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操作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课程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感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但是,由于教师对动手操作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的动手操作是为了操作而操作,失去了操作本身的意义。"动手操作"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如果能在时机的选择、学生的需要等方面把握好,

  • 标签: 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的能力 落点 自主活动 课程标准
  • 简介:在信息同源的情况下确立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同时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赢得主动,成为报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寻找和经营好新闻的“第二落点”成为国内大多报纸比较认可的办法之一。

  • 标签: 报纸 新闻 第二落点
  • 简介:针对弹丸落点声定位方法受环境及天气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振动信号探测的定位方法。利用高精度地振动传感器构建五元十字阵列,采集地面炸点产生的地振动信号,并根据时延估计量确定其方位角。近场试验表明,振动探测方法能够实现目标定向,且具有较高精度。

  • 标签: 地振动信号 弹丸落点 时延估计
  • 简介:<正>1.关注"起点",铺垫新知。①关注生活起点,巧设情境。在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生活起点设计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情境,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场景,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关注认知起点,整合经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有效的问题整合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 标签: 英语课堂提问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英语课堂 小学生学习 英语语篇 思考性
  • 简介:利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气象局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50a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2d,雷暴日数变化气候趋势系数为-0.06.乌审旗3月开始出现雷暴,7月达到最高值,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雷暴发生,雷暴平均初日为4月29日,平均终日为9月25日.在80%的保证率下雷暴初日为4月9日,终日为10月8日.乌审旗雷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次之,上午最少.雷暴出现的最多方位是西北和正西方向.

  • 标签: 毛乌素 乌审旗 雷暴 活动特征
  • 简介:2013年大气探测研究所基于试验和理论研究,紧密围绕闪电监测、雷电物理过程的观测和研究、雷暴中闪电活动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新申请批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973计划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过程、动力、微物理和成灾机理”1项课题和2项专题的支持;发表论文16篇,其中10篇被SCI/EI收录;申请国际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闪电监测
  • 简介:为了探求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时的地闪强度特征,利用浙江省电力部门闪电定位系统的2005--2011年地闪数据和输电线雷击跳闸事故资料,绘制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和强度分布图,分析了浙江省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分布特征。依据地闪和雷击跳闸事故时间和地点一致的原则,并结合气象部门的天气状况记录,筛选出8个典型个例和98个雷击跳闸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地形过渡带是地闪密集区,浙江省负闪强度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特征。在引发输电线跳闸的地闪中,强度在0—100kA之间的地闪占91.8%;强度介于10~50kA之间,占总地闪的69.4%。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分析,随着输电线电压等级越高,绕击跳闸的比例越大,而引发输电线雷击跳闸的地闪强度越小。

  • 标签: 地闪 雷击跳闸事故 地闪密度 地闪强度 反击 绕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