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T技术人员工作中辐射认知,安全防护意识以及监测CT机房内外剂量空间场分布情况,为保障放射技术人员的安全,提高技术人员的辐射认知水平,有效减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方法现场观察访问、调查技术工作人员档案、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途径,测试CT机房内外剂量空间场分布。结果机房内外防护监测结果及各种防护设施要求基本符合国家标准,CT技术人员均有个人的防护用具和剂量监测仪,但技术人员对电离辐射认知水平偏低,对特殊患者的防护意识薄弱。结论该地区卫生监管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对CT技术人员的电离辐射认知和安全防护教育,提升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安全防护意识,保障技术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CT技术人员 电离辐射认知 安全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宝宝的到来给爸爸妈妈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可有时宝宝那无休止的啼哭又让你感到心烦和无计可施?要知道,1岁以内的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哭是他们一种独特的语言,传递着他们的诸多诉求,你能读懂宝宝的心吗?用心读懂宝宝哭声小宝宝为何哭?这可能是饿了、累了、病了,也可能是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没错,每次宝宝哭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及时读懂宝宝哭声,才能更好地安抚他。

  • 标签: 肠绞痛 抱抱 生理需求 生理反应 声地 身体接触
  • 简介:生病了打针、挂吊瓶,在今天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不过,你知道打针时用的注射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这里面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医学知识。

  • 标签: 注射器 医学知识 打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使用一次性多穿刺式输液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随机抽查使用一次性多穿刺式输液静脉输液患者280例次,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防范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消除安全隐患。结论重视管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巡视,重视健康宣教,以保证输液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多穿刺器式输液器 静脉输液 安全 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和旋压止血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旋压止血组和气囊止血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旋压止血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旋压止血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旋压止血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

  • 标签: 桡动脉止血器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患者周**的治疗效果。经病理检验结果证实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宫颈癌是否有效。结果证明FIFU治疗治疗宫颈癌更加简便、有效,能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和迸发症。

  • 标签: 宫颈癌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 超声定位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右肝癌多周期多体位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方法。方法58例肝右叶癌全部进行三个周期及多个体位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彩色超声检查,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结果58例患者进行治疗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且肿瘤病灶内彩色血流减少或消失,其中有32例患者肿瘤大小有减小或消失。结论该治疗方法对右肝癌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右叶癌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72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6例。试验组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照组应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且试验组中度、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3%、77.78%(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宫颈糜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方法从我院HIS系统中查询2011-2013年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对各种抗菌药物的AUD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患者各年度DDDs分别为54.93、49.64、30.56,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管。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剂科
  • 简介:摘要: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是一种非侵入性医疗方式,具有无创、安全、有效的技术特点,被广泛运用于肿瘤、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中。但其技术也面临在医学影像学、治疗精度、组织穿透限制和不同病情的适应性等需要解决的挑战。本文结合近年来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梳理目前的解决方案。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贵州梨果仙人掌红花品系仙人掌对于60Co-γ3Gy辐射剂量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和血液系统损伤、抗氧化损伤防御系统、机体的体液免疫系统的防护作用。方法将18-22克雌性小鼠10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为阴性对照组(0.0g/kg.BW)、辐射模型对照组(0.0g/kg.BW)、4.5g/kg.BW组、9.0g/kg.BW组、18.0g/kg.BW组,用梨果仙人掌红花品系仙人掌汁灌胃30天后,除阴性组外,3个剂量组和辐射模型组一次性全身照射60Co-γ,剂量为3Gy,照射后继续灌胃13天后,处死所有实验动物,进行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细胞DNA含量测定、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血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实验和血清溶血素实验(HC50)测定。结果辐射后第13d,中、高剂量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显著高于辐射模型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高剂量组骨髓中DN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梨果仙人掌红花品系仙人掌对于60Co-γ3Gy辐射剂量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和血液系统损伤、抗氧化损伤防御系统均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标签: 贵州梨果仙人掌红花品系仙人掌 辐射损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苦豆子提取物的抗肿瘤及抗紫外线辐射作用。方法采用MTT分析法检测苦豆子水提物及醇提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紫外线照射后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细胞,检测此两部分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对肿瘤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紫外线损伤过程中,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在低浓度0.063mg/ml、0.125mg/ml时对L929细胞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未加药的紫外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紫外线损伤后,苦豆子醇提物在低浓度0.063mg/ml时对L929细胞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未加药的紫外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苦豆子醇提物及水提物体外具有抗皮肤肿瘤及抗紫外线辐射作用。

  • 标签: 苦豆子 提取分离 MTT分析法 紫外线
  • 简介:目的现场使用CO2诱蚊与紫外光诱蚊采集成蚊,对比2种捕蚊的捕蚊效果。方法依据病媒生物密度检测国家标准(GB/T23797-2009),于2014年8-9月以平均每周2次,连续2个月,在广州市蚊虫活动密集场所同时采取CO2诱蚊与紫外光诱蚊诱捕蚊虫。结果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3282只,其中CO2捕蚊捕获成蚊1730只,紫外光诱蚊捕获成蚊1552只;CO2捕蚊捕获的成蚊平均密度13.11只/(灯·h),白纹伊蚊为10.64只/(灯·h),紫外光诱蚊成蚊平均密度11.76只/(灯·h),白纹伊蚊为6.74只/(灯·h)。结论CO2诱蚊对白纹伊蚊诱捕效果优于紫外光诱蚊,可用于日昼活动蚊种如白纹伊蚊的监测;紫外光诱蚊对库蚊属(如致倦库蚊)、按蚊属(如微小按蚊)效果较好,对白昼活动的白纹伊蚊效果一般,适用于库蚊属、按蚊属的监测或作定点长期捕蚊灭蚊使用。

  • 标签: CO2诱蚊器 紫外光诱蚊器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实际疗效。方法我们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60例剖宫产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30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和术后观察分析,我们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二者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情况之间的比较差异较大,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正常月经恢复时间短,这两组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甲氨蝶呤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静磁场加载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影响,探索磁力正畸的最佳磁场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静磁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0mT、8mT、50mT和160mT的磁场强度下给予24h、48h和72h的静磁场加载,利用IFCC法检测静磁场加载后成骨细胞ALP活性的变化。结果:8mT、50mT和160mT的静磁场作用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其中以50mT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最多。结论:静磁场可以增加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成骨;不同强度的静磁场的促成骨作用不同,50mT的静磁场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选择静磁场的强度

  • 标签: 静磁场 成骨细胞 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