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主要分为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和血清学。病原学检测主要为病毒分离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血清学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侧流免疫层析技术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的重要方法。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与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但因个体或检测方法等因素,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存在假阳性,本文试图对新冠特异性抗体IgM、IgG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毒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通过探究类风湿因子(RF)浓度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假阳性之间的关系,为消除该抗体的假阳性提供客观的依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作准备。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的特异性,探讨假阳性的干扰因素和避免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6日至4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清:(1)健康对照组120例;(2)病原感染组139例:乙型肝炎大三阳和小三阳42例、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7例、梅毒抗体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12例、风疹病毒抗体阳性12例、EB病毒抗体阳性8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患者血清各15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2例;(3)内源性干扰组242例:血清总IgM升高20例、IgG升高20例、总补体升高15例、甲胎蛋白升高9例、类风湿因子正常组(≤20 IU/ml)84例和升高组(>20 IU/ml)94例;(4)孕妇和肿瘤患者组126例:包括孕妇、实体器官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各4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咽拭子2019-nCoV核酸,阴性样本且患者排除2019-nCoV感染的纳入抗体阳性研究。用A、B、C 3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上述血清2019-nCoV抗体,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试剂检测健康对照血清2019-nCoV IgM和IgG的假阳性率为0和0.83%(1/120),B试剂假阳性率为4.17%(5/120),C试剂无假阳性。3种试剂检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血清假阳性率均为1/12,B试剂在丙肝抗体阳性血清的假阳性率为7.41%(2/27)。B试剂在血清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和升高组假阳性率分别为9.52%(8/84)和54.26%(51/94)(χ²=40.05,P<0.001);A试剂和C试剂在类风湿因子正常组均无阳性,升高组各有3例IgM/IgG抗体阳性。A、B、C试剂在总体人群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55%(3/548)、4.20%(23/548)、0.73%(4/548)。结论不同试剂盒的特异性差别较大,高类风湿因子是导致B试剂盒假阳性的主要因素,使用高纯度的抗体和适当的阻断剂有助于提高其检测的特异度。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胶体金 色谱法, 亲和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炎衣原体(CP)IgM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血清ELISA法对AECOPD患者进行CPIgM抗体检测。结果CPIgG抗体在128例AECOPD患者中总的检出率为5.8%,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在轻、中、重、极重AECOPD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23.1%、30.4%、28.9%、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ECOPD常见肺炎衣原体感染,血清ELISA法检测(CP)抗体,简便,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近几年来婴幼儿ABO血型正反血定型结果不合情况,探讨婴幼儿ABO血型IgM抗体生成变化趋势。方法:对1177例婴幼儿血型进行盐水试管法正反定型检测。结果:共检测婴幼儿标本1177例,舍去AB型标本198例,其余979例标本中,血型IgM抗体生成与文献数据比较呈提早趋势。结论:应重视婴幼儿血液检测特别是新生儿正反定血型和交叉配血,明确新生儿个体输血策略,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 标签: 婴幼儿 血清抗体 IGM抗体 生成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的假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尿素 免疫球蛋白M 假阳性反应 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未治梅毒和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9.01-2021.01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的21例患者和未治梅毒的23例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测结果显示,梅毒患者的血HIV抗体显示阴性,TPPA、RPR以及梅毒IgM抗体显示阴性。其中未治梅毒患者RPR滴度约为1/2-1/32之间,而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患者RPR滴度约为1/2-1/8之间。对照组检测结果显示阴性。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组与未治梅毒组在CD3、CD4以及NK方面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D8均明显升高,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组的CD4、CD3升高而NK降低(P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方式可对梅毒IgM抗体持续

