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学公立学校的英语课堂一般都是由至少40人以上的学生构成,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十分有限,课堂口语互动的方法一般也是与教师提问,学生齐答;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组织Pair-work、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式的单一,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逐渐下降。如何保持小学阶段的学生参与课堂

  • 标签: 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课堂学习 教师意识 角色扮演 学习活动 TIGER
  • 简介:给本科生开设"语言导论"课程一直被视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一些本科生对语言持排斥态度;(2)传统的"语言导论"课程教法陈旧,多为教师的一言堂;(3)学生的务实倾向越来越明显,希望学习与就业直接相关的知识。本文作者开设这门课程已有三年时间,通过问卷和访谈,作者认为: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可以焕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

  • 标签: 语言学 语言学导论 内容课程
  • 简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尤其是认知语法的角度探讨成语语义的非组构特征和组构性特征,并结合成语的语义组构特征和使用语境,从认知语法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成语意义的识解方式及其对成语句法转换的制约。

  • 标签: 成语 非组构性 组构性 成语意义的识解 成语的句法结构
  • 简介: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但它们的许多基本观点同样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译论、传统语言和文学理论中找到。因此.重要的是找出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本质差异。在关注西方理论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同样宝贵的东西。此外,中西方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则是我们学习、引进上述西方理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 标签: 西方语言学 译学理论 汉语 差异
  • 简介: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文化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的莎事业独具民族特色地进入国际莎坛。三十年来,中国的莎事业(包括莎剧研究、翻译、演出)经历了迅速发展(1978—1985)、突飞猛进(1986—1995)、持续发展(1995—2008)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发展,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对接纳人类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 标签: 改革开放 莎学研究 莎剧演出
  • 简介:时间:2011年8月2328日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会主题:多样中的和谐:语言、文化、社会分议题:A.语言习得与加工:1.母语习得;2.二语习得;3.识字研究;4.心理语言B.语言教学:5.母语教育;6.标准语教育;7.外语教学与教师发展;8.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9.多语言环境下的语言与教育C.不同职业中的语言:10.商务沟通及专业交流;11.翻译、口译和媒介作用;12.语言与法律;13.语言与职场D.社会中的语言:14.社会语言;15.语言政策;16.多语言与多语言文化;17.跨文化传播;18.亚洲语境下的应用语言E.应用语言与方法论:19.语篇分析和语用;20.修辞与文体;21.比较语言与错误分析;22.词典与词汇;23.教育技术与语言学习;24.语篇与文本中的多模态;25.语言评估与测试参会形式:分组论文宣读;论文展示;专题研讨;工作坊工作语言:英文和中文,以英文为主论文提案:包括20字以内的论文英文标题、50字的英文概要和500字的英文摘要请登录大会官方网站(www.aila2011.org),...

  • 标签: 世界应用 大会征稿启事 应用语言学
  • 简介:1.引言叙事是什么?简单说,叙事就是讲出来的故事。这种故事既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是每天日常发生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既可以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也可以是由动作表现的。所以,广义的叙事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文学,历史,影视,绘画,法律,医学等等。对叙事研究最充分的可以说是在文学批评领域——叙事。叙事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以研究文学中的叙事——小说为目的,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 标签: 叙事学 语言学导论 第二版 批评性 述评 文学批评
  • 简介:电子语篇的出现改变了人们构建人际意义的方式,也为语言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首先探讨了电子语篇和电子会话的性质和定义,然后以系统功能语言的会话结构理论为框架,讨论电子会话语篇的话步确定原则,以及部分话步在实现方式和使用频率方面的特征。本文是从功能语言的角度阐释电子语篇的初步尝试,希望能为电子会话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 标签: 功能语言学 电子会话语篇 会话结构 话步
  • 简介:在汉语语言和文化环境里怎样学好英语,这是从事英语教学的人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也是学生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专家、学者们多年研究的成果里,有共同的经验和体会,也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出来的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总之,在讨论如何学好英语时,一

  • 标签: 英语 教学 听力 阅读 学习体会
  • 简介:为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阅读课(又称泛读课)在教与学中陷入了种种困境。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阅读课除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增长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外,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文借助于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建构的“哲学诠释”中有关“成见”和“视域融合”等观点,从理论上讨论了对于阅读课至关重要的概念——何谓理解、如何理解以及理解有何意义等等,剖析了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生成理解的条件和过程,证明读者超越原文语言的束缚与之展开“对话”这一命题的可能性。

  • 标签: 阅读课 理解 哲学诠释学 视域融合 对话
  • 简介:本计量考量从效度和信度两个方面对英语作文评分的整体进路和分项进路作了对比分析。分析揭示,从计量的角度看,分项进路比整体进路更可取。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评分方法,分项法的评分过程便于效验,得出的分数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合成而用途更广。分项法的评分标准的精密度和评分者一致性均较高。相比之下,很难从整体法的评分过程中获取证据,因此整体法评出的分数因不便解释而用途受限。整体法评分标准的精密度和评分者一致性均较低。

  • 标签: 分项评分 整体评分 语言测试 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评分 写作测试
  • 简介:以《语言教程》(修订版)为例,探讨了语言入门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体系、内容表述和印刷工艺等问题。

  • 标签: 语言学教程 编写原则 知识体
  • 简介:社会符号研究符号系统与社会、人类关系的科学,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有深刻的社会符号思想基础。从社会符号角度研究翻译活动无疑是翻译理论研究方法上的重大突破。通过社会符号学理论,特别是通过其核心的意义传递和信息传递理论,能更好地认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而深刻理解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符号转换过程的翻译活动的本质特征。

  • 标签: 社会符号学 功能对等 奈达 翻译理论 意义传递 跨文化交际
  • 简介:2005年第3期我刊推出的“莎士比亚研究专辑”在国内外国文学界和莎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专家的赞赏,也吸引、带动了一批年轻的学者投身于莎研究事业。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内莎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发表了一批重要的莎研究论文,出版了多本莎士比亚研究著作。在世界上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莎士比亚年鉴》,也收入了多篇中国学者的论文。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中国学者 改革开放 出版 专辑 读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回答了“倒莎派”对莎士比亚著作权的否定,再次重申莎士比亚确实写了归于他名下的38个剧本。

  • 标签: 莎士比亚 肯定 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