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静脉输液规范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静脉输液规范管理,降低了静脉输液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实施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风险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所起到的积极临床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上远高于对照组,在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远低于对照组,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静脉输液治疗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小组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及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的88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0例,观察组建立静脉输液小组用于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投诉率及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投诉率及纠纷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小组用于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小组 护理风险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静脉治疗专业小组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当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 住院部的输液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成立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对于静脉专业治疗小组通过质量指标监控之后三年间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对于三年间药物错误、药物渗出、静脉炎和输液反应等发生率进行比较,三年表现为逐年递减的趋势,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静脉专业治疗小组应用在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当中可以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对于促进静脉治疗工作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小组 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小组在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在2019年全年接诊的患者中择取1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于2019年初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和小组成立前后输液工具使用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输液并发症(包括输液外渗、静脉炎以及穿刺点发红)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小组成立后留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高而头皮针使用率相较小组成立前更低(P<0.05),其他输液工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成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对降低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医院输液工具使用率作用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治疗小组 护士静脉输液规范培训 作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 静脉输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建立对静疗工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静疗护理病例数共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0)和对比组(n=30),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6%,对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6%,治疗组显著低于对比组,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对比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70%,治疗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静脉输液治疗 静疗工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疗小组在保障静脉输液安全方面的作用。方法:抽取 2019年 1月 ~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的 108例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 54例)和实验组( 54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静疗小组护理。对比两组疗效安全。结果:实验组液体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期间通过静疗小组护理,能够减少液体外渗和静脉炎等情况,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性。

  • 标签: 静疗小组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浅析在本科室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之间未成立静脉输液安全小组,对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分析,在2017年7月~2019年1月之间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对比成立小组前后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后,发生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降低,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输液安全 治疗安全小组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综合医院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收的100例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此次评估对象(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以2019年12月为中心,以前(50例)未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以后(50例)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结果:实施后静脉输液工具选择、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前,P

  • 标签: 综合医院 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静脉输液中静疗质控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文中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往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9月的患儿提供常规护理,设为参照组,而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儿提供静疗质控小组模式,设定为研究组,各50例。观察对比各指标。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以研究组更高,分别占96.00%、98.00%,非计划拔管率占6.00%,并且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和参照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通过静疗质控小组模式干预后降低了非计划拔针率,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并延长了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静疗质控小组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实施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的价值。方法:借助回顾性方式,研究时段2019.1-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静脉输液200例患者,2019.1-6月内100例设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静脉输液治疗,2019.7-12月内100例设为观察组,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的指导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工作,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穿刺操作技能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管堵塞、皮肤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显著较10.0%的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建议采纳以静脉治疗专业小组为主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减少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静脉治疗专业小组 医院 静脉输液 持续质量改进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对于骨科病房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提升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接收的60例骨科病房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入选时间均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作为此次评估对象,以2021年10月为中心,以前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以后实施静脉治疗质控小组管理方案,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0例,分析两组管理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情况优于对照组,此时P

  • 标签: 骨科病房 输液安全管理 静脉治疗质控小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对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25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专业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成立多学科专业小组,可规范与提高静脉输液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静脉输液 多学科专业小组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摸球法分成对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各自给予的为常规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组间评比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考核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相比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且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输液护理小组的应用可进一步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心理状况,保证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全面性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静脉输液护理小组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在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门诊输液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各分为研究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本次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均是本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时间段内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在本院成立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其中给予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静脉治疗质控小组进行治疗,分析研究组患者和传统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的高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液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满意度显著的高于传统组患者,研究组和传统组之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对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一次穿刺不成功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实行。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静脉治疗质控 安全管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