  • 标签: 未治梅毒 梅毒IgM抗体持续阳性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不同方法学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总结一种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便于推广普及,便于标准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 甲型肝炎IgM抗体首先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检。结果 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办理健康证体检人群27463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初筛阳性15例;15例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4例。结论 化学发光法便于标准化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验证,可解决化学发光敏感性过高的问题,能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质量,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甲型肝炎IgM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梅毒确定试验的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FTAABS)试验和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不能用于区别活动性感染和已愈的梅毒。检测苍白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除了能解决上述问题外,还能用于早期诊断及确定新生儿宫内感染,判定重复感染与用脑脊液作标本诊断神经梅毒。由于IgG类抗体的竞争抑制对结果有干扰,这类试验的关键是首先把血清中IgM抗体分离出来。国外用高压液相色谱或IgG/IgM分离柱分离血清中IgM。我们建立了简便的分离IgM的方法,分离后标本再用TPHA试剂检测(以下称本法)获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TPHA 苍白螺旋体 试剂检测 特异性 竞争抑制 IgG
  • 简介:麻疹被国家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曾引起过世界大流行,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使用,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麻疹仍呈散发状态,局部爆发时有发生,而且大多由症状典型转变为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感染或无症状隐性感染病例。随着麻疹流行的下降,许多临床医师未见过麻疹病人,也无诊断的经验。因此,依据临床表现作为麻疹诊断的单一标准

  • 标签: 麻疹 IGM抗体 检测方法 ELISA间接法 ELISA抗体捕捉法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与评价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AutoLumoA2000)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性能。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并结合厂家要求对AutoLumoA2000化学发光测定仪测定巨细胞病毒IgM抗体的分析灵敏度、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干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灵敏度为0.001AU/ml;高值和低值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27%、4.36%,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75%、5.03%;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回收实验回收率R为94.21%;临床样本添加1000mg/dl血红蛋白、20mg/dl胆红素、3000mg/dl后测得结果满足偏差均不大于±15%。结论经验证,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定量检测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性能验证 CMV IgM 化学发光AutoLumo A2000
  • 简介:目的检测梅毒特异抗体IgM,IgG,以了解梅毒感染的阶段,亦能观测抗梅毒治疗的效果。材料方法使用DiaSorinEIA试剂盒对69份梅毒TPHA阳性标本(2000/01-2000/06)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检测。结果IgG抗体阳性68例;其中IgM,IgG抗体阳性9例;IgM抗体不确定1例;IgM,IgG抗体为阴性1例;IgM阳性IgG不确定1例。结论使用ELA方法可以直接检测抗梅毒特异抗体IgM,IgG,较传统RPR,TRUST,TPHA方法而言,能对抗体分型,能提示梅毒感染的各阶段,具有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对诊断、治疗更有益。

  • 标签: 梅毒抗体 IGM IGG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用于麻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方法建立麻疹IgM抗体检测的实验室动态质控图。结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动态质控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麻疹IgM抗体 质控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市麻疹实验室检测情况,为该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郑州市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278例麻疹疑似病例,阳性率为66.9%,其中以9个月~14岁组阳性病例最多,阳性率也最高,占病例数的72.7%。疑似病例中,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2.3%和67.1%。结论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应急免疫,防止麻疹发病。

  • 标签: 麻疹 IgM抗体 检测
  • 简介:目前使用的梅毒筛选试验是非特异性检查,很多情况下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目前使用的梅毒确定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苍白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一旦感染几乎终身阳性,不能区别是否治愈或自愈。由于IgM抗体在病原体消灭后很快消失,测定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弥补以上二者的不足。开始人们试图将FTA-ABS试验中抗人IgG结合物换成抗人IgM结合物来检测梅毒特异性IgM抗体。由于血清中IgG类梅毒特异性抗体

  • 标签: 梅毒患者 抗体检测 苍白螺旋体 梅毒特异性抗体 结合物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486例麻疹、风疹疑似患者血清 IgM 抗体检测结果,为防治麻疹、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某地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接收的 486例麻疹、风疹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疑似麻疹、风疹患者的血清标本,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共检测样本 486例,麻疹 IgM抗体阳性 168份,总阳性率 34.57%(168/486);风疹麻疹 IgM抗体阳性 74份,阳性率为 15.23%(74/486)。在 0~年龄段患儿中,麻疹 IgM 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在 1~4岁年龄段患儿中,风疹 IgM 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随着患儿年龄的不断增长,麻疹、风疹 IgM 抗体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 麻疹、风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多见于小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止了措施,来减轻疾病的发生及暴发流行。

  • 标签: 麻疹 风疹 IgM 抗体 检测结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