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Ahmed引流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外伤性青光眼126例(126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改良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分析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后眼压:观察组为(12.38±2.31)mmHg,低于对照组的(17.98±2.39)mmHg(t=-13.373,P<0.001);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t=2.488,P=0.01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χ2=21.421,P=0.017)。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手术方式、病程、年龄及术后眼压。结论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改良Ahmed引流植入术的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 标签: 阀,引流,Ahmed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外伤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及青光眼引流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51例(51眼),分为FP-7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组(观察组,28例)和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视力、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2周及1个月两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t=-2.337、-2.136、-2.266,P=0.024、0.038、0.028)。随访1年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Z=-2.425,P=0.015)。随访1年,观察组手术总成功率为85.71%(24/28),高于对照组的60.87%(14/23)(χ2=4.104,P=0.043)。术后前房积血、低眼压、浅前房、前房渗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内注射雷珠单抗及引流植入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

  • 标签: 植入术,引流阀,FP-7 Ahmed型 小梁切除术 雷珠单抗,眼内注射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眼玻璃体腔植入和前房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3例(23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行Ahmed青光眼植入术。前房组12例(12眼),经角膜缘植入前房;玻璃体腔组11例(11眼),经睫状体平坦部植入玻璃体腔。术后随访4~3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玻璃体腔组手术耗时为(31.88±5.30)分钟,少于前房组的(45.63±8.63)分钟(t=3.838,P=0.002)。前房组成功率为75.00%(9/12),低于玻璃体腔组81.81%(9/11)。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植入与前房植入Ahmed青光眼均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玻切术后继发性青光眼,而玻璃体腔植入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省时。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继发性 植入,青光眼阀,Ahmed,前房,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引流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市余杭第一人民医院外伤性青光眼120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62眼),进行小梁切除术;B组60例(62眼),进行Ahmed引流植入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χ2=0.472,P=0.492)。手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术前,手术后6及12个月B组眼压低于A组(t=7.285,5.640;均P<0.001);手术后3、6及12个月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A组(t=5.505,6.049,4.075;均P<0.001);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χ2=5.447,P=0.020)。结论与小梁切除术比较,Ahmed引流植入术可有效提高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利于控制眼压,且可减少角膜内皮损伤及并发症。

  • 标签: 植入术,引流阀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外伤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后引流暴露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共598例(598只眼)Ahmed青光眼植入术术后发生引流暴露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10年。观察引流暴露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植入术后青光眼引流暴露的发生率为5.02%(30/598),发生时间为术后1个月至4年(13.67±13.32)个月。临床表现球结膜侵蚀及破裂者18例(60.00%)、引流盘脱出者7例(2.33%)。暴露组年龄为(49.87±19.89)岁,低于非暴露组的年龄(66.21±16.41)岁(t=2.815,P=0.004)。暴露组糖尿病患者10例(33.33%,10/30)高于非暴露组的(17.60%,100/568)(χ2=4.830,P=0.030)。暴露组之前曾有眼部其他手术者22例(73.33%,22/30),高于非暴露组的21.12%(20/568)(χ2=17.320,P<0.05)。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植入术后引流暴露发生率不高。年龄、糖尿病及眼部手术可能是Ahmed暴露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探讨青光眼引流植入在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严格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组行青光眼引流植入,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差异。

  • 标签: 青光眼引流阀植入 先天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 小梁切除术 手术成功率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青光眼患者采用引流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针对80名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采用小梁切除术的对照组和采用引流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研究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0名病人。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眼压和术后功能性滤过率。结果:术后,研究组病人的视力强于对照组,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XEN凝胶引流植入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0年1至9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例(8只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行XEN凝胶引流植入术时患者年龄为29~74岁。所有患者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后,均符合XEN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后随访的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前节、眼底、青光眼用药和手术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7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例。5例患者既往接受过抗青光眼手术。XEN凝胶引流植入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XEN凝胶引流管,术后随访4~12个月。8例患者术前最高眼压为11~44 mmHg(中位数为28 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眼压为10~18 mmHg(中位数为13 mmHg)。术前青光眼用药为2~4种(中位数为3种),末次随访时青光眼用药为0~2种(中位数为0种)。截至末次随访,手术完全成功7例,手术失败1例。2例患者术中出现前房出血,给予积极处理后眼压下降至20 mmHg以下。1例患者因术后3个月引流管阻塞导致眼压再次升高,接受XEN引流管再通手术后眼压下降,末次随访眼压约10 mmHg,未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但按标准评估为手术失败。其余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样本初步研究结果显示XEN凝胶引流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79-684)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眼外科手术 凝胶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开角型青光眼56例(72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引流器组30例(46眼);小梁切除术组26例(26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功能型滤泡形成率分别为90.00%和92.31%(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但小梁切除术组术后低眼压、前房积血、浅前房及黄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0%,明显高于引流植入组的10.00%(P<0.05)。结论Ex-Press引流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植入术,引流器,Ex-Press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前房,浅 眼压,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引流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者30例(30眼)施行Ex-Press引流植入术,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结果术前眼压为(40.19±7.76)mmHg(1mmHg=0.133 kPa),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分别为(13.40±5.27)mmHg、(13.26±5.01)mmHg、(13.88±5.28)mmHg及(13.55±2.9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t=-21.25,-20.48,-22.04,-20.88;P均<0.05)。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之间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眼(33.33%)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眼BCVA由0.3提高至0.7。结论Ex-Press引流器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术后眼压稳定。

