃肠间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间质患者手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4.26%)显著少于对照组(27.66%),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肠间质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的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进行手术切除(R0)的49例胃肠间质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5例,开腹手术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安全可行,且远期预后良好。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肠道间质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观察分析间质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间质恶性15例、良性7例、交界性8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剂造影 CT扫描 影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简称EUS)联合腹腔镜的应用在治疗胃间质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因胃间质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110例,其中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术中所有患者均在胃镜和EUS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间质切除术。术后长期进行随访(2~24个月),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的病灶转移或复发。结果全部手术成功,整体行腹腔镜时间为60~110min,平均时间为83.5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为30~80ml,平均出血量为66.2ml。2例术中转为开腹。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7~35h,平均恢复时间28h,住院时间4~8d,平均住院时间6d.其中交界性肿瘤20例,良性单发性肿瘤90例。胃间质105例,神经鞘1例,平滑肌瘤4例。术后病理检查肿瘤均为阴性。体直径(3.2±2.4)cm。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2~24个月,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胃镜、超声内镜联合腹腔镜的应用在治疗胃间质中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可在术前提前发现病变位置,初步判定危险度、胃间质的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在术中经过胃镜和EUS的辅助定位,行腹腔镜胃间质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具有良好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间质患者应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并给予手术治疗的胃间质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胃楔形切除术实施救治,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实施救治。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处理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在院诊治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频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间质患者应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相较于常规开腹胃楔形切除术,临床治疗结果显著,术后对患者的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降低,临床诊治安全性更高,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显著提升。

  • 标签: 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 开腹胃楔形切除术 胃间质瘤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4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经治疗好转10例,无效4例。结论慢性间质性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根治,其次是改善病情,延长生存期,减轻痛苦。

  • 标签: 慢性间质性肾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必须首先控制和纠正呼吸功能衰竭,本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尚好,而且应该早期、大量和长期地运用。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相比较普通人,肺间质纤维化者存在更高的肺癌患病率,大约为9.8%至38.0%,在分析肺纤维化者中不但能够将高表达的癌标志物检出,也可将异常表达的标志基因检出。依据影像学表现能够准确判断肺间质性疾病,有利于早期肺癌的判断,充分了解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CT表现,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肺间质性疾病 肺癌 CT表现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组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与脑膜病理分级及周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中β-cat的表达及在不同脑膜分级中的表达;头颅MRI评估周水肿的程度。结果①β-cat在脑膜与正常蛛网膜组织中表达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正常蛛网膜组织β-cat表达强度高于脑膜组织。②β-cat蛋白表达程度与脑膜级数呈负相关。Ⅰ、Ⅱ、Ⅲ级脑膜组织之间β-cat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β-cat的表达情况差异无显著性。④β-cat蛋白表达程度与周水肿级别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β-cat可能与脑膜周水肿的形成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及护理,肺功能情况改善明显,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37例,死亡3例。结论做好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段流量、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放射学检查为肺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HRCT有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蜂窝肺等影像学改变,肺功能示弥散功能下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受损。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作胸部CT、肺功能等检测,可早期检出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肺部疾病进一步恶化,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关键。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肺高分辨CT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在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住我科的15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在生活、心理、病情观察、呼吸功能锻炼、药物护理等方面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缓解出院,2例患者最终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在住院期间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进行精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我科2008~2010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常规化学室间质评(EQA)的成绩,探讨稳定和提高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因素,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的9次EQA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变异指数得分(VIS)和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OMRVIS)表示。结果3年内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常规生化EQA活动成绩均为优秀,年平均VIS均<80%,3年优秀率分别为80%、100%和100%,OMRVIS从56下降至32。结论通过参加EQA,发现不足,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常规化学 变异指数得分 变异指数移动总均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动脉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动脉手术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手术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护理方法和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动脉瘤 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