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考察酒石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乳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MT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酒石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LDH漏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blot考察酒石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caspase3,Akt及P-Akt的影响。结果:(1)酒石31.25~500μg/ml范围原代心肌细胞活力不产生影响。酒石400μg/ml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LDH漏出率,而200、100、50μg/ml浓度时作用均不明显;(2)酒石400、200μg/ml有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凋亡百分数增加的趋势;(3)酒石200μg/ml均可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而酒石400μg/ml有降低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趋势,无统计学差异;(4)酒石400μg/ml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而酒石200μg/mlp-Akt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影响。结论:酒石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坏死和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实现的。

  • 标签: 酒石酸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坏死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过氧化摄入量与肝脏毒性作用关系。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灌胃,连续8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肝组织中丙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肝组织中SOD活力下降。大剂量组大鼠的血清中TBIL,ALT,AST,ALP,肝组织中MDA量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各实验组肝脏炎性表现。结论长期摄入过氧化大鼠肝脏存在毒性作用。随剂量增加,毒性增加。

  • 标签: 过氧化苯甲酰 大鼠 肝毒性 剂量-毒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甲烷质子转移引起的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零点能、总能量、吉布斯自由能及质子转移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速率常数等参数.3种非质子溶剂中的优化和频率计算采用Onsager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不论在气相还是3种溶剂中,甲烷的烯醇式较酮式稳定,烯醇式向酮式气相转变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垒,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异构化反应活化能垒减小,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 标签: 二苯甲酰甲烷 互变异构 质子转移 溶剂效应 活化能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干预下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酒石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并联合社区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SBP、LVEF及LVEDD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下,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那普利联合酒石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力衰竭 社区干预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石美托洛尔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酒石美托洛尔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石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慢心率,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酒石酸美托洛尔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酒石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三组,每组60例,Ⅰ组单纯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Ⅱ组单纯给予酒石美托洛尔治疗,Ⅲ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酒石美托洛尔治疗。结果Ⅲ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酒石美托洛尔治疗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低于单独药物治疗的组(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与酒石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较单纯使用者效果显著。

  • 标签: 盐酸贝那普利 酒石酸美托洛尔 联合用药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必要性。方法72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单独和联合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降压情况、副作用和实验室变化。结果非洛地平联合酒石美托洛尔片治疗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而且副作用少,耐受性好。结论联合应用非洛地平和酒石美托洛尔片治疗高血压病既可减少药量,减少副作用,又可增加降压效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血压病 非洛地平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卡维地洛、酒石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LVEF值)、检测六分钟步行距离评价入选患者心功能,入选者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II~III级,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150~425m,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及酒石美托洛尔组,两组开始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必要时给予硝酸酯类,保持干体重不变后,卡维地洛组、酒石美托洛尔组均从小剂量给予卡维地洛、酒石美托洛尔直至最大耐受剂量或靶剂量。每3个月行六分钟步行距离测定,试验结束前重新检测患者LVEF值。结果卡维地洛与酒石美托洛尔均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活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而卡维地洛组改善左心功能(LVEF值)、六分钟步行距离较酒石美托洛尔治组更好,且有统计学上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洒石酸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石布托啡诺预防无痛引产腰硬联合芬太尼镇痛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无痛引产孕妇为实验对象,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皮肤瘙痒发生率、VAS评分、镇静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酒石布托啡诺预防无痛引产腰硬联合芬太尼镇痛,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因而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酒石酸布托啡诺 无痛引产 芬太尼镇痛 皮肤瘙痒
  • 简介:摘要D-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石布托啡诺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亭林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应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法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舒适度、镇静度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总病例数383例,其中酒石布托啡诺镇痛组(A组)92例,地佐辛镇痛组(B组)116例,其余175例术后未使用镇痛药(C组)。三组间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镇痛程度评分(VAS)均低于C组(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小时内高于A组,4小时后则低于A组(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镇静程度评分(BCS)及舒适度评分(Ramsay)均低于C组(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布托啡诺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酒石布托啡诺镇痛起效快,地佐辛镇痛维持时间长。

  • 标签: 酒石酸布托啡诺 地佐辛 腹腔镜胆囊切除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聚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定量方法检测同一标本D-聚体之间的结果比较。方法分别用胶体金免疫渗透法和全自动血凝仪上使用的免疫比浊法检测18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标本。结果免疫比浊法测定结果阳性率高于胶体金免疫渗透法。结论D-聚体的多种检测方法中,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和全自动血凝仪上使用的免疫比浊法都拥有能定量检测、快速、简单、敏感性高等优点,但全自动血凝仪上使用的免疫比浊法相对于胶体金免疫渗透法,易在大多数医院推广使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D-二聚体 定量检测 胶体金免疫渗透法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检测老年肺部感染D-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D-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D聚体含量≥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老年肺部感染D-聚体明显增高,大部分为吸入性肺炎(伴有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后D-聚体明显下降。结论D-聚体检测老年肺部感染,特别是长期卧床并肺内感染的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是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D-二聚体 老年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聚体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聚体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丁类麻醉药物临床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丁类有很强的安定作用和镇吐作用,也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

  • 标签: 丁酰苯类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