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治疗与康复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脑卒中患者,共计5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参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给予参照组早期治疗与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早期治疗与康复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干预后肢体功能评分,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脑卒中者应用早期治疗与康复化护理,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期治疗 脑卒中 神经功能 康复一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化护理在重症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23年1--12月收治重症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58例作为样本分析对象,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化护理,每组各29例患者,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差异细微(p>0.05),护理后各项评分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重症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与睡眠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重症慢阻肺 呼吸衰竭 一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肠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探索医护化护理的开展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为我院实施小肠移植手术的20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医护化护理干预,重点关注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风险,并制定感染防控措施检查表,执行医护化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包括医护共同监督管理,共同协作护理,经过段时间的感染防控管理之后,统计20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经手术治疗后,1名患者因腹腔感染引发的感染性休克而选择放弃治疗并于术后第8天出院;另1名患者因重症肺炎伴随多发性感染,在术后第79天康复出院。除此之外,其余18名患者的移植肠均未发生感染,并于术后平均(22.58±6.72)天成功脱离肠外营养,开始经口进食。结论:经过医护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成功地实现了小肠移植术后感染的有效控制,并显著促进了移植肠功能的快速恢复。同时,这模式也加强了团队合作,为护理专业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护理 小肠移植 感染防控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文献资源共享是当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公共图书馆使用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区域化公共图书馆联盟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 标签: 区域一体化 公共图书馆 文献资源共享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医护化护理模式对依从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研究组(n=52)。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医护化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依从性、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医护化护理模式,可积极改善心理状态,在提高依从性方面作用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血液透析 医护一体化护理 依从性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研创化模式对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年6月-2023年12月期间苏州某高校医学专业本科生400名,以是否接受学研创化模式教学分组,实验组200名,对照组200名,对比两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各项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科研究创新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学研创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

  • 标签: 学研创一体化模式 医学 本科生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氧化碳(CO)中毒患者采用共享决策完成医护化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急诊CO中毒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医护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共享决策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健康认知度评分(观察阶段健康知识、紧急救治配合、康复阶段健康知识)。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97.87%)高于常规组(80.85%)(P0.05);护理后,研究组观察阶段健康知识、紧急救治配合、康复阶段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一氧化碳中毒 共享决策 救治成功率 健康认知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疾病治疗患者中应用中医治末病理念“五位”中医护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患者共56例,选择在2021年7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应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均有2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末病“五位”中医护理健康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在护理干预后生活方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各项评分对比更优P

  • 标签: 中医治末病理念 “五位一体”中医护理 健康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科病房采用医护化工作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对本院血液科病房接收的100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常规病房护理)、研究组(医护化工作模式),各50例。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

  • 标签: 血液科 医护一体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缝衔接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治疗的价值。 方法:在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对我院诊治的严重创伤 12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基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无缝衔接化急救护理的衔接组( n=60 )和般急救护理的对比组( n=60 ) , 分析护理手段在临床应用取得的效果和价值。 结果:衔接组患者抢救平均时间( 20.04 ±10.01 ) min 、有效治疗时间( 38.15 ±16.80 ) min ,两项数值均小于对比组, p<0.05 ;衔接组患者抢救成功 54 例、占比 90.0%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抢救成功 50 例、占比 83.3% ;衔接组并发症出现 2 例、占比 3.3% ,数值大于对比组,对比组并发症出现 10 例,占比 16.7% , p<0.05 。结论:无缝衔接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抢救时间与有效治疗时间,取得较高抢救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出现,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身体。

  • 标签: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严重创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化模式管理的作用效果。方法从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健康宣教和家庭护理,观察组为医院-社区-家庭化模式管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MRSS评分、SDSS评分、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MRSS评分、SDSS评分、服药依从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医院-社区-家庭化模式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模式 管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与影像技术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本文将我院放射科实施护理与影像技术化管理的时间作为分组间隔(2016年10月),分别于2016年4月-2016年9月、2017年1月-2017年6月这两个时段各随机抽取3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次划入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别中。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与影像技术化管理,观察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检查等待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与影像技术化管理用于放射科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检查等待时间。

  • 标签: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 放射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养护化服务对社区失能老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对同社区的 50位失能老人采用医养护化服务后(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的自护能力进行观察,并与化服务实施前(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的自理能力进行对比。 结果:经过医养护化服务后,本次所选老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接受服务前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P< 0.05);此外,不同失能程度的老人在接受服务前后的自护能力也存在定的差异,其中自护能力高(≥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出现了明显提升( P< 0.05),而自护能力差(< 69分)的老人在接受医养护化服务后,其自护能力也出现了明显上升,且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P< 0.05)。 结论:将医养护化服务应用于社区失能老人中,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社区失能老人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护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医护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医护化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食管癌 焦虑抑郁 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45-01
  • 简介:摘要药用植物学是运用植物学的知识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它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体系现状,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些不足,接着探讨了药用植物学教学体系优化及具体措施,从各部分内容的合理设置,三位以及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教学体系的优化。通过探讨教学体系的优化,以求能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具创新思维的学生。

  • 标签: 药用植物学 三位一体 教学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患者日常生活会受到定程度的限制,需要积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本文主要探究骨科康复科化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共有60例,对其中30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另外30例患者实施骨科康复科化治疗,分别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手术之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科康复科 一体化治疗 膝关节周围骨折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治疗急性胰腺炎致低血糖风险中应用医护患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医护患化管理,并对不同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低血糖发生率,观察组(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 急性胰腺炎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专病化饮食护理,探析其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水平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92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全部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其中4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加以实行专病化饮食护理,后就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患者的生活情况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较为良好,营养不良的风险极低;并且其中多数患者的情绪均较为稳定,生活水平也较高;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专病化饮食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极佳,除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外,还能够使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 肾病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护理中三位护理策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进行干预纳入参照组,30例采用三位化护理策略进行干预纳入探究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机体功能、自护能力、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探究组肺通气量、第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与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三位化护理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对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三位一体化护理 支气管扩张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医护化的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8月我院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同时观察组采用基于医护化的安全护理管理。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更短,P<0.05。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基于医护化的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ICU 呼吸衰竭 安全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