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影响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为该类疾病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和病例组(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影响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96例产妇剖宫产术后53例有子宫切口憩室形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年龄、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次数、胎膜早破、子宫位置、切口距离宫颈口距离及产后感染均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次数超过2次、胎膜早破、子宫后位、切口距宫口过近、产后感染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子宫切口憩室的出现,应引起临床的高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从事采血工作的42名护士,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分析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出现职业暴露的类型依次为针头刺伤、接触感染血液、接触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分别占比47.62%、38.1%、14.29%。42名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护士年龄为30岁以下、工作时间为5年及以下、工作时段为白班、科室为门诊科室。结论:医院的采血护士容易出现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工作时间、工作时段、科室等。因此需要加强管理,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机率。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 针头刺伤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髋部骨折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需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于术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经1年的随访来看,共有18例患者死亡、谵妄或再骨折,风险率为25.35%。同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与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伤前ADL水平等有关。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术前防治,降低术后风险,提升预后安全性。

  • 标签: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短期生存风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间长且危害性大,因此对于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已经成为了当今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造成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因素,并以此为议题,探究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治疗方案。

  • 标签: 女性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危害因素,干预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又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且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多种因素而增加了患DKD的风险,包括持续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遗传易感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此外,DKD通常以沉默方式进展,患者在进展到晚期之前往往没有症状,突显了早期检测和干预的重要性,以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在阐明DKD的病理生理学和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到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新出现的药物,提供了治疗DKD患者的前景光明的途径,具有疾病修复和肾脏保护的前景。此外,护理护理的进步在优化DKD患者结果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面的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支持到实施针对血压和血糖控制的循证指南,护士处于向DKD患者提供全面护理的前沿。本文旨在概述与糖尿病患者相关的DKD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最新的护理护理策略

  • 标签: 糖尿病 肾病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住院原因,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足溃疡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n=82)以及预后不良(n=18)两组。给予所有患儿同种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对其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儿在露髓孔直径、患有口腔溃疡、牙髓暴露时间、牙龈炎以及牙周炎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行多因素分析,可见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牙髓暴露时间超过24h、合并牙龈炎以及牙周炎。结论 对于恒前牙冠折露髓患儿来说,牙髓的暴露时间以及口腔疾病是导致其出现不良的预后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该对此提高重视。

  • 标签: 儿童恒前牙冠折露髓 不良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就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刮诊提示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基于病理类型的前提下分为子宫内膜癌组(2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35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为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是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无任何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较高,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与伴有1个危险因素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相比,伴有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增加,可提高子宫内膜癌风险(P<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患者极易合并子宫内膜癌,尤其是年龄48岁及以上、刮诊病理提示重度的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先天性疾病,通常需要通过肝移植手术来治疗。然而,肝移植手术后患儿可能面临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AKI是一种突发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状态,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移植术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取456例在行手术治疗的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19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根据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同时统计护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3%)相对于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满意度(78.33%)相对于护理后(9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良事件的诱导原因分析得知,意外拔管、压疮、烫伤和误吸是主要因素。结论:意外拔管、压疮、烫伤和误吸是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对其进行明确,并提出相应的预防错,同时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以此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抽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体分析和观察,总结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资料。结果 30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占比38.33%(115/300),糖尿病占比33.33%(99/300),吸烟占比71.33%(214/300),高TG占比50.67%(152/300),高TC占比47.33%(142/300),低HDL-C占比48.67%(146/300),BMI超过25占比73.67%(221/300);30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超过95%,年龄集中分布36-43岁,BMI25.1-26.6,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TG、TG指标值偏高,HDL-C偏低,LDL-C偏高,血清学检查结果和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异常。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风险为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因素比较多,受到高血压、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临床特点非常明显,所以对高危因素要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尽早处理。

  • 标签: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 8 年 1 月至 201 9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 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 181 例和非治愈组 19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高龄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延误诊治、有合并症、中重度肺结核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 < 0 . 05) 。结论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只有采取积极

  • 标签: 老年 肺结核 预后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冠心病(50.00%)、高血压心脏病(13.00%)、扩张型心肌病(12.00%)和风湿性心脏病(11.00%),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前驱症状(51.00%),最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是饮酒(11.00%),吸烟(4.00%)、情绪激动(35.00%)强迫排便(17.00%)和剧烈运动(30.00%)。结论: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关注猝死的基本疾病、危险因素和先兆症状,及时制定危险预后评估计划,加强心电图监测,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心脏性死亡,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脏病学 老年患者 心源性猝死 临床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