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尿激酶(UK)静脉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首次发生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5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PCI组)29例,接受UK静脉治疗(UK组)29例,两组均于发病6h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管(IRA)再通率,院内再梗塞、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和病死率,以及两周后超声心动图结果(LVEF)。结果急诊PCI组IRA再通率明显高于UK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再梗塞、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及病死率,比率明显低于UK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UK组两周后LVE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提高IRA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优于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以及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51例的干预组、51例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护理对策。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恢复效果等。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常规组的缩短(P<0.05)。结论护理对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溶栓治疗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链激酶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冠脉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d后胸痛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血尿、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冠脉再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的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名静脉注射100-120万U剂量的尿激酶静脉进行紧急治疗,分别观察患者在静脉输入的一天、两周和三个月后的临床表现。结果30名患者中,一天之内治愈的有5人,两周内治愈的人数为8人,三个月内治愈的有10人,24小时内脑出血的有1人,两天内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有2人。结论尿激酶静脉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比较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静脉联合治疗,观察组动静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静脉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患者使用动静脉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可推广运用.关键词动静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临床效果Arterio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rteriovenoustheclinicaleffectofcombined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inMay2013-May2014totreat70cases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Controltheimplementationofjoint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observaGtiongroupjointarterio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comparingtwogroupsoftherapeuticeffect.Resultsintra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ofthecontrolgrouppatientstreatmenteffectivenes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observationgroup,thedifferencebetween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Gsionfor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usingjointarteriovenousthrombolysistherapyeffectisexact,haveimportantsignificanceforimprovingtheprogGnosisoKfepyawtioerndtss,useofwhichcanbepromoted.arteriovenousthrombolysis;Treatment;Acut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effect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根据意愿分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共27例,愿意进行动脉介入治疗者为实验组,共29例,观察两组患者病死率、治疗后复发率、治愈率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病死率、治疗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讨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复发率,治愈率高,还可以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

  • 标签: 常规药物治疗 动脉介入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探讨介入联合取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8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留置导管微量泵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联合取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 溶栓介入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足背静脉 加压溶栓 肢深静脉 血栓
  • 简介:(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与分析心血管科应用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100例于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心血管护理(术前检查、准备、用药等),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等。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治疗效果、护理舒适度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明显低于实验组。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科应用介入治疗的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常规护理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血管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效果,为破裂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探寻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介入治疗150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6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最后一例患者发生在最后1枚弹簧圈脱落之时。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后经DSA复查,5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结论对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破裂 血管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2月到2015年之间在我院进行救治的80例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静脉治疗。按照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划分,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的为对照组,而发病时间在六小时以内的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的有28例,再通率为70%,有1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而观察组治疗成功的患者有38例,再通率达95%,有2例患者没有实现再通,对照组的再通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再通率,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取及早行使静脉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再通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面推广和利用。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4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治疗的护理。方法应用流程,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观察前、后病情变化,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所有病例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无一例死亡,平均住院26d,有效率8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护士的紧密配合对的观察和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绝对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吸氧,连续心电监护,给予硝酸酯、抗凝剂、转换酶抑制剂、极化液及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对比经治疗后其再通率及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尿激酶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为68.33%,常规治疗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2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AMI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宜早期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尿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14例)/腘静脉(22例)穿刺置入导管至静脉血栓中,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及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经CDT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01±2.23)cm、(1.13±1.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8±1.81)cm、(1.24±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3.36±4.18及4.64±2.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8,P〈0.01),静脉通畅率为(62.97±19.50)%,完成随访30例,失访6例,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6~48个月,5例再发血栓,1例重度PTS(无溃疡),3例中度PTS,3例轻度PTS,总PTS发生率23%,其余病例无复发DVT及PTS。结论亚急性DVT患者部分可采用CDT取得理想的疗效,减少PTS的发生。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亚急性 导管溶栓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