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成形术(PVP)与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94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PVP组与PKP组,PVP组47例患者行PVP术,PKP组47例患者行PKP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少于PVP组,术后伤椎高度增加多于PV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采用PVP及PKP术效果均比较理想,但是PKP术的伤椎恢复高度更为理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与次性根管治疗牙牙髓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牙牙髓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多次法根管治疗,实验组采取次性根管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状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牙髓病患者采取次性根管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根管术治疗牙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床位单双号将88例牙牙髓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次性根管术,对照组采用多次法根管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方式,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并缩短治疗时间,临床价值高。

  • 标签: 根管术 多次法 一次性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次法根管治疗与次性根管治疗牙牙髓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牙牙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多次法根管治疗组和次性根管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次性根管治疗组的显效人数25例,总有效率为83.3%,多次法根管治疗组中显效例数20例,总有效率为66.7%,次性根管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组,两组比较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次性根管治疗形式在牙牙髓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具有并发症少的特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体牙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鼾症经扁桃和腺样切除术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鼾症患儿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和观察组患儿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及扁桃和腺样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且,手术时间明显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P<0.05)。结论近期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接近,而相比传统方法,扁桃摘除+鼻内镜下腺样刮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 标签: 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 小儿鼾症 听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皮椎成形术后手术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发生由于骨质疏松性的椎压缩骨折的病人156例,实行经皮椎成形术后,有10例病人再次发生骨折,分析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结果有10例病人出现实行经皮椎成形术后再次骨折,其中有4例病人在经皮椎成形术后3个月内出现骨折。病人在手术前出现椎存在裂隙样的出现术后再次骨折的概率增加。病人的骨水泥是否接触上下终板,骨水泥中是否出现椎间盘的渗漏没有增加病人出现手术后再次骨折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前存在裂隙椎是出现经皮椎成形术后出现再次骨折的高风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摘除术后扁桃窝血肿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统计2011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扁桃摘除术的90例患者在术后形成扁桃窝血肿的发生率,随后分析发生扁桃窝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进而总结此类患者的致病因素并探讨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90例行扁桃摘除术的患者在术后有19例发生扁桃窝血肿,因此发生率为21.11%;总结其致病因素主要是手术过程中止血不彻底、手术结束后患者因咽部强烈活动或剧烈咳嗽而导致手术缝合部位撕裂、创面感染等;针对发生扁桃窝血肿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按压止血操作,与此同时给予止血药并维持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结论扁桃窝出血形成血肿在扁桃摘除术后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病情,因此在扁桃摘除术中应止血彻底、操作得当,以降低扁桃窝血肿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扁桃体摘除术 扁桃体窝血肿 致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性,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经验。方法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通过临床回顾的方法,对单侧入路经皮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压缩性骨折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术前8.58±0.67,术后1.92±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入路PVP是治疗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通过经皮椎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患者通过经皮椎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椎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20/30),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26±0.23)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02±1.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椎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V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桂花(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的抑菌活性。方法K-B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环形成;但不同桂花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不同。结论桂花提取定的抑菌活性。

  • 标签: 桂花 抑菌 K-B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HBV感染情况以及HBsAb水平状况,为乙肝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针对2013年1—10月在某院进行乙肝五项体检的人群,分6~7岁、18~20岁及22~6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各抽取600例共1800例,用ELISA的方法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中6~7岁组感染率最低,HBsAb的百分比也是最低,18~20岁组HBsAb的百分比最高,22~60岁组感染率最高。结论随着出生年代的后移,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乙肝感染率逐渐降低。加强HBsAb水平监测和及时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重要措施。另外,阻断母婴传播是未来降低乙肝感染率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物联网 医院管理 运行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5例,将其列为实验组,测定其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肿瘤标记水平,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将其列为参照组,测定其治疗前血清肿瘤标记水平,并将其与实验组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明显较高,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实验组患者中,治疗后患者的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癌胚抗原、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血清肿瘤标记与肺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并且能够为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可作为临床指标辅助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避免疾病复发。

  • 标签: 血清肿瘤标记物 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12月60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A199、NSE、CEA、CYFRA21-1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CA199、NSE、CEA、CYFRA21-1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A199、NSE、CEA、CYFRA21-1四项肿瘤标记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出率,有助于肺癌的预测和鉴别诊断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羌活醇提的镇痛、抗炎药理活性。方法采用醋酸致痛的小鼠扭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结果羌活醇提能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的疼痛扭曲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程度。结论羌活醇提具有定的镇痛抗炎活性。

  • 标签: 镇痛 抗炎活性 羌活醇提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隔灸治疗椎骨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椎骨关节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温灸·隔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隔灸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隔灸贴治疗椎骨关节疾病,可以标本兼治,大大的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 标签: 隔物灸 椎骨关节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意外20例分析如下。结果本组中发生再骨折1例,引起神经损伤1例,螺钉不能取出2例,螺钉取出不完整3例。其余病例均次性手术顺利取出。结论术前的仔细阅片和器械的充分准备、术中的仔细分析判断是顺利取出骨折内固定的关键措施。

  • 标签: 骨折内固定物 对策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例肿瘤标志检测(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FER铁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HCG促绒毛膜性腺激素)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含量。结果男性60岁以上AFP增高,CEA各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FER在70岁~80岁之间组增高存在差异,PSA在70岁以上明显增高;女性AFP、CEA80岁以上增高最明显,FER在60岁~70岁之间组增高存在差异,HCG在60岁以下轻度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论男女联合检测阳性对肿瘤预测价值要高于单项检测,尤其年龄段的不同对诊断更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影响因素,总结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采取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受检者3340例,其中检出乙肝标志阳性共386例,后经临床排除证实为假阳性有46例,假阴性有18例,分别对其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46例假阳性中,由于样本采集及处理导致有19例,占41.3%,操作过程导致有13例,占28.3%,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问题导致有2例,占4.3%,体内干扰物质导致有9例,占19.6%,药物影响有3例,占6.5%,各导致假阳性的因素间对比有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假阴性18例中,操作过程导致有10例,占55.6%,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问题导致有4例,占22.2%,药物影响有4例,占22.2%,各导致假阴性的因素间对比有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本采集及处理,操作过程,试剂运输、贮存及试剂盒本身质量,体内干扰物质及药物皆为ELISA法检验乙肝标志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实验室检测中应注意尽可能避免相关影响因素,增强实验室人员的责任心,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力求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

  • 标签: ELISA法 乙肝标志物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