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期不同孕期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联合检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174例产孕妇不同孕期各项指标的检测,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非妊娠妇女107例,观察组为妊娠妇女1067例,选取107例。对两组产妇进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化学发光法,以此来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由对比数据显示,孕期和各项指标有很大的关联性,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随着孕期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孕妇维生素B12与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晚期孕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以看出,不同妊娠期妇女在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能够有效对妇女贫血原因进行查找分析,以此达到有效控制和预防贫血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提高胎儿的发育。

  • 标签: 妊娠期不同孕期产妇 血清叶酸 维生素B12和血清铁蛋白 检测和意义
  • 简介:摘要目前,医学影像学更新速度非常快,放射技术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新型医疗技术逐渐被引入,为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伴随医学影像设备的逐步发展,MRI(核磁共振)、CT技术、DSA、DR等设备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像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分子影像学、放射学开展后,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 标签: 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技术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在雅培C16000全自动生化仪上对114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者尿PCX、血清中Cys-C、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化验项目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血清胱抑C(Cys-C)浓度,血糖、血清胰岛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肾脏病变组和视网膜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Cys-C、尿PCX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检测尿PCX和血清Cys-C能早期提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 标签: 足细胞标志蛋白 胱抑素C 糖尿病 微血管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血清白细胞(WBC)水平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来就诊的84例COPD伴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血清PCT、hs-CRP、WBC水平来选择抗生素,而对照组则是根据患者症状及临床经验选择抗生素,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超过10d患者比例、二重感染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超过10d患者比例、二重感染发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而疗效不及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死亡率则无差异(P>0.05)。结论PCT、hs-CRP、WBC三项指标水平可以指导临床在治疗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的抗生素用药,从而有效提高疗效,减轻了患者痛苦,也很好的解决了抗生素滥用情况。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hs-CRP WBC COPD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组由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79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组成,对所有纳入对象的血清同时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水平,综合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分析可见,患者单独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1%和88.6%,联合两项指标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96.2%,单项检测分别与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联合两项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为0.96。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都是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疾病的有效指标,联合两项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适用于疾病的筛查,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患者采取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两种检测方式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0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的症状(即出血和未出血状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有血组和无血组,有血组147例,无血组153例,同时选取45例身体健康的作为对照组,检验其体内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将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血酶原时间做比较。结果检验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数量与对照组健康者体内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数量相比,具有差异性,比较两组数据,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患有肝硬化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和凝血酶原时间都会有所变化,检测此两项,可为临床确诊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集体训练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身体各项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运动与日常活动功明显增强,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技术 集体训练 身体功能
  • 简介:摘要调强放射治疗是指能对射线强度进行调整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调强技术从利用金属补偿器开始对X射线能量调节发展到利用独立准直器和MLC的调强技术,到现在广泛应用的旋转调强和断层调强以及IGRT技术。调强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旨在更加精准的确定治疗靶区,形成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调强 IMRT 放射治疗 ML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病理检查技术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3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胸骨旁裂孔疝患者各4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将每种疾病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疾病诊断技术进行诊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病理检查技术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纤维支气管疾病患者的对照组患者的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80%,较观察组低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骨旁裂孔疝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对照组为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诊断得到安全性较传统方法更高。结论病理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应在临床诊断中予以推广。

  • 标签: 病理检查 诊断 准确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医学和生物研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传统中医中的望、闻、观、触等初步诊断方式毅然发展成为现在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聚类分析等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技术和方法。类似多种高科技研究方式在中药鉴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方面都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很客观以及长远的发展前景。在不断地引进新技术进行发展应用和推广的同时,不能废弃最为传统和经典的技术,需要将现在和传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中药鉴定的合理高效发展。本文通过对有关中药鉴定技术的相关研究,综述此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

  • 标签: 中药 鉴定技术 研究 发展
  • 简介:摘要医院污水处理关系到绿色医院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文章结合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医疗机构水污染物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以及医院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方面的设计经验,从系统工程角度,对医院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现有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与研究。

  • 标签: 污水处理 医院 给排水
  • 简介:摘要为适应医学新的发展方向,临床麻醉工作面临着从任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开始转变。而本文就着重从小儿麻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像是一些术前禁食、术前用药和一些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等困扰麻醉师的情况进行了一些简单的阐述和研究。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带来一些用处。

  • 标签: 小儿麻醉 术前禁食 术前麻醉 术后呼吸暂停 上呼吸道感染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就像在使用热摄影机搜捕逃跑的罪犯,却最终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一项新扫描技术正在让研究人员准确找到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藏匿窝点。“这项技术真正有助于功能治疗性研究。”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艾伦温斯顿说。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技术是按照影像诊断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疾病的临床技术,目前,在临床诊断中放射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提供准确的图像信息资料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通过探讨放射技术和临床的相关性,对于增强利用放射技术进行诊断的能力,促进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更好地诊断疾病。

  • 标签: 放射技术 临床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投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R投照技术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在我院骨科进行股骨头坏死治疗的300例患者进行DR投照技术和传统的X线投照,并结合诊断过程和最终结果,对比检出率。结果DR投照技术的特点是图像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动态范围广并能够后期处理;通过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患者进行两种技术投照,其中DR投照技术诊断出292例,诊断率97.33%;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出249例,诊断率83.00%,DR投照技术诊断率高于传统X线投照技术诊断率。结论DR投照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功能多,易操作,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的放射学科普及。

  • 标签: DR投照技术 特点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神经外科ICU夜班静脉输液操作环节风险,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的80名神经外科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1—10模拟评分法,测量静脉输液技术31个操作环节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威胁性。结果进行静脉输液技术环节的总体风险值为4.98,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事件威胁性的评分数值为(5.08±1.97)以及(4.91±1.92)。通过统计学软件对风险发生可能性数据进行处理,初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均高于中级职称组以及高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另外,三个组别的风险威胁性数据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静脉输液技术的31个操作环节中有12个高风险环节,7个中风险环节以及12个低风险环节。结论静脉输液环节风险评价能从护理工作预见、护理纠纷规避、医护人员资源优化以及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进行提升。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风险评价 临床研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儿童股骨干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4~13岁,平均7岁。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技术。术后随访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7周,平均约9周。2例发现针孔处浅表感染,给予清创换药,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架拆除后迅速愈合,无骨折感染、骨不连、骨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固定架技术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避免骨骺损伤、免除二次手术、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微创 外固定架 儿童 股骨干骨折