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联合碳酸治疗躁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0例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的基础上分别合并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用BRMS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组与组治疗躁狂状均有显著性改善,有效率分别是93.3%和90%,疗效相当。药物不良反应组显著少于组。结论合并碳酸治疗躁狂安全有效,依从性好。

  • 标签: 阿立哌唑氯氮平碳酸锂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对照研究。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入院的患者9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躁狂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合并碳酸合并碳酸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2013年6月~2016年I0月入院的躁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合并碳酸合并碳酸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周末B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末BRMS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末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段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合并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疗效好,安全性好,起效较慢。

  • 标签: 阿立哌唑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碳酸合并治疗躁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接收躁狂疾病患者3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行临床碳酸联合治疗;并将同期接收另一组躁狂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行临床碳酸疗法,判定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躁狂疾病患者治疗好转率(94.3%)和对照组(77.1%)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治疗躁狂患者期间联合使用碳酸药物作用突出,值得应用。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躁狂患者应用联合碳酸治疗,探讨此方法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躁狂患者,按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治疗,联合组在前组基础上加用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神经病量表(The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A)、躁狂量表(Bech-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MS)的评分情况,并对比。结果:经治疗后,两组BPRA评分、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阿立哌唑 碳酸锂 简明神经病评分 躁狂量表
  • 简介:目的:分析碳酸合并治疗躁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躁狂疾病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行临床碳酸联合治疗;并将同期接收另一组躁狂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行临床碳酸疗法,判定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躁狂疾病患者治疗好转率(94.3%)和对照组(77.1%)相比,差异性鲜明(P〈0.05)。结论:临床治疗躁狂患者期间联合使用碳酸药物作用突出,值得应用。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碳酸合并治疗急性躁狂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躁狂患者50例,对其进行8周联用药碳酸合并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BRMS评定结果显示第2周为(19±7.8),第4周(11±4.1),第6周(5±2.9),第8周(2±1.9).治疗前后两组长数据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显效率达到86.00%;其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轻度恶心、头痛、失眠、焦虑等.结论:碳酸合并联合治疗急性躁狂,可以明显的改善其病症状,疗效显著.

  • 标签: 碳酸锂 阿立哌唑 急性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躁狂应用碳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30例急性躁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参照组给予碳酸联合治疗,对实验组给予碳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d末、14末BRMS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28d末、56d末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躁狂应用碳酸联合治疗,不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碳酸锂 阿立哌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躁狂的临床用药模式。方法 选择90例已确诊急性躁狂病患,均给予碳酸治疗;将其中45例归为观察组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及认知能力差异。结果 用药2周及6周时观察组BRMS评分分别为(23.88±2.31)分及(20.47±1.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束时观察组WAIS-RC评分中语言智力、操作智力、总体智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联合用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提升认知水平,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躁狂症 BRMS评分 认知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狂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收治的70例狂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本院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合并碳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狂躁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研究 狂躁症 齐拉西酮 碳酸锂 氯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躁狂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碳酸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狂躁患者使用碳酸治疗,观察组使用碳酸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患者副反应评分从治疗后1周开始即表现出差异,直至治疗2个月后,其组间差异明显。结论碳酸联合治疗躁狂的疗效及安全性更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碳酸锂 氯氮平 躁狂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齐拉西酮,合并碳酸治疗躁狂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64例躁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齐拉西酮与碳酸对患者展开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碳酸对患者展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精神病量表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好,(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也略高于对照组。结论 同联合碳酸的治疗方式相比,齐拉西酮与碳酸的联用能够在保证药物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保证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应用效果 齐拉西酮 氯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碳酸与奥治疗躁狂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躁狂患者69例,将其分为两组,碳酸组采用碳酸治疗,奥组采用奥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2、6周,两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第1、2周,奥组BRMS评分低于碳酸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6周后,两组BRMS评分下降程度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奥治疗躁狂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碳酸锂 奥氮平 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联合碳酸治疗急性躁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躁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联合碳酸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联合碳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联合碳酸治疗急性躁狂,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氯氮平 碳酸锂 急性躁狂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患者接受利培酮与联合碳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对60例躁狂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两组,使用碳酸进行治疗,分别合并利培酮或进行治疗,共治疗八周,对比两组的躁狂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接受至后,对比BRMS评分,治疗后的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可是组件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式都能够治疗躁狂,两种治疗没有优劣差异性,BRMS减分情况来看,治疗1周时的组比利培酮组要更加明显,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合并碳酸治疗躁狂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躁狂症 利培酮 氯氮平 碳酸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