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选取单纯静脉治疗血管介入治疗疗效。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0月,选取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血管介入治疗归入介入组,单纯静脉治疗归入组。结果:介入组疗效高于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方案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更佳。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单纯静脉溶栓 桥接血管内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 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共60例,按照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接受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静脉治疗血管介入治疗后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丁苯酞氯化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联合血管介入疗法在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74例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做平均分组后,实验组患者接受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评估治疗方法的疗效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浆黏度、高切黏度与低切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预后情况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具有可行性,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疗效更满意,并且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内介入 预后 血流变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接受 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 125 例,实施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 75 岁、治疗后即刻 NIHSS 评分 >10 分、入院时 ASPECTS 评分 <9 分、高血压病、房颤史为导致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需加强高风险 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病情监测,预防不良预后发生。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溶栓 介入治疗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研究时段2016年1月-2018年11月,抽取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100例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的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0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即用mRs量表对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并以mRs评分结果作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mRs评分低于2分,预后良好组,46例)、对照组(mRs评分为3-6分,预后不良组,54例),用Logistic分析影响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病前NIHSS评分、发病前1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治疗前ASPECTS评分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NIHSS、脑实质出血率、24h颅内出血转化率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年龄、治疗前ASPECTS评分、治疗后即刻NIHSS为影响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结论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即刻NIHSS评分越高,对静脉联合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效果影响就较大;而如患者治疗前ASPECTS评分越高,则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 标签: 影响 急性中重症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介入 预后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IVT)后桥血管治疗(EVT)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IVTEVT治疗的20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EVT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与非替罗非班组(123例),将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根据是否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分为支架植入组(52例)与非支架植入组(28例)。分别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 h、2~3 d及90 d颅内出血(ICH)或术后3~90 d新发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与非替罗非班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男性、串联闭塞、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者占比较高,心房颤动者占比较低,手术时间较长,脑卒中类型的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与非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24 h ICH发生率、术后2~3 d ICH发生率、术后90 d 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以及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非支架植入组比较,支架植入组患者串联闭塞、球囊扩张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组与非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术后3~90 d新发ICH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支架植入组比较,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后24 h、2~3 d及90 d ICH发生率,致死性ICH发生率,术后90 d死亡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接受IVT后桥EVT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总体是安全的,但如果术中再行急诊支架植入术则会导致ICH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

  • 标签: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替罗非班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静脉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介入治疗治疗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P<0.05。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介入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炎性反应,明显优于静脉治疗

  • 标签: 介入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TREVO支架取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颈内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单纯静脉组,29例)和观察组(静脉TREVO支架取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及颅内出血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院NIHSS评分为(9.50±2.18)分,低于对照组的(11.14±3.07)分,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9%(20/22),90 d mRS评分低分者(0~2分)占36.4%(8/22),均高于对照组的20.7%(6/29)和10.3%(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10.3%,3/29)与观察组(36.4%,8/2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支架取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 脑梗死 颈内动脉T型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配合血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组,好转23例,再通治疗后残存严重狭窄(狭窄率大于7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例,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血管治疗组)。通过NIHSS评分、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在NIHSS评分、mRs评分方面血管治疗组均优于静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采用静脉配合血管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静脉溶栓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血管血栓切除与血栓切除治疗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血管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EVT)治疗的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静脉治疗标准。根据是否接受静脉治疗分为直接EVT(direct EVT, DEVT)组和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发生率以及临床转归。在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临床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0~2分)。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74例颈内动脉终末段闭塞患者,其中直接血栓切除组40例,血栓切除组34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VT组发病至接受影像学检查时间显著长于组(P=0.005),但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成功血管再通率、sICH发生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和病死率与组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1.0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7~1.118;P=0.027)、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高(OR 1.160,95% CI 1.049~1.283;P=0.004)以及sICH(OR 13.032,95%CI 1.387~122.457;P=0.025)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结论对于颈内动脉末端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DEVT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治疗相当。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血栓切除术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静脉血管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 静脉溶栓 桥接血管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动脉取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动脉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动脉取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动脉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神经介入术联合静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8月-2020年8月为时间节点,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静脉治疗,观察组40例基于此,联合DSA下神经介入治疗,就两组血管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7.50%)较对照组(70.00%)高(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DSA下神经介入术与静脉相联合的方法来治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静脉溶栓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溶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 标签: 介入导管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采用单纯静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7月期间78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治疗,对照组病患给予单纯静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4h后神经(NIHSS)功能评分下降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w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治疗,能够降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且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单纯静脉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单纯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黏液瘤作为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由肿瘤或肿瘤表面血栓引起栓塞,黏液瘤所致脑梗死的治疗目前仍是一个临床和技术挑战。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1例61岁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男性患者,NIHSS评分16分,发病1 h后接受静脉动脉取,取出栓子病理提示黏液瘤,术后没有颅内出血,进一步检查发现了左心房肿瘤,3周后手术切除心脏肿瘤,病理报告为心房黏液瘤。在术后1个月的随访中,患者NIHSS评分为1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术后未再出现栓塞发作。推测对心房黏液瘤所致脑梗死进行静脉动脉取是安全有效的,而尽早的心房黏液瘤切除能有效避免脑梗死复发。

  • 标签: 卒中 心房黏液瘤 动脉取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