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重点;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相关的术前准备,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症,有利于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成形和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6例病人均在术前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血管造影,植入自膨式支架,术后行神经专科及颈动脉超声随访.结果成功植入自膨式支架16个,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现神经系统损害,颈动脉超声检查示靶血管开通且无明显狭窄.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能安全有效地解除颈动脉狭窄,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意外 支架
  • 简介:摘要总结36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前准备,术后重视患者体位与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加强颅内高灌注症状、低血压等的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以保证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植入后,其中2例出现高血压,2例颅内高压,8例现低心率及低血压表现,1例出现脑梗,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3-10天出院。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护理 血管痉挛 脑缺血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 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AS组和CEA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年龄(t=0.098,P=0.023)、饮酒情况(χ2=8.055,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A组合并不稳定斑块较多(χ2=4.392,P=0.038),CAS组合并较多双侧病变(χ2=9.673,P=0.038)。围手术期,CEA组应用甘露醇较多(χ2=78.614,P<0.001),CEA组切口/穿刺点并发症(χ2=5.158,P=0.035)、肺部感染(χ2=6.355,P=0.013)、脑过度灌注综合征(χ2=5.158,P=0.035)、颅外神经损伤(χ2=23.760,P<0.001)均多于CAS组,CAS组急性肾衰竭(χ2=10.393,P=0.001)较多。术后两组存活率及侧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S组中位生存时间53.195个月(95%CI:52.040~54.350),CEA组中位生存时间54.492个月(95%CI:53.790~55.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CEA组含有更多的不稳定斑块病变,却有更低的围手术期卒中率,支持不稳定斑块患者应倾向于内膜剥脱治疗。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风险CEA组高于CAS组,CAS在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伤口局部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CEA。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围手术的护理策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行颈动脉支架植入,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3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期护理支持,分析临床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为 73.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并发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总发生率较低,为 6.8%( 1/15),低于对照组的 20.0%( 3/15),涉及到脑血管痉挛、皮下淤血、低血压心率慢等。结论:采用围期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为颈动脉支架植入的患者提供治疗帮助,其病情改善成果好,在并发症的控制上更让人放心,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 护理经验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造成死亡的重要病因,其中缺血性卒中占43.7%~80.5%,20%~30%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1,所以,颈动脉狭窄必须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有研究证实,在有效性、安全性、成本上而言,颈动脉支架成形(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无明显差异,而对于高龄患者而言,CAS的适用程度和近期获益有明显优势2。CAS微创、安全、疗效直观等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放射介入中心收治85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实施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效果明显,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脑血流灌注显像法进行术前与术后的检测。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与后动脉供血区域脑血流灌注量比术前脑血流灌注量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能够增加患者脑血流灌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评价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报告
  • 简介:患者男,77岁,阵发性头晕1个月,确诊左侧颈动脉狭窄2天;既往心房颤动史3年,自行口服华法林(每日2.5mg)。左侧颈动脉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颅脑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 标签: 并发症 血肿 支架 颈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而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由管床责任护士负责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管床责任护士常规护理,同时由介入护士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睡眠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住院期间直到出院后3个月患者依从性,出院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颈动脉植入的成功率,促进康复。

  • 标签: 个性化心理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普勒超声斑块回声特征与颈动脉支架植入(CAS)围期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CAS的3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回声斑块组(n=50)、混合回声斑块组(n=79)和强回声斑块组(n=187)。比较三组的基本资料和围期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S围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低回声斑块组、混合回声斑块组和强回声斑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合并疾病、双侧病变、手术左右侧、支架类型和后扩张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合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0% 比39.2% 比 29.4%,χ2=12.551,P=0.002);三组患者围期死亡、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和支架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CAS围期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5/50)、3.8%(3/79)和1.1%(2/18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5,P=0.006),其中低回声斑块组与强回声斑块组围期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回声斑块是CAS围期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6,95%CI:2.078~75.971,P=0.006)。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多合并低回声斑块,颈动脉超声提示低回声斑块的患者行CAS围期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同时低回声斑块是CAS围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斑块回声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缺血性卒中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112例,其中心肌梗死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阐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术前、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 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根据手术的方式、特点及术前的准备、中的配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586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中密切配合,提高手术质量及术后的观查护理等。结果585例病人顺利通过手术,术后安全出院。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开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均寿命的越来越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脑血管病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使得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此脑血管支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支架植入后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成为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脑血管支架植入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模式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医疗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行为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以及心率、血压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43.22±3.73)分、(34.71±7.62)分、(63.22±3.73)次/min、(111.24±8.53)mmHg和(73.43±7.62)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2±4.12)分、(37.92±6.91)分、(81.98±4.14)次/min、(130.43±32.21)mmHg和(78.52±5.5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模式可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心理学,医学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假体和植入物 焦虑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