  • 标签: 引流器,青光眼 Ex-Press 眼外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引流植入术和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护理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针对67名青光眼病人进行研究,并将他们分到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其中研究组采用引流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眼小梁切除术。对比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的视力情况强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青光眼 引流器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围术期护理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青光眼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植入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继续围术期护理。比较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眼压的情况。统计患者的视力恢复时间,手术与住院时间。结果 进行护理后,患者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P=0.001)。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的眼压实现了显著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未超过5天,平均手术时间未超过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介于7天左右。结论 围术期护理用于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青光眼植入术的护理中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阀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强调了流量控制快速关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目前市场上流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出了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制造,关断速度快的流量控制

  • 标签: 流量控制阀 快速 阀口密封结构
  • 简介:摘要:手动燃气旋塞是家用灶具的关键零部件之一,随着消费者对烹调的火力要求逐渐提高。满足各种烹调菜色场合,火力的大小的精准调节决定了的烹调效果。过去传统旋塞芯的设计,因为对机加工的难度和能力限制,按照GB/T39485-2020燃气燃烧器和燃烧器具用安全和控制装置,标准要求旋塞能够基本实现燃气断通以及流量大小调节,基本达到控制火力大小和节能的效果,随着广泛用户尤其是高端消费者的体验的要求,旋塞芯的精准流量控制与调节成为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从旋塞的工作原理、优势为切入点,探讨旋塞芯的流量控制设计与优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EP是动车组制动控制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之一,是保障制动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动车组用EP为研究对象,通过对EP的结构、原理及特性进行了阐述,为动车组制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和理论参考。

  • 标签: 动车组 EP阀 开关型 原理
  • 简介:摘要:某火力站发电厂二号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正常进行设备安全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一次性发电机自动调频时的一个动作发生失误从而导致二号汽轮机组直流输出驱动负荷大幅度增加发生功率波动。通过对上述断裂事件直接发生处理过程的统计分析结果回溯及数据分析,判定其事件发生后的直接原因为自动汽轮机闸阀采用的是高压自动电机调节控制排气阀上的高压杆从而发生自动断裂。后通过不断研究创新制定有效的紧急事故应对自动控制措施,机组人员安全得以保证能够及时继续安全可靠地并继续正常运行。机组成功投入停运后经紧急机组安全解体工作人员现场检查,门杆壳体损坏的实际修复情况与原先的判断基本相符。在与相关设备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并决定采用其新型调节杆连接结构后,高压电流调节器的阀门和调节杆动作正常,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 标签: 汽轮机 高压调节阀 故障分析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发电企业的设备稳定运行情况得以保障,才能实现其他行业用电情况的安全可靠。基于此,本文通过对9F燃机辅助关断和排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探究9F燃机辅助关断和排空工作阶段的常见故障和处理措施,希望对我国电力企业设备的安全运行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9F燃机 辅助关断阀 排空阀 故障处理 分析
  • 作者: 吴皓 贾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 上海市耳鼻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25
  • 简介:摘要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BI)是一种中枢听觉重建技术,通过直接在脑干蜗核处安置电极阵列,刺激听觉神经组织产生听觉,因此可以不受耳蜗或蜗神经病变的限制。多通道ABI诞生至今近30年,其适应证已从最初的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患者扩大到重度内耳和(或)蜗神经畸形的先天性耳聋患者等,手术年龄也从成人降到幼儿。本文就ABI的原理、适应证、手术、并发症以及植入后听力改善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

  • 标签: 听觉丧失 听觉脑干植入 听觉重建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在针对胎盘植入产妇的临床在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超声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患者134例,针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完成剖宫产分娩后,针对检查结果进行病理分析。结果:在134例临床诊断胎盘植入患者中,MR诊断胎盘植入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胎盘植入75例,其中粘连型34例,植入型39例,穿透型2例;MRI针对胎盘植入的总体以及三种分级(粘连型、植入型以及穿透型)辅助诊断,灵敏度分别为91.72%、44.38%、95.13%.66.62%,特异度分别为87.46%、96.71%、75.04%、100.00%。结论:MR可以高效诊断出患者的胎盘植入情况,临床诊断率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盘植入 MR诊断 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