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进一步探究和分析老年 2 糖尿病慢性并发发病时间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本次实验随机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收治的 140 例 2 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 SPSS20.0 统计学软件细致分析了 140 例 2 糖尿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在随访 140 例老年 2 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发病时间为,第一年的生存率为 72.86% ( 102/140 ),第二年的生存率为 62.86 ( 88/140 ),第四年生存率为 49.28% ( 29/140 ),第五年的生存率为 18.57% ( 26/140 ),第六年的生存率为 11.43% ( 16/140 ),( 5.42±2.31 )年为平均生存时间;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老年 2 糖尿病不仅关系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还关系到糖尿病肾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血管病变( P<0.05 );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同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息息相关( P<0.05 )。 结论 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和加剧,糖尿病慢性并发风险不断升级,结果发现,患者病程和血糖水平是加剧 2 糖尿病慢性并发的关键影响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临床危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发2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初发的早发T2DM患者代谢指标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3 628例T2DM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40岁,n=768)和晚发组(≥40岁,n=2 860)。早发组平均年龄(41±11)岁,其中男性546例(71.1%),晚发组平均年龄(63±10)岁,其中男性1 690例(59.1%)。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数据,包括病程、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等。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²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利用相加交互作用模型分析早发T2DM与病程的交互作用,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发T2DM患者并发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初发的T2DM患者(病程<1年),比较早发及晚发组代谢指标转归情况。结果相比于晚发组,早发组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更高,体质指数更大(均P<0.01)。早发组糖化血红蛋白更高(9.2%±2.1%比8.7%±2.2%,t=-4.454,P<0.0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更高 [38.8%(298/768)比29.4%(841/2 860),χ²=24.819,P<0.01]。微血管并发方面,早发T2DM与病程≥10年存在交互作用。校正年龄、病程、糖尿病家族史、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等因素,早发组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风险仍高于晚发组(比值比1.66,95%可信区间:1.01~2.71,P<0.05)。对于初发的T2DM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73 d,早发组较晚发组FPG下降更明显(ΔFPG早发组-ΔFPG晚发组=-0.62 mmol/L,95%可信区间:-1.18 mmol/L,-0.05 mmol/L)。结论早发T2DM患者代谢指标控制更差,合并糖尿病并发风险更高,应重视早发T2DM的早期干预。

  • 标签: 糖尿病,2型 早发 代谢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 2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9 年 4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 2 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组法分为对照组( n=30 )与观察组( n=30 ),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并发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小于治疗之前,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加明显。同时观察组的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引入饮食护理能有效控制 2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减少并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2 型糖尿病 饮食护理 血糖水平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大量输血是指一次输血量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到1.5倍,或1小时内输血大于1/2的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大于1.5ml/(kg.min)。因为大量输血的定义也不统一,一般指24h内成年人输注超过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自身血容量1~1.5倍或1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输血速度>1.5ml/kg/min也视为大量输血。

  • 标签: 大量输血 并发症 发热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综合护理在 2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降低并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2 糖尿病住院 患者 9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9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 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血糖水平及并发发生率 。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 FPG 、 2hPG 及 HbAlc 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护理后 FBG 、 2hPG 及 HbAlc 水平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并发发生率为 6.12%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0.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综合 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 2 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 标签: 综合 护理 2 型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TBI)是发生于头部的外伤,因脑组织的特殊生理功能,TBI的死亡率居全身其他部位外伤之首。因此,无论战时或平时对TBI的抢救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TBI后4种主要的难治性并发如低钠血症、硬膜下积液、间脑发作以及长期昏迷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以期通过立足于临床,将上述TBI难治性并发的治疗置于TBI患者临床管理的重要环节,探索合理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颅脑创伤 并发症 低钠血症 硬膜下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人参与健康教育对老年2糖尿病患者并发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2糖尿病患者,将64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32例实施家人参与健康教育。将两组的血糖水平、并发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组间比较干预后的血糖水平、并发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糖尿病患者实施家人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可促进血糖水平下降,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家人 健康教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的关系。方法选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糖尿病患者357例,定量CT测量内脏脂肪(VAT)和皮下脂肪(SAT)面积,同时检查患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情况。根据VAT的值以三分位数法分为3组:T1组(VAT<162.0 cm2)、T2组(162.0≤VAT<221.1 cm2)、T3组(VAT≥221.1 cm2)。结果T1组HbA1C水平高于T3组(P<0.05);T1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T2、T3组(P<0.05);T2、T3组男性比例、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24h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高于T1组(P<0.05);T3组空腹C肽(FCP)、改良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T1、T2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VAT、SAT与BMI、FCP、HOMA-IR呈正相关(P<0.01),VA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G、24h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呈正相关(P<0.05),与HbA1C、HDL-C、eGFR呈负相关(P<0.05),SAT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1),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年龄、BMI、收缩压、空腹血糖等因素后,VAT仍是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P=0.013)。结论VAT、SAT均与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相关,VAT可能是2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腹部脂肪面积 糖尿病,2型 糖尿病并发症 定量CT
  • 简介:摘要乳糜性及血性腹水、肝性胸水、少见病原菌感染的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心肌病、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肝硬化神经系统损伤等肝硬化少见并发,临床医生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或及时有效的诊治。现介绍上述肝硬化少见并发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 标签: 肝硬化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可影响到全身多器官功能。而肝硬化所致消化道损害临床上更为常见。肝硬化会导致胃肠动力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还会并发一系列胃肠道并发,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更应重视肝硬化相关胃肠道并发,做到早期监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控制肝硬化病情进展、减少晚期并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肝硬化 胃肠动力 门静脉高压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窥镜在计划生育手术并发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对临床治疗工作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中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案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的内窥镜诊断结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录入的61例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进行内窥镜检查后发现存在妊娠残留的状况,并且临床确诊率达到了100%,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疗后,采用内窥镜手术方案进行辅助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其余的患者分别包括人工流产后闭经、疤痕妊娠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病症均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内窥镜手术在应用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小,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手术创伤,也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后续的治疗工作,是保证患者计划生育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临床可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内窥镜 并发症 应用分析 计划生育手术
  • 简介:摘要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放射介入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产科情况包括剖宫产瘢痕妊娠、宫颈妊娠、严重产后出血等。但子宫动脉栓塞术存在一些并发,有些并发可导致女性丧失生育力,甚至致残、致死。本文根据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之分为3类,即术后24 h以内的并发、早发型并发和迟发型并发,以提醒临床医生选择此术式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在术后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疾病,是很多肝疾病发展至中晚期的表现,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慢性肝损害,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或肝细胞坏死等,肝硬化疾病发展为肝癌的可能性极高,临床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癌变等并发出现,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危害极大。下文研究将重点探讨肝硬化极其并发,分析整理不同并发的具体护理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并发症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