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实行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采用自拟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服务态度、疼痛控制、操作水平、责任心等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服务态度、疼痛控制、操作水平、责任心等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 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老年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椎管内麻醉完成后,DEX组持续静脉输注DEX,速度为0.6μg/(kg·h),10min后持续输注速度改为0.2~0.4μg/(kg·h).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0.9%氯化钠.记录给药即刻(T0)、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及术毕时(T5)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醉期间两组循环、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DEX组T2~T4时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本组T0时[(3.7±0.4)、(4.1±0.6)、(4.0±0.5)分比(2.1±0.2)、(2.5±0.3)、(2.2±0.4)分和(2.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T2~T4时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在老年患者的椎管内麻醉手术中,有良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充分的镇静作用,适合于在骨科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右美托咪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PICC置换后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的重症住院患者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是比较特殊的,患者接受PICC置管后,其护理难度显著提高,护理风险显著增加,护理人员要对护理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护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危重症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存在的问题,为相应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条件与基础,最终通过针对性护理措施的实施,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重症患者 PICC置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手术治疗结果。方法 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63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A、B、C组,每组各21名。A组行环抱式记忆合金接骨板+钢丝捆绑固定,B组行股骨上端解剖钛合金接骨板固定,C组行钛合金加压接骨板固定。比对不同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中愈合13名(61.9%),显效5名(23.8%),有效3名(15.3%),未见无效;B组中愈合14名(66.7%),显效6名(28.5%),无效1名(4.8%);C组中愈合12名(57.2%),显效5名(23.8%),有效4名(19.0%),未见无效。由此可见,A、B、C三组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法均有效,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股骨骨折部位以及类型采取相适合的内固定方法,更有利于复位,加强固定,助于患者加速恢复。适合在临床中使用推广。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同侧股骨骨折 环抱式记忆合金接骨板 钢丝捆绑固定 股骨上端解剖钛合金接骨板固定 钛合金加压接骨板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节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观察两组关节活动功能,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 细节护理 常规护理 关节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关节置换护理工作负荷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291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145)和观察组(n=146)。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后两组髋关节Harris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工作负荷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每日护理工时、护理总工时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 关节置换 护理工作负荷 髋关节Harris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髋关节置换术中临床护理探讨。方法 在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对8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依照不同护理方式各为两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度近视治疗中采取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纳入起始时间为2019年11月,终止于2022年04月,样本共计64例,随机作规范性分组处理,研究组(32例)提供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32例)提供常规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治疗,观察与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眼睛屈光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组间所纳入对象的眼睛屈光度相似(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眼睛屈光度(-1.22±0.16)D相较于对照组(-6.24±0.25)D要高(P

  • 标签: 高度近视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整体康复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整体满意度也更高。结论:通过舒适护理,可以能够有效提升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麻醉护理应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予以选取,实验时段为2020.4-2021.11,样本共计64例,随机做规范性分组处理,观察组(32例)施以麻醉护理,参照组(32例)施以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组间临床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63.59±8.25)min、麻醉苏醒时间(5.14±1.85)h、住院时间(12.41±2.14)d均比参照组要短(P

  • 标签: 麻醉护理 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骨科收治的6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治疗、锻炼方法,另外32例患者为观察组,除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和锻炼外,还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膝关节ROM。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膝关节ROM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

  • 标签: 早期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到2022年10月,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分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期间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可提高手术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置换术 手术有效率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通过回顾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模式的相关文献,对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国内外新型的抗凝管理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适合我国的抗凝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于本院行全款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00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分别为2.00%、1.00%、3.00%、2.00%、1.00%,CT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分别为3.00%、2.00%、2.00%、2.00%、2.00%。应用X线检查、CT检查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关节脱位、骨溶解、异位骨化、人工股骨柄断裂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X线检查,可有效诊断术后并发症,且与CT检查的检出率相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检查 全髋关节置换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采取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对象,根据管理措施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结果:实施疼痛管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疼痛发生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数据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疼痛管理模式应用在我院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能有效提升术后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膝关节置换术 疼痛管理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本研究调查了细节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功能的影响。该研究纳入60例患者,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结果表明,接受细节护理干预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研究通过统计和相关性分析证实了细节护理与关节活动功能之间的正向关联。讨论中强调了细节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总体而言,本研究结果证明了细节护理在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加强其应用并深入研究以优化护理策略。

  • 标签: 髋关节置换,细节护理,关节活动功能,康复,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